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坡底煤矿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2021-03-22

2021年3期
关键词:矿压锚索采空区

李 涛

(霍州煤电集团云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白龙矿建分公司综采二队,山西 临汾 031400)

随着各矿井逐步实现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浅部赋存的上组煤资源逐步枯竭,已经逐步对下部赋存的下组煤资源进行了开采。而一些煤矿下部赋存煤层之间的层间距较近,加之下组煤的埋深较上组煤较深,在对近距离煤层中的下部煤层开采时,将会遇到矿压显现剧烈、布置工作面困难、回采巷道维护频繁、支护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在近距离煤层采空区条件下,下部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支护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保证井下快速掘进,减少回采巷道维护,从而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1 工作面基本情况

霍州煤电集团回坡底煤矿位于山西省洪洞县西北的刘家垣镇一带,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的方式,布置4个斜井,产能120万t/a,属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目前对10号煤层和11号煤层进行开采。

11-102工作面位于2号风井保安煤柱以北,地表绝大部分为耕地,区域内无小煤窑、塔架线路等构筑物,地面标高+838~+930 m。井下位于556水平,井下标高+504~+562 m,地处东一采区右侧,北临已完成回采的10-103工作面采空区,西临3条东一采区大巷,东、南部均为未进行采掘活动,上覆已回采结束的10-102工作面采空区,10号、11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6.1 m。

11-102综采工作面对11号煤层进行开采,厚度范围3.2~3.5 m,平均3.35 m;倾角范围1~8°,平均3°;含夹1~3层,其平均厚度为0.3 m;煤种属1/3焦煤。其直接顶岩性为平均厚度3.6 m的泥岩;老顶岩性为平均厚度2.5 m的粉砂岩,老顶向上即为10号煤层10-102工作面采空区;直接底岩性为平均厚度2.5 m的铝质泥岩。相邻的10-103工作面掘进时,已对10-102工作面积水进行了疏放,目前仅在11-1021巷低洼处顶板有少量淋水,水量约为2 m3/h。因此,11-102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受采空区积水威胁。

11-102综采工作面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两条回采巷道,其中11-1021巷(正巷)长度为958 m,可采长度为768 m,担负工作面的进风、行人及运煤等任务;11-1022巷(11-1021巷)长度为978 m,可采长度为768 m,担负工作面的回风、行人及进出料等任务;切巷沿倾向方向布置,长度为235 m。

11-102工作面布置及位置示意如图1所示。

2 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方案确定

以11-102综采工作面两条回采巷道作为试验巷道,11-1021巷与11-1022巷均采用矩形断面,巷高3.3 m,巷宽4.6 m,断面积15.18 m2。

1) 将巷道顶板覆岩看作是两段固定在巷帮上的固定梁结构,那么固定梁结构具有的安全跨度Ls,可由公式(1)进行计算:

(1)

式中:[σ]为直接顶自身的许用应力,可通过公式σ=σt/n进行计算。σt为直接顶自身的极限抗拉强度,n为安全系数;h为直接顶平均厚度;q为作用于巷道顶板的单位长度载荷。

2) 根据固定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固定梁在其中部位置处所受弯矩有最大值,可以通过公式(2)进行计算:

M=(1/12)qB2

(2)

式中:B为11-102综采工作面两条回采巷道的巷宽。

将11-102综采工作面两条回采巷道的相关参数代入公式(2)进行计算,得出11-102综采工作面两条回采巷道顶板中部最大应力为M(1/12)×19.85×4.62=35 MPa,但是直接顶的最大抗拉强度仅为25 MPa,所以在综采工作回采过程中,两条回采巷道顶板最先从其中部发生垮落的可能性很大。

根据以上分析,11-102综采工作面两条回采巷道顶板自身的承载能力较差,加之上部还有已结束回采作用的10-102工作面采空区,因此必须采用具有较强主动承载能力的锚、网、索联合进行支护。

3 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确定

11-102综采工作面两条回采巷道支护参数设计如下:

3.1 顶板支护

锚杆:采用D20 mm×2 000 mm左旋螺纹钢锚杆,安装CK2340型、Z2360型树脂锚固剂各1支,锚杆预紧扭矩≥300 N·m,每排布置6根锚杆,间排距800 mm×900 mm。

钢带:采用规格280 mm×4 350 mm的W钢带。

锚杆托盘:采用尺寸为150 mm×150 mm×8 mm拱型高强度托盘。

网片规格:采用10号铁丝制做菱形网护顶,网孔规格50 mm×50 mm,网片规格4 600 mm×1 050 mm。

锚索:采用D18.9 mm×5 600 mm钢绞线,安装CK2340型、Z2360型树脂锚固剂各两支,锚索锚固力≥150 kN,每排布置2根锚索,间排距2 400 mm×1 800 mm。

