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2021-03-24陈丹雅

学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道德与法治中学

陈丹雅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社会规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重视语、数、英等学科的学习,忽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且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了解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深刻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这对于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念构建、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引领、规范的行为指导,并培养他们法治意识,这对于他们未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各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该课程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更好地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虽然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所改善,但是在实际课堂学习过程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较低,而究其根本在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简单的知识传授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还会使得学生产生较大的厌烦情绪,同时仅仅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也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与吸引力,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也成为影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固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利用社会中的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呈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只是将这些事例生搬硬套在学生的生活中,这就导致许多事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这让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三)教学手段难以体现时代特征

纵观当前各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由于许多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再加上对本门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还在应用过去单调落后的教学手段,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趣味性,缺乏了创新生机,这具体表现于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由于教学手段的落后,学生对于一些教条式的思想教育难以接受,而且这样单调的教学手段也不适应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没有能够为学生积极拓展探究式学习路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也弱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教学机制与教学理念的因素

从目前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普遍对该课程并不重视,而且受传统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目前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对学生的卷面考查上,这就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理念难以改变。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罗列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常常根据对学生的考查重点为学生指出知识要点、告诉学生需要背诵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强化式训练的方法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和重点,以应付考试,获得好成绩。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整个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些重点,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对所学的知识深入理解并內化。

(二)教师与教学内容方面的因素

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由于自身学科特点会使得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乏味,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相关教学内容与模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但是,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自身教学理念的因素导致在教学中往往过度依赖教材,这无形之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加上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影响了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高。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与看法,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论说教、生搬硬套的示例展示、固化了的教学流程都令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形成了抵触情绪,使得他们失去了对该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三、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中学生渴望被认同,渴求有自我表达的机会,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我诉求,表达自己观点的有效路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引领,要为他们创造畅所欲言自我表达的空间,并结合教学内容针对社会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些讨论主题,引发学生在这方面展开辩论、反思,强化课程教学的效果。例如“你怎么看汽车礼让行人”“随地吐痰为何屡禁不止”“公共场所大声打电话对吗”这些问题就存在于学生周围,有的甚至就出现在他们身上,他们对这些事情有切身的体验,因此有深刻的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度。由于他们对这些事情感同身受,能够形成思想共鸣,因此他们的看法、想法能够表达他们的真实内心。通过正确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法治意识,能够真正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立足教材,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现有教材为基础,树立科学的教材使用观念,进而在对于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与提炼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培养资源,进而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思维与观念的转变,科学合理地对教材内容与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学会兼收并蓄,对教材进行不断的创新,并且能够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出现,这不仅可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与滞后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带动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现有教材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与创新:一是以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二是以学生与集体关系的层面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三是以学生与社会、国家关系的层面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同时,教师还要以教学大纲为核心,对于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拓展与延伸,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也深化了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创新,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是提升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

(三)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学习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生成階段,也就是说正处于自我认识阶段。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引导学生跳出自我意识的窠臼,用大局视野、大我情怀来理解现实问题。如在教学“生命的思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结合网络、新闻报道等为学生选择一些火灾、食品安全、交通事故的视频,以此吸引学生加入生命主题的讨论。通过观看视频、探讨交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并进一步帮助他们养成社会规范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此外,单纯的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对于思维活跃的中学生而言,这种教学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会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带来消极的影响。所以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融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图像、声音以及文字相组合,这样既可以使得原本较为单一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而且还可以使得学生获得切实的体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与重要的作用。

(四)优化课后作业,注重教学反馈

学生作业是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知识,提升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并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作业,要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知识应用路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要结合分层教学理念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作业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二是作业材料的选择范围要广,要结合网络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从教材内容、社会热点、网络舆情、时政要闻、学生自身等不同方面选择作业内容,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好地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它是通过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以使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基于此,教师要结合网络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整合各科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特别是要引领学生融入社会、认真观察社会、思考社会问题、反思自身,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品德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建国.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0(24).

[2]毛文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探讨[J].才智,2020(16).

[3]汤紫娅.基于微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23).

[4]何迎春.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和对策[J].科技资讯,2020(16).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道德与法治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