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对称之美赏析

2021-03-24谢广喜

广东教育·高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等价表达式对称性

谢广喜

科学之美,美在对称,对称性是图像(或表达式)作一定的变换后而保持不变的一种性质(这个变换就称为对称变换). 有时也讨论两个图像是否关于某个对称轴对称. 由于对称的情况下问题具有一些不对称时所不具有的独特性质,如果我们解题时能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特点,就可方便解题.因此具有对称性的问题(如选择题或填空题等)就容易被猜出答案,解答题也容易由问题的对称性出发产生一些特殊的研究问题的办法(如对称引参、附加强化条件等),故具有对称性的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而不具有对称性的问题则相对困难.

研究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试题,我们发现:高考命题(包括竞赛试题)有从对称性的问题向非对称性的问题转变的趋势,值得注意.下面我们主要研究在对称性思想指导下如何探求解题思路.

一、置换对称(交换对称)

对于任意有意义的x, y,如果表达式f(x, y)总有f(x, y)= f(y, x),即交换x, y,表达式不变,我们称字母x, y对于表达式f(x, y)具有置换(交换)对称性.

例1. 已知集合A={(x, y) | x2+y2≤3, x∈Z, y∈Z},则A中元素的个数为()

A. 9         B. 8         C. 5         D. 4

【简解】首先我们注意到坐标原点(0, 0)∈A ,除此以外,在第一象限及x轴正半轴仅有两个点(1, 0)、(1, 1)∈A,把这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x轴对称,直线y=±x对称,坐标原点中心对称,显然点(-1, 0)、(0, 1)、(0, -1)、(-1, -1)、(-1, 1)、(1, -1)也都∈A,于是,A中的元素个数是2×4+1=9个,选A.

【评注】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很多考生采有枚举法求解,但往往会由于遗漏而失分,以上处理手法,非常简洁雅致,结果一目了然.

【类题联想】

1.(从对称到不对称)设x, y∈R,且xy≠0,则(x2+■)(■+4y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简解】本题求解方法是宜先作恒等变换,最后再用基本不等式即可(避免多次放缩产生不等式取等号之间的矛盾要求),即(x2+■)(■+4y2)=5+4x2y2+■≥5+4=9,即所求最小值为9,(易知当x2y2=■时取等号).

【评注】如果读者有印象,就会发现这道题的命制就回避了2005高考重庆卷第5题的内在弊端,将该题关于x, y对称的形式变成了不对称的形式,因此难度增加了. 当然,如果知道柯西不等式,也可直接利用二维的柯西不等式求解之,此处从略.

例2. 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點,过F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直线l1与C交于A、B两点,直线l2与C交于D、E两点,则 |AB|+|DE| 的最小值为()

A. 16         B. 14         C. 12         D. 10

【解析】抛物线y2 =4x的焦点为F(1, 0),由题意知l1, l2的斜率均存在,不妨设l1的斜率为k,则l1:y=k(x-1),将其与y2=4x联立消去y得k2x2-(2k2+4)x+k2 =0,设该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2+■,由抛物线定义,易知:

|AB|=x1 +x2 +2=4+■,将 |AB| 表达式中的k用-■替换,立得 |CD|=4+k2,于是:

|AB| + |DE|=8+4(k2+■)≥8=8=16,当k=±1时不等式取等号,正确答案为A.

【评注】以上解题过程中我们巧妙利用过F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 l2的斜率的内在联系,书写过程缩减了一半,这就是一种关系对称的表现.

例3.  已知椭圆C:■+■=1(a> b>0),四点P1(1,  1),P2(0, 1),P3(-1, ■),P4(1, ■)中恰有三个点在椭圆上.(1)求C的方程,(2)略.

【简解】(1)我们充分注意到椭圆方程C:■+■=1(a> b>0)所表示的曲线不但关于x轴对称,而且关于y轴对称,还关于原点 O(0,  0)中心对称,所以,一般地,若点(x0 , y0)在椭圆上,则(±x0 , ±y0)均在椭圆上(其中正负号任意组合,通常为四个点,若其中一个坐标分量为0,则仅为两个点),所以P3(-1, ■),P4(1, ■)两点必然同在或同时不在椭圆上,而已知四点中恰有三点在椭圆上,所以P3(-1, ■),P4(1, ■)两点必然同在椭圆上;另一方面,若P1(1, 1)在椭圆上,由对称性知P5(-1, 1)也在椭圆上,但已有P3(-1, ■)在椭圆上,而P3,P5横坐标分量相等,必有纵坐标分量绝对值相等,即 |■| = | 1 |,而这是不可能的,即P1(1, 1)不在椭圆上,于是由题意知P2(0, 1)在椭圆上,结合P2(0, 1)的几何意义知b=1,将b=1及P4(1, ■)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2 =1,得a=2,于是■+y2=1为所求.

