APP下载

传统险企:科技力=竞争力

2021-03-25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客户科技

保险业的规模之争正向科技之争转变。保险科技的注入不仅帮助传统险企攻克各个环节的发展痛点,带来新的增长发力点,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转型及保险科技的应用,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向高质量增长迈进的必由之路。不过,当大多险企还将数字化的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场景的人力替代、RPA提升流程自动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大数据提高反欺诈能力实现减损等方面时,头部险企已开始重金布局“保险+”生态。由此可以预计,保险科技能力或将进一步强化头部险企的竞争优势。

依托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保险公司一直以来通过人海战术与粗放式“跑马圈地”获得了规模的快速增长,但由此伴生的各种“顽疾”已成为当今保险企业升级发展的掣肘。

在用户体验方面,传统保险产品获得感低、理赔体验较差,保险营销方式不受信任;在企业经营层面,产品同质化严重,综合成本率高等制约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在系统构建上,保险公司传统核心系统主要是面向保险业务流程设计,架构呈现出强耦合特征,信息交换和数据处理能力低下,无法支持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及业务创新。

迄今为止,险企从销售、投保、精算、理赔、服务、投资等几乎所有节点,都存在很多难点、痛点。在数字化浪潮之下,很多传统险企积极借助科技应用解决痛点,比如利用数字化手段使寿险业营销思路从传统线下人海战术和高压管理,过渡到线上专业营销、微信营销、批量获客,并利用互联网工具完善产品体系等。而大数据也的确正在改变传统保险的定价、营销、核保方式,但数字化给保险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才刚刚开始。

在产品定价环节,更多维度的数据能够作为风险因子指导定价,从而提高风险定价的精准度,而且大数据评估上市产品的实时销售数据、赔付情况、市场反馈等信息,及时更新迭代产品;在营销环节,结合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用户,实现购买转化率的提升;在赋能代理人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使得代理人在展业前了解目标用户的保险需求,并针对性的推荐保险产品;在反欺诈环节,建立实时的反欺诈规则引擎,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识别骗保行为。

险企利用科技手段聚焦保险价值链,重塑产品设计、精算定价、销售管理、风险核保、出险理赔等环节,使保险变得更贴心、更便利、更普惠,从各个环节助力降低成本、缓释风险、提升效率、提高客户体验,如智能语音客服、人脸识别、基于RPA的流程自动化等。而科技的力量助推险企构建保险新业态,重新定义未来保险,促进保险生态圈的升级和革命。

根据普华永道的调研,传统保险基于不同的行业地位和资源禀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其中,大型保险公司由于其数字化转型起步早、投资大,已获利于各自数字化转型的初期成果,开始“扩建赛道,打造生态”,围绕自身业务优势,全面发展、构建保险生态,拓展业务边界。实力雄厚的保险集团更是借助企业风险投资及孵化器、加速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如中国平安已通过收购海外相关保险科技公司,布局全球化的健康生态。

中型保险公司尚处于“选择赛道、科技赋能”阶段,聚焦业内成功实践,应用成熟技术,通过科技赋能“找长板、补短板”;小型保险公司受限于自身现状和能力,着重“赛道突围,探索细分市场突破”,主要聚焦于渠道,围绕业务模式和保险场景进行体验优化,且以完善现有IT能力为主。

科技就是生产力,对传统险企绝不是一句空话。对传统险企来说,这是一场不可逆转的变革,如何构建数字化发展长效创新机制,立足长远布局,形成差异化优势,才是制胜之道。

中国平安:全生态布局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或“平安”“集团”)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集团,也是中国传统险企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

著名《经济学人》杂志认为“平安的面试体验可谓非同寻常。想在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集团成为一名代理人,候选人必须接受AI的提问。答题时,候选人的声音、措辞和手势都会经过AI的仔细审查,以确认其是否具备成功销售人员的素质。经过数百万次面试数据的积累,平安的AI系统能快速挑选保险人才。从平安保险代理人的生产力评分来看,平安AI系统是有效的。”

事实上,中国平安目前运用AI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了智能保单与理赔全流程自动化,并于2019年开始利用AI技术赋能人工坐席和代理人,用户侧上线Ask Bob、增强交互,同时也不断升级智能陪练工具,支持代理人进行产品知识、分群客户销售方案等多元化场景演练。

