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旱作地区大葱覆膜密植栽培模式研究

2021-03-23周红伟孔小平魏廷珍曹青莉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青竹覆膜栽培

周红伟,孔小平,魏廷珍,曹青莉

(西宁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青海 西宁 810016)

大葱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调味品,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以华北、东北和西北高原三大产区为主,目前大葱栽培技术多集中在培土栽培[1]、机械化方面的研究和探索[2],新栽培模式研究较少。西宁地区周年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以生产春夏季大葱为主,冷凉气候环境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葱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3],建立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栽培模式对发展大葱栽培及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试验优化西宁高海拔旱作地区气候条件下大葱覆膜密植栽培中品种选择、栽培模式、地膜种类、栽培密度等条件,建立和优化一套适宜高海拔干旱地区冷凉气候条件的栽培模式,为大葱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9年在青海西宁湟中鲁沙尔镇上重台村(E36°37′42″,N101°32′60″)开展,试验地土壤为栗钙土,pH值8.1,有机质含量28.8g/kg,碱解氮含量为51mg/kg,有效磷含量为13.5mg/kg,速效钾含量为115mg/kg,前茬为娃娃菜。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地膜(白膜、黑膜)、栽培密度(5cm×5cm、7cm×7cm、10cm×10cm、13cm×13cm)、栽培品种(夏洲一本、青竹、极晚抽一本、章杂二号、满春一本、郑研寒葱)3因素的随机区组试验,小区面积2m2,3次重复,进行高海拔旱作地区大葱密植栽培模式条件优化,选择适宜的地膜、品种及栽培密度。试验材料:2019年1月20日设施苗畦育苗, 5月20日移栽定植, 8月27日收获,移栽选择长势均一的壮苗,起高垄25cm进行栽培。试验期间进行生长相关指标和产量调查。

1.3 数据采集与分析

6月15日调查缓苗率,7月25日、8月27日园艺性状调查,调查时随机挑选10株进行调查(单株重、株高、假茎重、假茎长、假茎直径、肉质鳞片数、叶长、叶扁宽、光合叶片数)9个园艺性状[4],分析紧实度、假茎型指数、叶型指数、假茎重/单株重、假茎长/株高5个特征数据。采用 Excel2016 软件处理数据,采用 DPS 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模式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2.1.1 地膜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分析大葱密植栽培中覆膜、不覆膜及不同地膜对大葱园艺性状的影响[5],大葱定植后各栽培处理缓苗程度与效果略有不同,缓苗率表现为黑膜(95.02%)≥露地(92.77%)≥白膜(90.52%),不同大葱品种(夏洲一本、青竹大葱)缓苗表现趋势一致(图1)。生长旺盛期各栽培处理园艺性状、产量及其相关构成因素(株高、叶长、叶横茎、假茎长、假茎直径)表现略有不同,覆膜栽培较露地栽培表现好,旺盛生长期覆膜处理较露地处理单株重平均增产61.56%,其它产量构成因素平均增产均在60%以上。在高海拔旱作地区采用覆膜栽培模式效果较好,地膜早期增温、干旱缺水期保墒,调节作物生长环境具有较好的效果。大葱整个生长期覆白膜处理各产量相关构成因素表现不同程度优于覆黑膜处理,较覆黑膜单株重平均提高20.27%。其它产量因素表现均高于20%以上,采用白膜栽培对产量贡献较大。

图1 密植条件下不同地膜对大葱产量构成因素影

2.1.2 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分析不同密植栽培(5cm×5cm、7cm×7cm、10cm×10cm、13cm×13cm)处理,大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6-7],不同品种产量因素表现略有差异(图2),夏洲一本、青竹大葱单株重10cm×10cm处理表现均较好,分别为216.75g、225.69g,较5cm×5cm处理分别增产35.28g、37.97g,增产幅度达19.44%、20.23%;假茎(葱白)长、粗分别为夏洲一本(32.15cm、23.92mm),青竹大葱(35.72cm、28.28mm),较密植5cm×5cm处理增幅分别为夏洲一本(5.63%、8.18%),青竹大葱(6.26%、9.46%),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异,密度处理对产量因素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

图2 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综合分析密度处理对产量因素表现,单株重10cm×10cm处理(221.22g)≥7cm×7cm处理(198.01g)≥13cm×13cm(191.20g)≥5cm×5cm处理(184.59g),10cm×10cm处理最佳,其中与产量相关构成因素分别表现为株高105.47cm、叶长69.41cm、叶横茎29.41cm、假茎长33.94mm、假茎直径26.10cm、假茎重112.93g,较其它处理各产量相关因素表现较好。

2.2 栽培模式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综合分析覆膜栽培模式对小区产量的影响,覆膜栽培对高海拔旱作地区大葱栽培的增产作用较明显(表1),平均较露地处理增产62.87%。不同的地膜表现不同,覆白膜比覆黑膜增产19.1%,表现较好,折合产量每公顷可达103t。覆膜密植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葱栽培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产量表现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5cm×5cm处理产量可达280.2 t/hm2,13cm×13cm处理产量仅为45.2t/hm2,密植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显著,但相对其它产量因素和品质随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综合分析选择密度为10cm×10cm最佳。

表1 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2.3 栽培模式对不同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覆膜密植栽培模式对不同品种产量构成因素[8-9]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覆膜(白膜)密植(10cm×10cm)不同大葱品种(夏洲一本、青竹、极晚抽一本、章杂二号、满春一本、郑研寒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表现(图3),株高表现为77.8cm-100.25cm,其中章杂二号最高(100.25cm),较试验品种株高均值(87.15cm)增加13.1cm,增幅达15.03%,郑研寒葱、夏洲一本、青竹株高表现其次;假茎长表现最佳为章杂二号(36cm),假茎直径极晚抽一本表现最佳(25.54mm),较试验品种均值(22.49mm)增加3.05mm,增幅达13.56%;假茎重因素极晚抽一本表现仅次于章杂二号。

图3 覆膜密植栽培模式对不同大葱品种产量相关因素影响

分析产量相关特征因素[10-11]表现(图4),密植栽培条件下,各品种光合叶片数有差异,平均为6.18个,最多的为郑研寒葱(7.10),优于均值表现的品种还有青竹大葱(6.60),满春一本(6.43),适宜密植栽培生长旺盛的品种光合作用叶片数量较多;假茎(葱白)紧实度表现夏洲一本最佳(7.16),较均值增加1.1,增幅达18.16%,其次表现较好的为满春一本、极晚抽一本;假茎指数表现较好的为章杂二号(16.25),叶型指数表现最佳为郑研寒葱(20.75),单株重表现除章杂二号外为极晚抽一本(191.5g)、青竹(188.5g)。

图4 覆膜密植栽培模式对不同大葱品种特征因素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青海高海拔旱作地区春季土壤欠湿润、地温较低,栽培措施以增加地温为主,夏季较为干旱少雨,栽培以保墒增温为主。本研究通过对高海拔旱作地区覆膜密植模式中影响因素覆膜类型、栽培密度、适宜品种进行试验研究,本研究总结出覆盖白色地膜、10cm×10cm密度的栽培模式进行栽培,配套选择近年来引进的适宜耐密植、直立、株型紧凑、生长速度快、假茎(葱白)长、硬度好的大葱品种极晚抽一本、青竹大葱。

猜你喜欢

青竹覆膜栽培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陌生人
传承,让留青竹刻发扬光大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
用于滑动部件的类金刚石碳覆膜特性及其应用
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