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博物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探讨

2021-03-24罗彩云王雨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传统文化

罗彩云 王雨曦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精彩的历史浓缩。文章探讨了高校博物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提出高校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即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传统文化内涵,拓展传统文化项目,开发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创新等,以期通过以上策略提升高校博物馆的传统文化传承能力。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传统文化;发展策略

0 引言

1905年,张謇创立的南通博物苑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国人办的博物馆,也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博物馆。①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在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高校博物馆达95家,但实际数量已经超过300家。②这说明高校博物馆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鲜明的特色、丰富的馆藏和多学科的研究资源正逐步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認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③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④可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也显示出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作为承担重要社会教育功能的高校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理应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1 高校博物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高校博物馆是弘扬大学精神、培育校园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⑤在大学校园内,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生机勃勃,归功于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期的文化浸润。博物馆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在展示和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文化育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一,在专业人员方面,自始至终高校都是培养博物馆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⑥很多高校开设了文博或博物馆学专业,培养行业紧缺人才,博物馆在塑造大学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可以依托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集中专业人员,突出学科优势。

其二,在文物资源方面,依托学校的资源和专业体系保障,高校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规格,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藏品不在少数,如南京大学博物馆收藏的金石拓片有20000余件,拥有古生物化石及动植物标本数量多达十余万件,还拥有几十万册古籍、字画等重要文物和历史文献。⑦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有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有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等13000余组(件)藏品。西北大学博物馆藏有5000余件极具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完整科学体系的文物与标本。

其三,在社会影响力方面,现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当今世界一流高校的重要标志,是高校一张靓丽的“名片”,博物馆的发展可以提升高校的人文气息,打造高校文化精神。反之,高校的知名度也有利于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利用高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对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方面有推动作用。

2 高校博物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2.1 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传播、讲解传统文化内涵

博物馆是一个“讲故事”的文化机构,传统文化是博物馆众多故事的一部分,借助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实施“博物馆+科技”策略,让博物馆“活”起来、“动”起来、“趣味”起来,就是要把故事讲好。哈罗德·伊尼斯甚至说:“一种新媒介导致一个新文明的诞生。”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新的信息时代已经来临,高校博物馆在微博、微信、网上社区、App客户端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馆藏文物的相关内容及知识,可以通过文字、微电影、照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向大众传播,也使传播的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枯燥无味的文物信息也变得生动起来。

上海博物馆在其官方网站上推出的“每月一珍”栏目,它通过对单件藏品进行大容量、多角度的全景式展现,反映出国宝文物背后的文化底蕴。②通过对馆藏资源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众推广传统文化知识,传播时代正能量,打破传播时空的界限,创新博物馆传播文化与服务公众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解决传统博物馆体验感不好、吸引力不够、“千馆一面”等问题③,这是高校博物馆活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2.2 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从文化教育着手。同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一样,高校博物馆在公共教育领域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针对5~12岁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应有效地增加研习、体验、互动等形式的教育方式,使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如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邀请“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现场教学,举办讲解比赛或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竞赛,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广泛传播和推广。还可以通过舞台剧、历史话剧类活动,以文化为内核,加上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全新的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西北大学博物馆举办的“封泥的前世今生”是家训、家书文化创意活动,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同时让青少年了解古代具有保密功能的封泥,开发并设计关于少年儿童的绘本读物,将传播优秀文化主题巧妙地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故事,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图1)。在针对大学生群体及社会公众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借鉴央视文化类节目“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组织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此外,增设带有专业性质的国学大讲堂、文化沙龙会、文化论坛,围绕博物馆经典藏品和特别展览内容举行的读书品鉴会等,让求知欲旺盛的知识青年们更加准确地了解藏品背后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自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度,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项目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2.3 以社科普基地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中,全国共有25个高校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要求传承基地要开展基于传承项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加强成果交流与展示,切实将传承基地打造成本校的特色和品牌。④以社科普基地为载体,建立長效机制,在已有的传统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更多主题突出、社会反响好的临时展览,开展更广泛的博物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每年定期定时开展一系列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是高校博物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14家成员联手展出特色馆藏,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还有其他高校博物馆开展“博物馆宣传教育科普活动”“博物馆系列大讲堂”“博物馆研学活动”等专项活动,通过与基地的合作,共同提升了博物馆对外服务与教育服务的知名度,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提升博物馆在高校及行业博物馆中的认知度。通过丰富的活动,充实了在校学生和社会公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大众能够更好地通过博物馆去了解中华民族光辉璀璨、广袤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从而进一步凝聚民族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下,为学生和公众搭建良好的博物馆教育公益平台。

2.4 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物在活化、物化之后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精心设计的文物衍生品是活化展品的源泉,这些物件将每件文物都赋予了生命和文化的意义,开发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独特魅力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表1)(图2)。首先,要梳理和选择一批具有高校博物馆特色的文物展品,深入挖掘藏品资源的IP价值,充分发挥高校美工人员、学院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依托社会力量设计和创造多种多样能够深入人心、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创产品;最后,以博物馆为主要展陈平台,让优质文物更好地发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作用。提升博物馆宣传力度,丰富展品的文化信息,让多用于博物馆展示和研究的传统文化走进生活,也就是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

3 结语

目前有关高校博物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还很少,大部分文章仍停留在传统文化的宏观层面,提出的建议多为口号式的政策性建议。特别是关于高校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等研究文章更是少之又少,且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对策性研究多无实地调研,少有直观的案例和数据进行支撑。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上关于高校博物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方式,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博物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传统文化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