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已初步构建了科技服务的五大生态圈: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图1)。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4625项,累计达26008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科技业务总收入427.32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2020年一季度进一步扩大。

深耕医疗生态圈

2020年7月27日,中国平安与日本盐野义制药株式会社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盐野义制药(香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上海及香港成立“平安盐野义有限公司”及“平安盐野义(香港)有限公司”。盐野义制药将在两家合资公司建立药物研发中心。盐野义制药专注于传染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及强大的药物研发能力。

这无疑是中国平安构建医疗生態圈的又一布局。2020年9月22日,中国平安在深圳举行投资者开放日活动,首次全面披露医疗生态圈战略及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成果。据悉,集团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投入到医疗生态圈。

作为平安医疗生态圈的重要成员,平安好医生已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2020年又推出全新服务品牌“平安医家”,致力于打造服务用户和医生的双平台,试图提升医生的粘性。据悉,平安好医生目前服务用户达3.46亿,驻司医护团队超1800人,聚集全国近万名专家,已建立起最大的线下服务网络,包含11万家合作药店、4.9万家合作诊所、2000多家体检中心。2020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至27.5亿元,其中在线医疗收入大幅增长107%至6.95亿元。

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平安还投入巨资在全球布局医疗服务网络。2018年,集团分别斥资7000万美元、3100万美元投资以色列体外诊断公司MeMed和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数字医疗创业加速器之一——美国Startup Health公司;2019年,集团再以1亿美元投资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掌上糖医;2020年,以3500万美元投资德国数字化牙科技术初创企业PlusDental。

医疗生态圈对平安金融主业赋能成效显著。据披露,中国平安每年15%到20%新增金融客户来自于医疗生态圈,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为3.1个(不使用的为2.0个),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AUM 约1万元(不使用的为5600元)。

未来,中国平安力图从政府、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等5个方面发力构建医疗生态闭环,抓住医疗健康市场巨大发展机遇,打造公司未来价值增长新引擎。具体而言,平安医疗生态圈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横向打通,从用户端出发抓住用户流量,从支付端长臂管理机构,并赋能服务方,实现价值最大化;二是纵向打通,通过服务政府,撬动医院、医生、医药核心资源,并借助科技抓手,赋能生态圈成员,建立竞争壁垒;三是与平安金融主业在获客、提升客户粘性、提高客均价值等方面产生协同价值。

平安好车主卡撬动“车生态”

2020年7月23日,平安产险耗资170亿元收购汽车之家26%股权,加强产险板块与平安汽车生态的直接联动,并与平安旗下的融资租赁业务、平安银行车主信用卡等继续协同作战,进一步强化平安客户“围绕车生态”的一站式服务。

在平安的汽车生态中,其在金融领域的深厚积累,是赋能生态的核心。目前,平安银行已成为国内汽车金融第一银行,其汽车消费金融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进而在金融服务、精准授信等层面拥有相当大的优势,能够在汽车金融层面为车主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实,对于车主实现“一站式服务”并非易事。每一个细分市场,都需要有足够的专业度来支撑。因此,在供给端,企业具有做大的空间,却没有做全生态的专业度和意愿。反映在需求端就是,汽车保养是一套体系,汽车保险又是另一套体系,如何将车主服务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有价值的服务模式,一直是汽车生态服务商的难点痛点。

中国平安就以平安银行发行的好车主卡为纽带,将加油站等后市场服务商与车主两个生态紧密联系起来。对于商家,最核心的就是消费,对于车主,最核心的是权益和服务。通过全面打通的权益,平安笼络全国超5万家线下合作商户,为车主带来加油、洗车、停车、充电等一站式服务。这开启了基于口碑发酵的生态轮转,车主越消费享受的权益越多,商户获得的收入也会相应提升,从而进一步有意愿给予更大的优惠,生态有了第一个驱动力。

当生态内的车主、商户越来越多,数据层面的潜在价值将会显现,比如主动为车主提供个性化、直击痛点的服务。

显然,平安正以好车主卡为突破口,从金融出发,延展到整个汽车生态,再进一步涵盖生活生态。这个生态体系中,用户获得巨大的便利,商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平安的技术实力获得进一步积累,三方共赢共建,共同推动整个生态体系的良性运转。