例4. 设点P在曲线y=■ex上,点Q在曲线y=ln(2x)上,则 |PQ| 最小值为()

A. 1-ln2         B. ■(1-ln2)

C. 1+ln2         D. ■(1+ln2)

【解析】发现函数y=■ex与函数y=ln(2x)互为反函数,所以二者的图像关于y=x对称,这是求解本题的关键,这样一来,这两个函数间的最小距离就是其中一个函数(如y = ■ex)上的任意一点P(x, ■ex)到直线y=x的距离的2倍,(注意:此举将原来的曲线到曲线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曲线的距离,而后者的情况相对简单),由于点P(x, ■ex)到直线y=x的距离为d=■,下面构造函数求利用导函数法求最小值. 设函数g(x)=■ex-x ?圯g′(x)=■ex-1?圯g(x)min=1-ln2?圯dmin=■.于是:

|PQ|min=2dmin=■(1-ln2),正确答案为B.

【类题联想】

1. 已知函数f(x)(x∈R)满足f(x)=f(2-x),若函数y=|x2-2x-3| 与y=f(x)图像的交点为(x1 , y1),(x2 , y2),···,(xm , ym),则■xi =()

A. 0         B. m         C. 2m         D. 4m

【解析】注意到f(x)=f(2-x),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同时y=|(x-1)2-4| 也关于直线x=1对称,所以这两个函数的交点也关于直线x=1对称,不妨设x1

二、齐次对称

不妨以三个变量情形为例,若对于任意非零实数?姿,有f(x, y, z)≡f(?姿x, ?姿y, ?姿z),则称表达式f(x, y, z),是齐次对称的,比如我们很熟悉的■,■等等,都是具有齐次对称性的表达式,对于齐次表达式,将其中所涉及的所有变量(为简单起见,也仅以三个字母为例)x, y, z,定义一个空间直角坐标(x, y, z),称■为该点到坐标原点距离(或模),则我们有重要结论:只要x2+y2+z2≠0,则■取为大于零的任意实数,不影响齐次表达式的最后结果,这也正是很多齐次不等式证明时常有的类似措词“由题意,可不妨取■=1”等等的由来.

例5. 已知a, b, c为正数,且满足abc=1,证明:

(1)■+■+■≤a2+b2+c2;(2)(a+b)3 +(b+c)3 +(c+a)3 ≥24.

【證明】(1)用分析法,不等式左边是-1次方,右边是2次方,利用已知条件abc=1,原命题等价为齐次化后的不等式bc+ca+ab≤a2+b2+c2,而现在这个不等式是很容易证明的,a2+b2≥2ab,b2+c2≥2bc,c2+a2≥2ca,三式相加即得;

(2)也用分析法,类似地,同样按照齐次化思想,由abc=1,待证问题等价于证明(a+b)3 +(b+c)3 +(c+a)3 ≥24abc.(*). 而这一不等式也是容易证明的,

由a, b, c为正数,则有(a+b)≥2■,进而(a+b)3 ≥

8■,同理有:

(b+c)3 ≥8■,(c+a)3 ≥8■,于是:

(a+b)3 +(b+c)3 +(c+a)3 ≥8(■+■+■)≥8×3·■=24abc,于是(*)式成立,从而要证不等式成立.

【评注】第一步如何变换?如何想到这样变?这是不少考生觉得头疼的问题,以上我们按照齐次化的思想,初步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为读者解题思路的展开指明了方向.

此处读者如果熟悉重要的关系式bc+ca+ab≤a2+b2+c2,及恒等式(a+b+c)2 =a2+b2+c2+2bc+2ca+2ab,我们还可得到重要的不等式链:?坌a, b, c∈R,有3(bc+ca+ab)≤(a+b+c)2 ≤3(a2+b2+c2),感兴趣的读者可自己证明体验一下.

同时,2013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第24题也可用上面的办法求解.

例6. 已知a, b>0,试求f(a, b)=■+■的最大值.

【简解】我们注意到:①该表达式关于是齐次对称的,令t=b/a>0就能实现齐次减元;②该表达式关于a, b是交换对称的,则t=1就可能取得最值(易知此时f(a, a) =■),于是试将问题等价转化为:已知t=b/a>0,证明g(t) = f(a, b)=■+■的最大值为■,我们下面用分析法探究之:已知t>0,要证明■+■≤■.

等价于(■-■) +(■-■)≤0;

等价于 -(■+■)≤0;

等价于 -(t-1)(■+■)≤0;

等价于 -(t-1)(4t3-5t2+5t-4)≤0;等价于 -(t-1)(4t2-t+1)≤0,而 -(t-1)2≤0,二次三项式(4t2-t+1)的二次项大于0,其判别式小于0,知(4t2-t+1)> 0,于是 -(t-1)2(4t2-t+1)≤ 0 成立(当时t=1时取等号),所以二元函数f(a, b)的最大值为■.

【评注】将■平均分开来使用也是基于对称性的考虑,如此一来,很容易产生第一个因式(t-1),从而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若不,去分母后的结果是一般的一元四次多项式,困难可想而知).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等价表达式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等价转化
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表达式
高中数学函数对称性的应用探究
高中数学函数对称性的应用探究
n次自然数幂和的一个等价无穷大
“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
巧用对称性解题
将问题等价转化一下再解答
寻找勾股数组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