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庄煤业复用巷道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03-22陈利东

2021年3期
关键词:锚索锚杆顶板

陈利东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 赵庄煤业,山西 长治 046600)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消费能源,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矿以井工开采为主,需要掘进大量的巷道,为维护服务期内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诸如悬吊、组合梁、压缩拱、围岩强度强化等理论假说,又如锚杆(索)支护、棚式支护、注浆支护等技术及其相互结合形成的联合支护技术,推进了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和支护技术的发展[1-3]。目前,煤矿井下存在大量采动巷道,该类巷道受采掘扰动影响,巷道围岩相对破碎,易出现冒顶、片帮等事故,巷道维护困难[4-5],因此,本文以赵庄煤业13102巷复用巷道受多次采掘扰动影响为工程背景,开发复用巷道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为类似生产地质条件巷道稳定控制难题提供指导。

1 工程概况

赵庄煤业13102巷为1310工作面回风巷道,全长约2 750 m,为1310和1311两个工作面服务。目前1309工作面临近回采完毕,1310工作面准备接替,1311正在布置回采巷道,13101巷与13102巷之间保护煤柱净宽50 m,13101巷、13102巷掘进前,在煤柱下方提前布置了1条底抽巷进行预抽,底抽巷顶板距离煤层底板15~16 m,底抽巷中心线距离13102巷中心线水平距离30 m,巷道布置见图1。13102巷掘进揭露煤层平均厚度为4.75 m,煤层结构简单,直接顶为1.50 m厚的黑色泥岩,岩性呈致密块状、含植物化石、裂隙发育,基本顶为0.65 m厚的黑色砂质泥岩,夹粉砂岩条带,直接底为2.80 m厚的黑色泥岩,岩性呈厚层状、含植物化石、岩心破碎,基本底为4.08 m厚的深灰色砂质泥岩,岩芯多呈短柱状、易裂成薄片状及块状。

图1 巷道布置平面示意

现场考察发现,13092巷超前工作面范围内帮部锚索受底抽巷采掘扰动影响(13092巷与13102巷生产地质条件类似),锚索锚固力出现大幅度衰减,巷道出现严重变形破坏,直接影响到工作面的高效回采。为保证13102巷在服务期内,巷道围岩得到有效控制,设计采用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用于控制围岩的稳定性。

2 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

13102巷为矩形断面,沿顶掘进,留有底煤,掘进宽度为5.0 m,掘进高为4.5 m,掘进断面积为22.5 m2,净宽为4.8 m,净高为4.4 m,净断面积为21.12 m2,巷道采用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具体包括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和超前注浆加固技术,具体技术参数如下。

2.1 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

采用锚杆、锚索、菱形网、钢筋托梁联合支护,具体支护参数如下:

1) 顶板支护:顶板采用锚索、菱形网、钢筋托梁联合支护,锚索采用规格为D22 mm× 6 400 mm的1×19股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配套规格为300 mm×300 mm×16 mm的拱型高强度托盘和专用锁具,锚索排距1 200 mm、间距1 100 mm,顶角锚索距帮300 mm,每排布置5根锚索,钢筋托梁采用D10 mm的钢筋焊接而成,宽80 mm,长度4 500 mm,在安装锚索位置处焊接两段纵筋,纵筋间距100 mm,以便安装锚索,金属网采用10号铁丝编织的菱形网,网片规格为5 200 mm×1 350 mm,搭接长度不低于100 mm,每隔100 mm采用双股16号镀锌铅丝捆扎,每根锚索采用1支MSK2335、2支MSZ2360树脂锚固剂锚固,锚索外露长度为150~250 mm,预紧力不低于250 kN,图2为顶板锚索支护平面图。

图2 顶板锚索支护平面(mm)

2) 两帮支护:两帮围岩采用锚杆、锚索、菱形网、W钢带护板联合支护,锚杆采用规格为D22 mm×2 400 m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配套规格为150 mm×150 mm×10 mm的拱型高强度托盘和400 mm×280 mm×4 mm的W钢带护板,锚杆排距1 200 mm、间距950 mm,最上一根锚杆距顶板300 mm,最下一根锚杆距底板400 mm,每排布置5根,每根锚杆采用1支MSK2335、2支MSZ2360树脂锚固剂锚固,锚固力不小于150 kN,预紧力矩不小于400 N·m,锚索采用规格为D22 mm×5 400 mm的1×19股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锚索每帮每排2根,排距2 400 mm、间距2 200 mm,上部一根锚索距顶板800 mm,锚索下部一根锚索距底板≤1 700 mm,其余锚索参数参照顶板支护,煤柱侧采用10号铁丝编织的菱形网,网片规格为4 600 mm×1 350 mm,其余金属网参数参照顶板支护,图3为巷道帮部锚杆索支护平面图。

图3 巷道帮部锚杆索支护平面(mm)

2.2 超前注浆加固技术

超前1310工作面前方150 m以外,进行超前深浅孔注浆,见图4和图5。浅孔布置参数:孔深4.0 m,成排布置,每排4个钻孔,间排距1.1 m×2.0 m,第1排钻孔距顶板0.8 m,仰角10°,第2、第3和第4排钻孔仰角0°,孔径均为42 mm,注浆材料采用联邦加固1号(双液)注浆材料,水灰比0.8∶1~1∶1,注浆终止压力6~8 MPa;深孔布置参数:孔深10.0 m,成排布置,每排2个钻孔,间排距1.5 m×2.0 m,第1排钻孔距顶板1.5 m,仰角5°,第2排钻孔仰角0°,孔径均为42 mm,注浆材料采用联邦加固1号(单液)注浆材料,使用水灰比0.6~0.8∶1,注浆终止压力应不小于10 MPa。

图4 浅孔布置平面(m)

图5 深孔布置平面(mm)

3 巷道围岩控制效果分析

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应用于赵庄煤业13102巷,在邻近工作面及本工作面回采期间监测了巷道变形情况,图6为邻近工作面(1310工作面)期间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由图6可知,滞后工作面0~80 m范围内围岩快速变形,此时巷道顶板下沉量为48 mm,两帮巷道围岩变形量约54 mm,滞后工作面80~120 m范围内围岩变形相对较慢,巷道顶板下沉量增加至63 mm,两帮巷道围岩变形量增加至71 mm,滞后工作面120 m后,巷道围岩变形逐渐趋于稳定。图7为本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由图7可知,超前工作面(1311工作面)100 m,巷道受采动影响,围岩出现缓慢变形,超前工作面60 m范围内,巷道受采动影响明显,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加快,在1311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约199 mm,两帮围岩最大变形量约220 mm,整体看,试验巷道围岩变形量和变形速度均处于允许范围内,服务期内巷道未发生大变形现象,表明了复用巷道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图6 邻近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变形情况

4 结 语

煤矿中存在大量采动巷道,该类巷道受采掘扰动影响,巷道围岩破碎,易出现冒顶、片帮等事故,维护困难,为此,以赵庄煤业13102巷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地质条件和邻近巷道支护技术参数,开发了复用巷道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设计了锚网索支护技术和参数、超前注浆加固技术和参数,技术应用后,监测了巷道围岩变形情况,服务期内巷道未发生大变形现象,表明了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图7 本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猜你喜欢

锚索锚杆顶板
大埋深软岩隧道锚杆支护效果分析及长度优化
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在卵石基坑的回收试验分析
地下金属矿山采场顶板冒落危险性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煤矿顶板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锚索搅拌头加工制作的改进
七煤顶板离层界限值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