对汽车生态的布局,中国平安似乎有更大的野心。2019年,集团旗下投资基金以2550万美元投资印度线上二手车交易平台CarDekho,是否意味着中国平安意图在海外复制汽车生态模式,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中国太保:纵横贯通、生态共享

2020年年终之际,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争分夺秒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前期云计算、安全、专属钉钉等合作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展包括集团级数据中台建设、核心数据库建设等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深度合作。董事长孔志伟风趣地用“结婚”形容这一合作,彰显中国太保数字化战略的深度和广度。

2020年以来,中国太保在科技投入上屡有大动作。7月21日,其独立出资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7亿元。财报信息显示,中国太保在2012年就全资成立了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聚合中国太保的线上渠道。

除此之外,中国太保的合营、联营公司中也有太颐信息技术、大鱼科技、得道、上海聚车、北京妙医佳等约10家科技公司,涉及信息科技类、汽车产业类、医疗科技类等细分领域(图2)。

中国太保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高薪增设了首席科技官一职,由出自平安科技条线的戎国强担任。公司也一直大力推进保险业务线上化布局,2018年推出人工智能核保项目,2019年创建“太睿保”车联网平台,分析驾驶行为、监控驾驶异常,2020年设立太保金科、推出“太AI”智能定损。

孔庆伟对外也曾表示:“作为数据密集型产业,数据是保险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保险业务场景的复杂性和大数据的综合性,决定了保险业更需要站在科技的风口,主动去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科技的发展在推动保险产业升级中必然会起到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打造七大平台提升科技化管控能力

在旗下科技平台的支持下,太保集团实施转型2.0战略,完善“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布局,推进“一云两核心”信息化基礎设施建设,重点打造集团七大科技平台,提升集团科技化管控能力。

一是打造聚焦C、B、E端移动工具平台研发。将“太平洋保险”APP整合成为各子公司客户端的统一移动在线门户和服务平台,解决客户无法在一个APP上获取所有子公司产品服务的痛点,同时打造千人千面的APP智慧运营,实现服务智慧提供、产品智能推送、消息个性引导及活动精细运营,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二是构建“家园”大数据客户平台(数字化支撑)。逐步解决客户数据孤岛问题,助力客户经营和资源共享。该平台现已实现全司客户全量历史数据(超208T)的迁移整合,并首次利用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实现日增亿级(4-5亿条)数据的秒级同步,累计为集团及子公司科技应用提供统一的客户实时数据服务达8000万次。

三是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保险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以“阿尔法保险”为代表的数字化营销:基于中国太保1.34亿客户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自然语言理解及智能交互技术,从家庭资产、家庭负债、家庭责任、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险五个维度评测家庭风险防御能力,进行保障缺口分析,提供保险建议。在实现保险知识普及的同时,为公司营销员展业获客提供了有效工具。

四是以“O2O平台”为代表的数字化渠道创新。通过线上获取商机给线下业务员成交的互联网保险销售模式,在获客、派单、展业等阶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在传统寿险长险获客难、营销员不了解潜在客户的具体情况下,科技赋能营销员,让营销员在获得更多互联网商机的同时,实时获取客户画像及需求,并通过智能助手针对性地展业销售产品,提升成交转化率,形成跨C、B、E端的O2O业务闭环,打造行业领先的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保险闭环销售体系。

五是以“灵犀”系列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化运营。以视觉识别、语言交互、知识图谱等AI技术为核心支撑,实现客户服务流程的改善。

六是以“太睿保”为代表的数字化风控:产险智能减损“太睿保”产品运用生物科技、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智能抓取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赋能团车客户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率和大案率。目前已在团车客户中安装1.6万多台设备,安装车辆出险率下降幅度39%,车辆事故导致人伤死亡率下降幅度达89%。

七是太保e农险。融合空间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最新前沿科技,解决了农险经营中精准验标查勘、客户信息收集两大痛点;同时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大幅提升了验标查勘工作效率与质量、保障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着力防控自然风险、欺诈舞弊风险,保障国家专项财政补贴资金不受侵犯;并为农户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扩大农险服务内涵。

三年来,中国太保围绕数字化打造内部生态融合、一体化和市场化,聚焦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生态共享的战略,推动数字化运营进入新阶段。

