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韧性城市理念研究特征分析与问题探究

2021-03-20张琰彬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期
关键词:韧性灾害理念

张琰彬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近年来,快速粗犷的城镇化进程导致当代城市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产生等自然灾害以及经济危机等多样威胁。城市向韧性转型,是为了解决当今城市面临的众多社会、灾害以及安全问题,使城市在面对众多问题时能够快速应变,以期能够快速抵消或降低城市问题对城市造成的多方面的影响。“智慧”“韧性”“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开展韧性城市理念与实践的研究,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走高品质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

1 韧性理念的起源

“韧性”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resilio”,其原本的意义是“回复到初始平衡状态”。加拿大生态学家霍林首次将韧性思想应用到系统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当中,用以定义生态系统稳定状态的特征[2]。随之,关于韧性的相关研究逐渐由自然生态学领域转入人类生态学领域。城市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韧性城市理念也由此诞生。

2 韧性城市概念归纳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韧性城市如何下定义进行了探讨。国内学者最早将这一学术词语翻译为“弹性城市”。“弹性”一词侧重于表达物体在受到外界的压力或冲击。发生变形后恢复到原来的一种状态。城市在遭受重大灾害的冲击后,往往并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有状态,灾害过后总是会对城市本身以及城市的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翻译为“韧性城市”则更加准确[3]。洛克菲勒基金会认为,韧性是指无论个人、社区、机构、企业和系统面临长期的压力和严重的冲击也能在城市中生存、适应和发展的能力;MEEROW S 等[4]认为,韧性城市是指城市系统能力、社会、生态、社会技术网络等能够跨越时空规模,维持或迅速恢复到预期功能,以适应迅速变化和改变当前限制或未来系统的适应性;师满江等[5]认为,韧性城市是指有能力在今天和未来承受和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压力的城市。

笔者认为,韧性城市就是城市具有在面对灾害(不局限于自然灾害)时能够承受灾害冲击,并且能够快速采取相应措施,使城市在灾害中能够保持正常运营的能力。

3 韧性城市理念研究分析

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以“韧性城市”为主题词,发表时间设置为2000—2020年,并设置中文、学术期刊等条件,利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进行搜索,将无作者文献、会议纪要、刊首语等筛选排除,共收集文献377 篇,并利用CiteSpace 5.6.R4 版本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

3.2 研究特征分析

根据CiteSpace 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如表1,图1 所示,国内目前的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①韧性理念内涵研究[6-8];②韧性城市理念在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9-11];③韧性城市理念与新兴城市发展建设理念的交叉研究[12-13];④韧性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当中的应用[14-16]。

表1 韧性城市文献关键词热点TOP10 排序

4 韧性城市理念的实践

4.1 韧性城市理念的主要实践

韧性城市理念在国内外得到了较多的实践应用,多数集中于城市减灾防灾方面的实践。

图1 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

王迪等[17]基于韧性理论,并借鉴国内外韧性城市的构建策略,对四川省芦山县的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灾后地区的发展策略。MAKHOUL N 等[18]对比布鲁斯的建筑物进行抗震研究,用来制定地震防备策略和恢复计划,以增强城市的韧性。汤钟等[19]提出城市雨洪韧性是韧性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应对城市雨洪灾害的重要途径,并以深圳市光明区为案例,就问题进行梳理,构建其他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陈炼等[20]基于韧性城市的角度,对山地城市的韧性防灾框架,以期对山地城市建设有所帮助。

4.2 韧性城市理念的扩展实践

随着韧性城市理念内涵的扩展,其实践趋于多学科交叉,国内部分学者开始将韧性城市理念与城市多方面结合进行研究。

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梁浩等[21]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以韧性城市理念和传染病的特点为视角,提出了建设韧性城市在应对疫情防控方面的建议;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宋蕾[22]基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分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韧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城市公共管理方面,尚天成等[23]将韧性城市理念运用在城市管理的研究当中,扩展了城市管理体系的内涵,进而发现两者产生了互助互补的现象;在城市风险防范方面,肖文涛等[24]通过引入韧性城市概念,分析了城市整体性风险防控的问题,并分别从空间、时间和层级3 个维度提出了风险防范的范式以及具体策略。

5 韧性城市理念探究

5.1 韧性城市理念的研究角度

现有关于韧性城市理念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研究抵御自然以及生态环境灾害的策略与方法。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近期韧性理念的研究多从城市公共卫生角度探究,并与健康城市建设理念相结合,而较少从韧性城市理念与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未来,我国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但仍处于城镇化率的上升阶段,城市将进一步集聚大量的人口,城市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挑战,城市韧性体现在多方面。

5.2 韧性城市理念的研究尺度

韧性城市理念的研究多从城市整体或某一特定空间视角进行研究,缺乏对区域宏观组织——城市群以及城市内微观组织——社区的研究。尽管已有学者开始关注宏观与微观的研究与建设,但研究的内容与角度还较为狭窄[25-27]。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区域间的联防联控与社区防疫工作都成为了战胜疫情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需要将韧性城市理念实践于不同尺度当中,全面发挥韧性城市理念的作用。

5.3 韧性城市理念的实践评价

我国韧性城市理念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融入韧性城市理念。目前,我国对韧性城市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仍处于探究摸索阶段,韧性城市建设的实践无法得到相应评价,以至于现有韧性城市的建设没有形成实践范式[28]。所以,我国韧性城市建设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6 结语

城市是复杂的系统,包含多种交叉关系,如经济、社会、自然、人类等之间的多重交叉。韧性城市是一个能够对多种灾害实现“韧性”的城市形式,具有但不局限于实现对自然灾害的韧性。韧性城市理念的研究与应用需更加趋向于综合化、系统化以及微观化,要将韧性城市理念体现在城市多方面和规划建设中,进而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韧性灾害理念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