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2021-03-24张波

成功营销 2021年9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以往的精英式转变为大众型,增加了大学生的体量。每年的毕业就会迎来几百万的毕业生。也因此,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在高校实施创新创业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认识价值。此外,国家为了支持创新创业工作,颁布了相关的政策。高校更应该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的教育质量,因此,本文就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双创背景;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从社会和谐角度来看,就业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创新创业有助于促进就业,还能够激发全民创新的意识,使社会获得进步。基于此,政府将创新创业规划至政府的工作范畴并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活动,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课题内容。本文就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探讨,以此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质量。

1大学生创新创业概述

1.1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概述

根据创新创业的文字内涵看,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创新能有效促进创业,创业又能作用于创新。在人类社会中所有产品的形成都能够称为创新,将新产品投入到市场中则被称为创业。现阶段,高校规模不断增加,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了容量增长缓慢的现状,对于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形成了大批应届生无法找到工作的局面,阻碍了教育事业及社会发展的进步。基于此,需要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式,从根本上意识到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所具有的价值,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指的是基本就业能力、团队能力以及自我规制的能力,为了培养大学生这样的能力,需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活动。

1.2创新创业的积极意义

双创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激活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要让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及稳定发展,需要构建能够灵活的调节体系,并且符合市场参与者的范围。由于我国经济体量大,在这么大经济市场中只有部分主体活跃,造成比较高的市场壁垒,市场缺少竞争活力等问题。可见不管是创业还是创新都突出了人们的参与性,全面推动了双创活动,使各类的市场主体能最大限度地进行流通,并且逼迫当前的机制主动寻找改革。与此同时,双创也是社会改革的一种实践方式,能够更好地达成共同致富的目标。

1.3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双创关系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受到就业岗位以及与所学专业的契合度所限制,这类专业的契合度也会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进度及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契合度较高,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其所具有的潜能,提高其的各项综合能力,为创新创业的工作夯实基础。也就是说在这种契合度高的情况下,学生能更精准的认识并且掌握学习的全过程,更好地将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为更专业的技能,使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过渡到实践中,有助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展开。此外,创新创业也是经济产业及行业企业所需的能力,可以展现大学生的综合水准及就业能力。

2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近几年,我国在不断加速并落实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将其引导至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并且引发一场大众创业及万众创新的热潮,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大学生进入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并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所以更需要关注创新创业对于就业具备的一些促进作用,有效激发出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创业的角度强化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1加强就业教育,加大发展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是将高校和社会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并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培育的人才品质,更是关系大学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将就业作为导向,加大就业教育与力度,发展创业教育。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不可以割裂,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对大学生而言都是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教育是教学生怎样选择职业并适应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创业教育指的高校通过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运用创业的方式来适应社会并且引导社会。就业作为民生的根本,有助于更好的创业。创业是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就业,并给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使社会维持稳定。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大学生树立争取的就业理念,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择业,同时了解社会的需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强化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创业教育通过开发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并科学有效的培养的大学生的创业意識、创业思维、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的新时代人才。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密切相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就业,更是一种有效衔接联动的关系。基于此,更需要不断加大就业创业教育力量,使两者共同进步,解决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2优化课程结构,打造合理课程体系

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元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更是达到培养人才目标的保障,因此设置课程目标要和社会生活相符,同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社会需求寻找课程基础,让培养的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并有效应对市场的变迁。在社会需求中寻求课程基础,使培育的人才可以有效地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应对就业市场。课程结构要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状况进行有效调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设置一些通识类的课程,筑牢学生的学科基础,并且设立实践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加创新创业的课程,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意识,进一步健全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到专业的学科知识,并且进一步健全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学生进一步对职业的认知。同时开发艺术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及艺术素养。

其次,把选择课程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优势以及兴趣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从而保障课程实施的效果与学生的自主发展。最后,学校需要具有开发、调整课程的自主权,设置的课程与时代、社会发展统一,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内容了解到前沿的知识以及相关技能。这类课程也要根据社会对于人才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及变化,为了让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针对性,邀约各个行业的精英参与到课程中。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企业对此给予的反馈、学生是否满意课程、教师对课程的看法等,使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知识为本,导致教师未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能够全面顾及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长久下来,使学生无法习得批判性思维,习惯被动学习,甚至无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严重影响到学生顺利毕业并成功创业。针对这些问题,要对教学进行改革。通过能力为本指导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更是提升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点及成功创业的因素。运用能力为本的教育模式,也没有否认知识的重要性,侧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和能力紧密连接在一起。加大能力培养的力度,把就业和社会需求作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培育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及优秀的职业能力人才,打破大学就业难的困境。

将能力作为本位的教学改革方式,可以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五个维度着手。教学目标是以知识本文过渡到学生本位,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灵活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并且充分的发掘出学生创新能力的潜能,塑造学生以创新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的良好个性品质。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综合及实践性特点,打破传统繁难旧的教材知识,加入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同时融入国际最为先进的发展及研究成果的内容。深入改革教学模式,运用好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转变传统的讲解的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启发、讨论、参与等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且激发出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路,增设一些实践性的教学,以创新能力、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改变以往枯燥、无趣、僵化的教学活动打造师生能够互动的课堂氛围。更改传统教学方式下过于注重结论的情况,转变为关注过程、方法、态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摒弃以往将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的评价方式,而是关注学生分析摒弃解决问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考试模式,运用理论考试及职业技能并进的模式,深入探索非标准化的答案。

2.4构建项目评估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

2.4.1创新创业课程评价

针对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与传统的理论课程考试不同,使用开放式的考核,没有固定的内容,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在创新创业课程完成后,通过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评估后,评价课程的结构与质量,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反馈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水准,通过对应的社会调查间接的反馈出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设置水准,保障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系统、科学性,才能够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4.2创新创业能力评价

为了评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需要结合技能、导师、企业三个指标,以此完成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并秉承牢固的专业背景及理论知识作为支持;导师是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者,最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及实施创新创业的情况,迅速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把学生在进行的项目放入到企业并接受客户的检查,通过企业和客户评价项目的适应性,根据评价健全项目。在三者的综合评估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及水平。

2.4.3创新创业成果评价

通过创新创业的成果,总结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法、能力上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一方面通过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的比赛,最大化地激发出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并向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学习,总结出自己的不足进行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创业成果评价反馈,清楚创新创业发展的方向,激发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进一步提出健全的措施。通過评价创新创业的成果激发出学生在这方面的潜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效果评价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使效果更为显著,也解决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存在的一些不足,补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所具有的意义,并将这种意识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以采用加强就业教育,加大发展创业教育、优化课程结构,打造合理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构建项目评估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策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此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丁丽.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建设探索[J].中国市场,2021(29):60-61.

[2]余海炼,牛英豪.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路径[J].科技视界,2021(29):188-189.

[3]王重贤.高质量就业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路径[J].中国就业,2021(10):46-47.

作者简介:张波,(1979.1-),男,河南中牟县人,汉族,2010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本科,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从事产教融合、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企业英才俱乐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