中国太平:数字化统一平台实现协同

2018年1月,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或“公司”)与浙江的8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平科技”),开始了数字化转型,持股30%为第一大股东。

中国太平于1929年在上海创立,是中国历史上持续经营最为悠久的民族保险品牌,也是中国唯一一家总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业,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2020年列392位。目前,中国太平拥有50余万名内外勤员工、26家子公司和2000余家各级营业机构,经营范围涉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北美、欧洲、大洋洲、东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截至2020年6月底,总资产达9145亿元,管理资产超过1.6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240亿元,赔付支出233.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26万亿元。

从用户终端需求出发赋能ABCDE用户

近兩年来,围绕新时代发展战略实施,中国太平聚焦长期制约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大力优化科技治理体系、平台布局和基础设施,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海外支持和服务意识,实现了太平通、易行销、易享太平顺利上线,有序推进“太平云”、境内新一代核心系统、统一数据平台、智能技术共享平台等战略性基础平台建设。

为了支撑海外业务,进一步增强境外服务水平,中国太平在新加坡落地实施海外财险新一代核心系统。近年来,公司积极扩展“一带一路”沿线服务网络,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风险管理、保险及再保险安排、损失评估等全方位保险服务。旗下子公司太平财险共在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700个不同类型的海外项目累计提供了逾4000亿元风险保障,其中共为东盟十国135个海外业务项目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风险保障。

2020年9月,公司推出AI智能机器人小慧,将人脸识别、智能影像、知识图谱、智能交互等科技创新成果向核心竞争力和基本生产力转化。从中国太平整体的科技产品矩阵来看,其数字化规划的特点之一,是从终端用户入手,从用户终端需求出发,进行数字化建设,赋能ABCDE用户(表1)。

建立统一科技平台实现集团协同

建立客户服务平台、智能销售平台、数字运营平台、智能风控平台、智能资管平台、管理决策平台、大数据平台、集团云平台、智能技术平台等科技平台,赋能集团协同共享。

在客户服务平台方面,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信息协同与服务推荐,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一站式的服务体验,对客户进行360°全方位分析,为推进“一个客户、一个太平”综合经营夯实基础。

在集团云平台方面,持续扩大平台建设和应用规模,优化管理制度,尝试在数据安全、基础网络、开源软件等方面创新应用,支持集团及所属公司各类系统的云化应用,并逐步形成对外输出能力。

与此同时,公司还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构建新一代核心系统,夯实数字化发展根基。

作为赋能计划的基础性项目,通过对核心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实现系统对管理赋能、科技赋能、资源赋能、机制赋能的支持;为后续各专业子公司核心系统建设提供技术底座,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各专业公司基于统一的基础平台及组件,可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系统。

中国人寿:瞄准HMO

作为中国寿险公司“老大”,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 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6915.71亿元、同比增长10.82%,归母净利润470.78亿元、同比下降18.41%,全年保费收入超过6000亿元。

在保险数字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人寿积极布局科技转型,2018年搭建人工智能平台“国寿大脑”,向全集团赋能。2019年,公司推出金盾AI重疾险风险评估反欺诈模型实现AI核保、智能理赔,推出智能在线客服“e小宝”增强交互。2020年,公司推出“云端赔”,实现自助报案和勘察。

公司更是在2019年提出“科技国寿”战略,将科技化创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并结合寿险公司经营特点,形成与公司“双心双聚”战略内核相匹配的数字化模型(EAC),将科技深入贯穿到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为公司经营赋能、为数字生态布局。在“科技国寿”战略规划下,中国人寿提出“三年行动”方案和推进科技化创新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未来三年,中国人寿将围绕“一转、六化、三协同”的总目标,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轴,全力打造全集团“客户、销售、服务三大协同平台”,实现“一个客户、一个国寿”,全面构建数字化服务、数字化销售、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管理、数字化风控和数字化生态体系,实现各业务领域全渠道、全流程、全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其实,在提出“科技国寿”战略之前,中国人寿已经开始深度布局保险科技——收购万达信息,意在构建自身的科技化能力。

收购万达信息实现“保险+科技”战略升级

2020年11月8日,经过近两年的波折,中国人寿终于成为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持股18.3%,累计耗资大约28.5亿元。

