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生煤业1106综放工作面地表下沉量观测与结果分析

2021-03-22徐青松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放采动煤层

徐青松

(潞安集团 左权阜生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左权 032600)

综放开采一次采出煤厚较大,这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地表沉降和大规模的地表裂缝,在地表产生大量台阶,使得采煤塌陷区范围内的道路受损,并对地表环境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1-3]。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及下沉进行观测,并制定严密的地表修复措施,对裂缝及时进行回填和修复[4]。

1 工程概况

阜生煤业1106综放工作面开采15号煤层,煤层为黑色,半亮型~半暗型煤。煤层内生裂隙不发育,见平行层状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散晶。15号煤层结构较为简单,含0~3层夹矸,煤层厚度约5.8 m,倾角5~16°,平均9°。工作面切眼长度为132.5 m,走向长度为675 m,如图1所示。采高3.0 m,放煤高度2.8 m,采放比1∶0.966,工作面循环进度为0.8 m。工作面标高为+1 031~1 163 m,对应地表标高+1 222~+1 310 m,工作面埋深为+59 ~+252 m。

1106综放工作面总体呈东北向高、西南向低态势,为一北西倾向单斜构造,煤层局部地方底板有起伏变化,形成小型褶曲,褶曲转折端煤层及顶板裂隙极为发育,煤层较为破碎。1106工作面巷道掘进期间共揭露3个构造,分别如下:F10断层,距运巷开口约97 m,落差2 m、走向32°、倾角48°,不在回采范围内,不会对回采产生影响;X15陷落柱,影响工作面推进约46 m,沿切眼方向约31 m;X21陷落柱,影响工作面推进27 m,沿切眼方向约11 m。

2 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

为获得阜生煤业1106综放工作面较为准确的地表移动情况,根据工作面上赋岩层结构特点、地表地形及地物分布情况,按照前期预测得到的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结果,分别在工作面上方对应地表布设了2条观测线,并设置岩移观测站。沿1106综放工作面走向布设1条走向观测线A,共布置测站66个,测线方向与工作面走向一致,沿1106综放工作面倾向方向布设倾向观测线B,共布置测站34个,且倾向线与走向观测线A垂直; 走向观测线长度为800 m,倾向观测线总长度为200 m,如图2所示。

3 地表移动观测结果分析

3.1 地表沉陷盆地特征分析

从1106综放工作面开始回采到1106综放工作面回采结束后6个月,现场共计进行全面地表移动观测30次,依据观测数据绘制了工作面对应地表走向移动观测线A和倾向观测线B的下沉曲线,如图3所示。图3横轴为测点编号,在工作面走向测线A从开切眼到停采线测点编号从小到大依次增加。倾向线B测点编号由北至南从小到大依次增加。

图3 不同时期的地表下沉曲线

由图3(a)可知,走向下沉曲线A在工作面走向方向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这是由于1106工作面走向方向上煤层厚度不断变化造成的,但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盆地在走向方向具有明显的盆底特征,走向方向地表剖面形状呈明显盘形,这表明地表已经达到充分采动状态,因而具有盆地特征。由图3(b)可知,工作面倾向下沉曲线B则无明显盆底特征,属于非充分采动状态,这是由于工作面长度较短,使得上覆岩层不能充分垮落,且采空区处垮落岩层未能得到充分压实作用,因而,地表移动和变形具有显著的连续渐变特点。

3.2 主要岩移预计参数的求取

充分采动状态下,当在煤层倾角α小于50°时,地表下沉系数为[6]:

q=Wcm/(m×cosα)

(1)

式中:Wcm为地表最大下沉值,m为煤层厚度,α为煤层倾角。倾向线B煤层厚度为6.3 m,最大下沉点Q19处的地表下沉值为5.1 m,倾角9°。计算得,地表下沉系数q≈0.82。地表水平移动系数为最大水平移动值与地表最大下沉量的比值,实测数据中,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值为1.6 m ,地表最大下沉值为5.1 m,计算得到水平移动系数为b= 0.31。

3.3 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分析

煤层开采后,覆岩应力将发生重新分布,在采动应力作用下采空区岩层将发生破坏、垮落,并逐步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沉降。在此过程中,地表下沉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并在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最后趋于零。地表下沉速度的变化主要与煤层采高、顶板管理方式、覆岩破断形成的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5]。图4为不同时期最大下沉点地表下沉速度及下沉量曲线,横坐标t为时间(单位:月),纵坐标W表示垂直下沉量(单位:mm),纵坐标V表示下沉速度(单位:mm/d),纵坐标L为水平移动量(单位:mm)。由图4可知,本次地表移动观测中,在工作面回采期间观测区域范围内的地表最大下沉速度较大,为142 mm/d,这说明1106综放开采地表沉降非常明显,地表变形极为剧烈。

图4 1106综放工作面最大下沉点的地表下沉速度

3.4 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分析

地表移动持续时间是指地表从开始发生移动下沉到地表移动下沉稳定的时间间隔,一般可将这一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6]。

1) 地表移动初始期:从地表发生移动下沉(地表最大下沉量达到10 mm 时即为地表移动的开始时间)到地表下沉速度达到1.7 mm/d的这一阶段称为地表移动初始期。

2) 地表移动活跃期:地表从开始发生移动下沉到下沉速度大于1.7 mm/d 的阶段。

3) 地表移动衰退期:从地表下沉速度小于1.7 mm/d开始到连续6个月地表下沉值均小于30 mm的这一阶段。

由图4可知,1106综放面地表移动初始期约为23 d,活跃期时长约为142 d,衰退期约为40 d,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约为205 d。

4 结 语

1) 阜生煤业1106综放工作面为走向充分而倾向非充分采动工作面,通过计算可得地表下沉系数为0.82,而水平移动系数为0.31。

2) 1106工作面对应地表的最大下沉速度约为142 mm/d,工作面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约为205 d,其中地表移动活跃期达到总时间的68%,活跃期相对较长,说明综放开采的地表沉降较为活跃。

猜你喜欢

综放采动煤层
低渗高突煤层开采保护层的可行性研究
新旺煤业3号煤层蹬空开采可行性研究
工作面过多断层支承压力演化规律研究
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分析
煤矿采动顶板“上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受动压影响的运输联络巷修复技术研究
煤矿底板采动诱发突水机理研究进展浅析
煤矿大倾角综放、综采工作面飞矸防治技术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