锚索托盘:采用尺寸为300 mm×300 mm×14 mm高强度可调心托板。

3.2 两帮支护

锚杆:采用D20 mm×2 000 mm左旋螺纹钢锚杆,安装CK2340型、Z2360型树脂锚固剂各一支,锚杆预紧扭矩≥300 N·m,每排布置8根锚杆,间排距900 mm×900 mm。

锚杆托盘:采用尺寸为150 mm×150 mm×8 mm拱型高强度托盘。

网片规格:采用10号铁丝制做菱形网护帮,网孔规格50 mm×50 mm,网片规格3 050 mm×950 mm。

11-102综采工作面两条回采巷道支护设计示意,如图2所示。

图2 11-102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设计示意(mm)

3.3 巷道支护理论验算

采用普氏垮落拱理论对巷道支护强度进行校验。

3.3.1 巷道围岩破坏深度

巷道两帮破坏深度的确定:

(3)

巷道顶板最大垮落高度的确定:

(4)

式中:H为11-102综采工作面两条回采巷道的巷高,m;ω为煤层相似内摩擦角,ω=arctanfc;fc为煤层自身的普氏系数,经计算ω=arctan2=63.43°;f为顶板覆岩的普氏系数,取2.5。代入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出,c=779.17 mm,b=1 231.67 mm。

3.3.2 锚杆支护参数校验

顶板锚杆利用悬吊理论,两帮锚杆利用加固理论,对支护参数进行验算,则锚杆长度可由公式(5)进行验算:

L≥L1+L2+L3

(5)

式中:L1为锚杆外露的长度,按实际支护取50 mm;L2为锚杆的有效长度,通过上述计算顶板、两帮分别取1 231.67 mm、779.17 mm;L3为锚杆锚进围岩深度,顶、帮锚杆分别取350 mm、400 mm。代入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出,支护设计中,顶锚杆长度2 000 mm>1 631.67 mm;顶锚杆2 000 mm>1 229.17 mm,能够满足现场支护要求。

3.3.3 锚索支护参数校验

锚索排距:D≤Ls/2

(6)

锚索数目:n=KW/F

(7)

锚索间距:L=nF/[bBγ-(2Qsinθ)/D]

(8)

式中:Ls为上述支护设计中锚索长度,m;K为安全系数,根据支护设计手册取值2;W为被悬吊顶板覆岩的自重,W=B×∑h悬吊×∑γ×D=B×(B÷2f)×γ×D,γ为被悬吊顶板覆岩容重的平均值,取25 kN/m3,代入相关参数计算得出W=190.44 kN;F为锚索自身破断力最小值,根据支护设计取值280 kN;Q为锚杆自身的锚固力,根据支护设计取值60 kN;θ为顶锚杆和顶板之间所呈角度,根据支护设计取值90°。代入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出,支护设计中锚索排距1 800 mm<2 800 mm;锚索数目2个>1.36个;锚索间距2 400 mm<3 854.84 mm,能够满足现场支护要求。

4 回采巷道支护效果矿压监测

每隔15 d对11-102综采工作面11-1021巷掘进期间的巷道表面位移进行支护效果监测,根据矿压监测结果绘制出如图3所示的巷道表面变形量变化曲线。

通过矿压监测数据表明,巷道支护后90 d左右后,围岩可以逐渐趋于稳定,总体上巷道变形收敛率较低,巷道顶底板变形量保持在21 mm左右,为巷道高度的0.64%;两帮变形量保持在17 mm左右,为巷道高度的0.37%。

图3 11-1021巷掘进期间矿压监测结果

5 结 语

回坡底煤矿11-102综采工作面上覆已回采结束的10-102工作面采空区,10号、11号煤层之间的层间距6.1 m,属于近水平煤层。利用固定梁结构理论对回采巷道顶板稳定进行分析后,确定采用具有较强主动承载能力的锚、网、索联合进行支护,并在此基础进行支护参数设计。通过对11-102综采工作面11-1021巷掘进期间进行矿压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总体变形收敛率较低,支护效果良好,可以推广到该矿其他11号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巷道支护当中。

猜你喜欢

矿压锚索采空区
高等级公路采空区路基处理措施分析
露天矿地下采空区探测与综合整治技术研究
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在卵石基坑的回收试验分析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论深井矿压开采技术浅析
煤矿回采工作面矿压和顶板管理
基于微型相似模拟架的矿压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