早在2018年12月,中国人寿就通过纾困产品“凤凰”开始持股万达信息,随后不断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份受让等方式先后7次增持万达信息股权,总计耗资逾22亿元,持股比例10.0042%,成为第二大股东。

其后,中国人寿本想再进一步以每股14.44元、共7.942亿元再购入公司5.0142%股份,直接成为第一大股东,但由于万达信息目前的控股股东上海万豪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史一兵股权质押出现了违约,国泰君安有权对质押的标的证券进行违约处置,控股股东万豪投资存在可能被动减持的风险转让,股份又没有取得必要的债权人、担保权人的同意,经必要的债券持有人同意通过,中国人寿的这次的增持被迫止步。

万达信息成立于1995年,业务领域涵盖卫生健康、民生保障(医疗信息化、人社系统),以及智慧城市(一网通办、平安城市等)公共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是民生服务和智慧城市信息化行业的科技龙头企业。显然,将万达信息收归囊中,有利于中国人寿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领域,以万达信息为主要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和业务资源。

2019年6月28日,中国人寿与万达信息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从基础技术、医保科技、智慧城市、商业保险管理、健康管理5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实现保险和科技业务的全面协同。中国人寿更是把这次收购上升到公司建设“科技驱动型”、推动科技化创新的重要举措。

2020年10月,中国人寿与万达信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联手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平台“蛮牛健康”APP,着力构建健康筛查、健康计划、医疗服务、健康商城、生活检测、金融保险六层健康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民、全生活周期的“保险+健康”生态圈新路径,为用户建立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从中国国寿的战略意图上看,其希望以“蛮牛健康”整合國寿系相关医疗健康等领域资源,最终打造中国版HMO(健康维护组织)。

已落地多个数字化服务项目

近年来,中国人寿落地了“大后台+小前端”移动互联布局,搭建了全面开放、线上线下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并持续丰富扩展以保险为核心的数字生态,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目前,中国人寿设立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保险科技等七大科技创新实验室,累计开展64项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打造“国寿联盟”,实现了中国人寿旗下各APP之间互联互通、互相跳转、相互引流,充分体现“一个客户、一个国寿”;建成全集团统一客户联络中心,实现了寿险、财险、养老险双向业务转办和数据互联互通,客户一次拨打,畅行各板块服务;推进全集团统一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数据综合分析利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全集团构建的统一人工智能平台“国寿大脑”,为提升经营智能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底,中国人寿寿险新单核保自动化率就已达89.7%,个单自动化作业率达98%,常规理赔案件自动化率达75.9%;全流程智能理赔率60%,健康险最快理赔时效2分15秒,重疾险实现一日赔。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人寿升级线上服务,全面升级面向客户的各类 APP;推出“空中客服”,通过互联网视频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推出“云端赔”等服务,提高理赔效率等。

泰康人寿:以科技支撑三大闭环

泰康保险集团成立于1996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面向大健康产业的金融保险服务集团,深耕寿险产业链,打造“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泰康人寿是该集团旗下寿险公司。

泰康集团也是较早“触网”国内传统险企之一。早在2011年,集团就开始向移动互联转型,建立大数据框架体系。进入2020年,泰康人寿用科技赋能一线,从培训、承保、理赔、营销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化。

线上全流程保障服务

2020年8月,泰行销E保商城重磅上线,构建泰康代理人全新线上营销模式,目前日活平均达到10万。E保商城为泰康每一位代理人打造了一个线上“淘宝”,全面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以产品拼团实现用户快速裂变,一键触达达成线上圈客,互动游戏高效粘客,直播带货等。

为了让客户应保尽保,泰康人寿建设健康险核保智囊团——核保云,主要包含核保医学知识库、智能核保引擎、风险库管理、多维度核保数据管理、产品核保配置、综合查询等10大版块,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模型等先进技术,可实现人机交互自助核保服务、多维度核保数据采集、核保预测模型精准识别高风险客户、智能引擎实现全景客户画像等功能,为客户带来全新、优质的承保体验,让客户应保尽保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传统核保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全面打造泰康健康险核心竞争能力。

