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23张帆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氨磺艾司西普兰

张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药剂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抑郁症患者以持久性情绪低落、兴趣衰退为典型症状,并伴有体重降低、疲乏感增加、睡眠障碍等情况,疾病本身不会累及具体部位或器官,但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自残倾向,威胁生命健康[1]。 抑郁症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心理及物理疗法等,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艾司西酞普兰具有较高选择性,治疗焦虑、易激惹等症状的效果较好,临床多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广场恐惧症等,但对精力不足、疲乏、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的治疗效果不佳,且伴有消化道不良反应, 易降低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增加治疗难度[2]。 氨磺必利低剂量时能够优先阻断D2、D3 受体,进而促进脑皮质多巴胺释放,临床多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等。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6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02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对象,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2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 例。 对照组男26 例,女25 例;年龄61~82 岁,平均年龄(73.25±2.14)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11±0.52)年;合并症:糖尿病6 例,冠心病10 例,高血压12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 例,高中及大专17 例,本科及以上16 例。 观察组男24 例,女27 例;年龄63~85 岁,平均年龄(73.47±2.23)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15±0.53)年;合并症:糖尿病7 例,冠心病9 例,高血压1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 例,高中及大专19 例,本科及以上15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入组前未服用过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基本认知、沟通无障碍,可依从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痴呆及其他类型精神障碍;恶性肿瘤;对研究药物过敏;伴有严重自杀倾向;患有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H.LundbeckA/S,国药准字J20100165,规格:10 mg/片),1 片/d,于早餐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逐渐增加剂量至2 片/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小剂量氨磺必利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230,规格:50 mg/片),初始剂量为25 mg/d,之后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逐渐增加剂量至100 mg/d,于晚饭后服用。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 根据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减分率评估临床效果。 痊愈:HAMD-17 减分率≥75%;显效:50%≤HAMD-17 减分率<75%;有效:25%≤HAMD-17 减分率<50%;无效:HAMD-17 减分率<25%[4]。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抑郁症状。分别于治疗前后用HAMD-17 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估,包括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体重及阻滞因子,其中7 项采用3 级评分法,10 项采用5 级评分法,以7 分为分界值,8~17 分代表轻度抑郁,18~24 分代表中度抑郁,>24 分代表重度抑郁,总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3)疲劳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评估患者的疲劳程度,该量表包括9 个条目,采用7 级评分法,1~7分为非常不同意过渡至非常同意, 总分低于36 分表明或许不会感受到疲劳,评分越低则表示患者的疲劳程度越轻[5]。

(4)用药安全性。 对两组治疗过程中头痛、恶心、嗜睡、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抑郁症状、疲劳程度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校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抑郁症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HAMD-17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体重、阻滞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HAMD-17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HAMD-17 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值P 值焦虑/躯体化因子治疗前 治疗后认知障碍因子治疗前 治疗后睡眠障碍因子治疗前 治疗后体重因子治疗前 治疗后阻滞因子治疗前 治疗后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9.51±1.42 9.36±1.15 0.586 0.559 5.03±1.44 3.01±1.08 8.014 0.000 5.23±1.11 5.42±1.35 0.776 0.439 3.51±1.22 2.79±1.26 2.932 0.004 4.65±1.78 4.31±1.36 1.084 0.281 1.51±0.38 1.23±0.51 3.144 0.002 0.82±0.21 0.86±0.19 1.009 0.316 0.51±0.22 0.42±0.13 2.515 0.014 7.42±1.65 7.32±1.81 0.292 0.771 4.21±1.49 3.13±1.57 3.035 0.003 28.82±5.51 29.03±5.02 0.201 0.841 15.14±3.85 13.16±2.09 3.228 0.002

2.3 两组疲劳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F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FSS 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FS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值P 值51.49±5.63 52.41±6.32 0.776 0.439 48.58±4.73 45.48±7.63 2.466 0.015 2.826 4.995 0.006 0.000

2.4 两组用药安全性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用药安全性对比[n(%)]

3 讨 论

老年人心理素质差、适应能力弱,易增加抑郁症发生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严重者会发生自残、自杀行为,威胁生命安全。目前抗抑郁药物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但老年抑郁症患者身体素质较差,药物代谢能力不足,故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研究显示,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6]。

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快,口服后可被患者完全吸收,4 h 血药浓度达到峰值,且生物利用度高于80%,其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再摄取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进而增强5-HT 能神经功能,发挥抗抑郁的作用[7]。艾司西酞普兰具有高度选择性,抑制5-HT 再摄取活性较高,不会对多巴胺再摄取造成较大影响, 且不会影响其他受体亲和力,具有较高安全性,但单一用药效果有限,难以达到彻底治愈目的。临床治疗抑郁症除能通过5-HT 能系统发挥作用以外,尚可通过作用于中枢多巴胺达到抗抑郁的目的。 氨磺必利口服后1 h 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能够选择性结合D2、D3 多巴胺能受体, 低剂量服用可阻断突触前膜D2 受体, 使多巴胺进入间隙量增多,竞争性拮抗5-HT 受体,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同时其能够促进多巴胺释放,改善中脑边缘通路相关脑区功能,有利于减轻患者疲乏、精力不足等症状。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氨磺必利可进一步减轻抑郁症状伴随的躯体症状, 增加患者体重,改善认知及睡眠障碍, 控制病情进展, 促进恢复[8]。HAMD-17 为临床诊断、评估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常用量表,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体重、阻滞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更低,FSS 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上述结果表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老年抑郁症能够减轻抑郁症状,降低疲劳程度,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未对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长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 且缺乏对快感缺失、精神运动迟滞等其他情感降低症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仍需继续加大样本容量,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更优借鉴。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老年抑郁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疲劳感,改善抑郁情绪,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防止恶化,且用药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氨磺艾司西普兰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