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03-25王佳卉

商业文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服务学生

王佳卉

通过调查2017至2019年的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可以发现,每年毕业生人数都比上一年增加几十万人,这意味着就业形势会越来越严峻。社会仅有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大批高校生的就业需求。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就业创业的指导,帮助高校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促进高校生在毕业之后可以顺利地踏入理想行业,或者是及时创业,保障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行。

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服务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责任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各项活动得以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就当下很多的青年群體,因为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毕业之后就出现了一种慢就业的现状。即是不着急就业和创业,也不打算深造,而是选择考察、在家陪父母、旅游等,慢慢地思考人生的走向。这种慢就业的状态一旦长期发展,有些就业者就会生出懒惰之心,不愿意再就业和创新。而通过在高校内部开展创业就业服务,可以让学生提前规划自身发展的方向,增加就业创业的责任感,做到未雨绸缪。

有利于提升人才质量,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2020年初全球面临着疫情的大考,很多的实体店不得不面临关闭,尤其是一些外贸企业也面临着亏损。在这种现状之下,社会工作的岗位在减少,就业人数又再攀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如果可以在高校做好就业创业服务,提前的帮助学生规划好未来,将教学内容和就业创业内容相结合,就可以保证学生在具有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知识,这对提升人才质量,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

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很多的企业都开始压缩人力。比如像旅游业,更是在大力的裁员,这是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而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整个社会的运转就会出现问题,发展的氛围也会受到阻碍。比如高校生没有收入来源,可能就会走上非法的道路。通过在高校内部对学生提供一些就业以及创业的服务,可以让高校生提前规划好自身的未来,了解自身想要从事的方向,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创业。如果是就业,那么就要针对所需要就业的领域探究和学习。如果想要创业,可以在学校内部就开展一些基础的创业体验,以保证和毕业时完美接轨,这对于营造一个万向创新、集体就业的社会和谐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就业创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缺乏对就业创业指导的正确认知

在高校内部设置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是为了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地就业和创业所服务的,其承载着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任。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高校的指导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就业质量。比如在开展就业和创业指导时,教师并没有为学生分析当下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就业方向,而是一味地给学生辅导就业时的面试技巧。在创业领域也没有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展相应的创业培训和活动,这也导致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不强。

就业创业的指导方法过于单一

在新时期下,很多高校都意识到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也在内部设立了创业就业的指导机构,但是并未创新就业指导的方法。比如仍然采用请企业家、专家向学生传递就业和创业的相关经验,或者是学校以开大会的形式宣传就业和创业,提升学生的责任感。这种指导方式较为单一,且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最终的效果的也并不理性。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存在不足

当下的一些高校在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时,未根据市场的变化,合理的设置指导课程。比如在开展政治教育中,教师就融入了就业指导,但是缺乏对学生的专业化指导。学生即使能够了解就业的相关信息,却无法和实际的技能相结合,也无法科学的做出职业规划,这显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高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完善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对就业创业的重视度

高校虽然创立了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但是由于对就业以及创业的认知度不高,也导致在指导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基于新时期下的现状,合理的对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如完善就业创业服务部门,设立行政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就业创业指导部门、实践活动部门。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责任,如行政部门做好档案的管理以及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档案管理则是在学生进入高校第一年级就应对学生深入调查,包括学生的爱好、学习情况、各种能力等,实施跟踪调查,不断完善。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便于就业创业指导部门的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提升就业创业的质量。心理咨询部门则是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来到心理部门寻求帮助。实践活动部门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开展就业创业的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设置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好各个部门的责任,从而保障就业创业服务的效率。

准确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提升毕业生创业就业的责任感

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要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政策帮助其更高质量地进行就业。社会群体要积极的动起来,帮助青少年解决就业创业问题,从该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都比较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这也为高校内部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提供了指引。通过对历年以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情况分析,可以发现每年的毕业生的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这也必然会导致就业岗位和毕业生数量难以形成对等,社会中的一些慢就业现象增加,加之新时期下的疫情问题更导致就业的不稳定性。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更需要向高校生阐明就业创业的这种趋势,让高校生能够具备提前的应对意识。

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当下的高校生在就业时会出现三类就业状态。

第一类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所选择的岗位和自身的能力不相符合,又不愿意屈就一些中小型企业,导致难以就业。第二类不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随意选择一份和专业、梦想不相符合的职业,工作一段时间又觉得不适合,又开始找的新的工作。第三类不愿意就业,认为工作之后需要受他人管教,按时上班,太过辛苦。从这三类就业状况分析第一类是对自我的认知度不够,第二类是缺乏职业的规划,第三类是缺乏责任心。这种病态的就业思想会直接地影响到学生未来就业的质量。

因此在高校内部就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提前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首先需要通过思想教育,让高校生能够了解社会上的每一个岗位都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个岗位都是需要人才才能够运转的。如果学生能够在某个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这项岗位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最匹配的。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中小型企业比较多,这类企业看似规模不大,往往潜力是巨大的,且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较多。对于一些能力并不是很强的学生,可以进入中小型企业进行锻炼。其次发挥好学生档案管理的作用。行政部门需要定期的跟踪高校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兴趣、能力的变化,并让高校生在每一年段都设置相应的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和奋斗。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档案对自我的能力进行判断,也可以为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指导,便于学生在就业时选择适合自身的行业和岗位。最后高校还需要升级就业的服务,加强和一些新型的行业进行合作,比如像国家比较关注的电商行业、新能源行业等。在校园内部开展招聘会,为学生搭建就业市场,提升整体的就业质量。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增强高校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新形势下,社会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在高校内部除了要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之外,同时还需要提供创业的服务,增强高校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首先邀请优秀的创业企业家来校开展和创业相关的讲座,在校园内部树立创业的典型和榜样,增强学生对创业的正确认知。其次在校园内部可以建立创业俱乐部,专门对一些新的行业进行政策的解读。可以设置一名优秀的创业教师,为学生提供创业服务的指导。也可以联合各个学科的教师开展一些创业的实践活动。如像服装专业的学生,则可以自己设计服装在校园网上贩卖。学校也可以为学生规划一篇销售场地,将校园创业成为高校的一种文化。当然创业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此时就需要相关的指导老师开展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形势,合理进行创新。

新时期高校的毕业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状态。在这种背景之下,高校内部必须要做好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提升高校生对就业创业的责任意识。首先需要为高校生设置就业创业的档案,提升高校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其次融入各类就业创业講座,在高校内部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让高校生能够提前的开展一些就业和创业的活动,发挥出高校内部就业创业服务的指导性作用,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本文系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疫情“大考”下高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SZB-035)、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2020年度课题“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分析及解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QGJY2020063)、2019年无锡市职业教育重点项目“打造“1236”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编号:6419CX001)研究成果。]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毕业生服务学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赶不走的学生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学生写话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聪明的学生等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