针对投保客户理赔难的问题,泰康人寿更是推出行业首创理赔服务新模式——信用赔。依托诚信体系及理赔智能系统,开启保险的信用理赔时代。信用赔核心由客户诚信体系和智能审核体系组成。客户诚信体系依托客户品质数据,搭建基础诚信模型,服务过程中动态监测、评估;智能审核体系由智能信息采集、智能信息验证、智能审核三大核心技术模块组成。信用赔依托客户诚信体系和智能审核体系实现“申请即结案”的完全无人工干预的理赔模式,0秒审核、秒级到账,颠覆传统,为客户带来极致的理赔体验。

全面提升互联网运营线上能力及智能化水平,使得泰康人寿承保服务在线化率超99%,2020年契合监管要求,推广创新回访,回访电子化率由原30%提升至74%。试点推进集中化运维,摸索产品经理制模式,人均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7.7%,降本增效效果进一步显现。泰行销承保流程透明化产品,代理人满意度大幅提升,满足代理人87.1%的保单进度查詢需求,月均使用次数超过15万次。

销售活动管理系统为一线赋能

针对内部代理人队伍的服务痛点,泰康人寿推出销售活动管理系统,实现公司个险系列销售活动全流程线上支持功能,从前端创建销售活动、购买门票,到客户邀约、现场电子检票一步入场,再到活动现场拍摄照片小视频及现场报单,均可一站式在本系统手机端操作完成。同时,在费用报销时,电子签到表、活动照片等报销凭据均可电子传输至系统,无需打印,减少线下手工统计、手工传递纸质材料的繁琐。提高公司对于销售活动的管理效率。

与此同时,泰康人寿一手建设线上平台,一手打造重点项目,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

例如“高星泰星”研修培训,通过“客户管理系统”,结合“顾问式行销”,优化销售循环关键点及增强高净值保单营销软实力。银保创新督训培训,以“课程优化升级”和“模式创新迭代”为重点,借力线上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在银保市场上具有开拓性。

新业务全面开展线上直播,举办“新业务TL直播大讲堂”、“新业务幸福交享会直播”,提升主管经营管理能力,聚焦百万大单销售。通过升级AI智能陪练全面支持个/银/新日常训练,累计训练410万人次;线上培训专区上线,共320门课程,覆盖三大核心队伍的核心技能。

泰康医生APP打造医药服务闭环

面对客户日益增长的互联网医疗需求,泰康人寿隆重推出“互医互药”创新产品,全新升级泰康医生优享卡、尊享卡,涵盖线上门诊、线上开方、线上购药以及送药上门核心功能,初步实现医药闭环,深化泰康大健康生态体系建设,为客户提供“互联网医院+药店”全流程服务保障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泰康人寿及泰康集团努力打造“长寿、健康、富足”的三大闭环,即寿险和养老服务的闭环——长寿闭环,健康险和医疗服务的闭环——健康闭环,养老金和资产管理的闭环——富足闭环。三个闭环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泰康集团大健康生态体系的商业模式。

中国人保:“保险+科技+服务”模式

中国人保在拥有线下万家门店,通过科技赋能,全力推进客户线上化,以“中国人保”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APP三大线上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多快好省的理赔服务。

2017年,中国人保出资设立爱保科技,总体布局智慧车险、智慧健康两大板块。针对车主最关注的理赔服务,集团推出“拇指理赔”和“视频理赔”功能。其中,用户通过拇指理赔功能,“一键报案、三张照片、确认账号”三个简单动作,即可获得从出险报案到收取赔款的全流程一站式理赔服务。视频理赔功能则通过提供与查勘人员线上面对面、一对一的理赔服务,协助车主在现场自主完成车险报案、查勘、定损等流程服务。

2019年中国人保“芯定损”车险智能定损识别率近90%、驾安配对财险供货综合减损率达13%,2019年理赔减损超过200亿元、同比多减损近20%。

战略:“3411”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新模式

2018年,中国人保提出“3411”战略,全面实施数字化,是公司面对新的环境主动求变、聚焦高质量发展转型开展的商业模式再设计。据悉,公司将用3-5年或更长时间,聚焦“风险管理+财富管理”,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新商业模式。

具体而言,中国人保将推动旗下财险、寿险、健康险3家公司的转型;推进实施4大战略,即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一体化、国际化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以数字化技术赋能运营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数字化运营和IT建设水平,着力建设综合的客户资源开发体系、“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强化集团对系统资源统一调配能力,实现集团发展主要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一个“1”是打好一场中心城市攻坚战。以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加快推动组织变革和流程优化,用改革、创新、协同的手段,全面提升集团中心城市市场竞争力。第二个“1”是守住一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持续完善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范重点风险隐患,确保集团健康可持续发展。

“3411工程”不是单打一,而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统一于通过优化商业模式实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实现价值提升。以数字化转型中的线上运营工作为例,在集团运营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人保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

实践:上线了集团面向用户的一体化平台

“中国人保”APP和集团统一综合电商门户网站、集团官网,实现了公司服务资源跨板块、跨渠道、跨地域、跨层级的协同共享,有效满足了用户一致性的服务体验需要。集团一体化平台基于集团新一代统一技术架构,融合各子公司保险服务,打造集保险销售、出单、保全/批改、理赔、续期、客户服务为一体的集团主业“一站式保险平台”。

一体化线上平台聚焦“统一”,从客户视角精心设计了统一的注册登录、统一的个人中心、统一的保单管理、统一的在线理赔、统一的智能客服等功能;聚焦“连接”,通过线上化客户流程再造,将布局广泛、数量庞大的网点资源、队伍资源、客户资源、服务资源激活和串联,盘活集团线下优势,推动人保新旧动能转换;聚焦“赋能”,积极推进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平台引入人脸识别、智能推荐、客户画像、科技理赔等应用创新工具,利用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赋能,实现保险供给模式和供给效率的升级。整合上线一年来,用户数量和活跃度快速增长,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集团客户线上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与此同时,公司还组建成立了集团线上运营共享中心,为各子公司共建共享共用、在人保集团公司统筹管理下共同推进集团线上化一体化触面运营、各类共享平台建设运营和一体化共享能力建设。中心的主要负责运营“中国人保”APP和集团统一综合电商门户网站、集团官网,运营集团客户数据平台、保单数据平台,以及集团直接管理的客户积分兑换和商城共享平台、智能技术共享平台和第三方服务资源整合共享平台等。同时,该中心还承担统筹集团各子公司、各分公司线上平台的一体化协同,贯穿式地实施全集团一体化的线上运营。     与此同时,以线上平台牵引各子公司开展面向客户体验的流程再造,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变革与技术变革的融合;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推动实施保险服务的全面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转型。

此外,在信息技术建设面临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和加速技术创新的双重压力与挑战下,人保财险于2017年积极探索和尝试网络新技术,不断研究云计算、云网络、云安全、网络智能运维和IPv6等相关技术与应用实践,规划新一代数据中心和廣域网络架构,2018年率先在北京备份中心成功上线新一代数据中心SDN架构;2019年北备二期项目中,下层云基础设施、中间层网络管控和上层全流程的系统,在规划、部署、维护、优化端到端的每个环节都引入人工智能,为后续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网络奠定基础。

新华保险:科技赋能“1+2+1”战略

在每年的“保险开放日”活动上,新华保险都会抛出“重磅消息”。2020年6月12日,新华保险第二十届客户服务节开幕式上,新华保险宣布已正式升级推出了8项创新服务,包括线上投保、智能双录、微信回访、移动保全、自助理赔等。

据悉,2019年公司提出“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规模价值全面提升”的发展模式,以及以寿险业务为主体,财富管理和康养产业为两翼,科技赋能为支撑的“1+2+1”战略。并于2019年9月10日向科技健康子公司注资3.84亿元用于延庆养老项目建设,加大对康养产业的投入。

2020年,随着“1+2+1”战略逐步落地,公司服务半径不断延伸,新华保险在康养产业快速布局,以具体行动践行大健康理念,同时在科技赋能方面不断发力,紧密围绕客户投保、服务保障和权益守护三个方面,快速升级推出了8项创新服务,包括线上投保、智能双录、微信回访、移动保全、自助理赔等,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未来,公司将紧密结合当下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趋势,以实现“数字生态、智慧新华”为愿景,推动公司从线下人工服务转向上下融合服务,从保单管理转向客户经营,为客户提供更轻松、畅快、愉悦的服务新体验。

大地保险:两中台一平台双生态

2017年,大地保险呼应集团“一三五”战略,为适应数字时代的客户及行业的变化,提出“三新三聚焦”战略,“新模式,聚焦客户;新业态,聚焦布局;新系统,聚焦科技”,打造科技驱动的客户综合经营体系。

2019 年下半年,为更好地推动“三新三聚焦”战略落地,中国大地保险启动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化”建设工程,旨在从客户、科技、生态三个重点领域实现突破,达成公司平台、数据、科技、生态“四领先”目标。

2019年,大地保险与长期合作伙伴新华三携手打造了新一代保险核心业务系统。据称,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云架构模式的核心业务系统,以先进、智能、开放、高效为目标,创造了多项国内及世界级业界领先。

首先,采用“私有云+微服务”架构,实现分钟级部署。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在私有云+微服务上,将之前上线新业务需1-2周的周期压缩至分钟级,可快速满足前端海量并发业务需要。系统安全性、扩展性、可靠性三大能力实现历史性的跃迁。

其次,创新产品工厂使得新产品开发周期由1个月压缩到2天左右。新系统内部构建的“产品工厂”可将保险产品相关信息按照其功能进行封装,再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快速配置,满足用户场景化、碎片化、个性化的保障需求。行业内需要1个月开发上线的新产品,在“产品工厂”中只需要2天,新系统在组件化、精细化、层次化、拓展性以及业务市场化等多方面实现业界领先。

开放API设计,将渠道对接周期由三个月压缩至3天。开放API平台,已成为互联网生态下与合作伙伴互联互通的常规处理模式。新系统开放标准化API接口,灵活的编排能力,让渠道对接任务可随时开始、高效执行,实现全渠道智能沟通、联动管理。原来需要三个月时间的对接,开放API以后3天即可完成,外部合作拓展空间极大提升。

关注用户交互,页面操作效率提升40%。简单高效的工作方式,使信息预填比例由40%提升到85%,整体页面操作效率提升40%。

截至目前,大地保险数字化战略,取得的两大成果。

一是打造两中台、一平台、双生态科技底层架构。依托“魔方”、“筋斗云”系统两大数据技术中台,建立整合承保、理赔、增值服务的超级客户APP 线上化平台,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构建大地生态。通过两中台、一平台、双生态,中国大地保险用高频场景满足客户,互动平台服务客户,精准数据理解客户,智能科技便捷客户,打造生态、平台、数据、科技“四领先”。

二是形成以科技大地为核心、“三位一体”扁平化组织架构。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化工程,需要在开放的组织架构内灵活运行。为此,中国大地保险对组织结构进行了适应互联网的改造,建立敏捷组织,在内部形成产品、科技、运营“三位一体”组织架构,使组织具备有机整合、动态调整和跨部门高效协同的柔性管理能力,在这样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下,推进科技转型。

农银人寿:借力农行推进数字化转型

农银人寿是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控股的银行系保险公司。自2018年,农银人寿紧跟农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依托农行的优质资源,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保险保障嵌入农行金融业务场景,开展保障额度与银行交易关联的“银行+保险”的“我的健康”活动。

农银人寿通过农行掌银“生活缴费”等交易场景向广大用户推送具有70种重大疾病保障的“农银健康保一年期重大疾病保险”免费领取活动,连通公司云平台、辅助农行生物身份认证系统、农行智能线上营销推广系统、农行在线快捷支付系统等,有效赋能公司传统渠道,快速转化活动成果。同时,此合作模式下线上化营销水平与科技支撑力度的提升探索,为推动公司下一步传统渠道的转型夯实基础。

为更好地服务一线代理人队伍,农银人寿于2019年4月启动“农银E家”手机移动服务平台APP的开发,并于当年底上线。“农银E家”集成建议书制作、在线投保、电子函件、电子回执、保单查询、我的消息、准客户7大投保服务功能,在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的同时,为销售人员提供互联网化的展业工具。

2020年,农银人寿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着力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智能化等重点工作,以保险科技推动业务发展,开发并实施上线了“农银微理赔”,“农银快e赔”等项目。

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末,“农银微理赔”通过微信理赔进行申请的医疗险案件占比达99%,受众客户达80万人。“农银快e赔”则可通过系统自动完成保险金理算、审核、审批以及付款等操作,可为超过50%的公司客户提供“理赔闪处理,赔款秒到账”的极致体验,有效提升理赔服务,赢得了更多客户支持与信赖。

猜你喜欢

数字化客户科技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机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