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门城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状况及对策分析

2021-03-20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陈以乐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期
关键词:澳门特区政府鼠疫病患

文/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郑 亮 陈以乐

0 引言

澳门回归祖国之前,长期受葡萄牙政府管理,澳门土地面积32.8km2,拥有67.2万人口。近代经济以渔业及手工业出口贸易为支柱,严重依赖对外贸易,人员流动性强,外来人口众多。在特殊的政治、地理及经济背景下,常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困扰,如鼠疫(又称黑死病)、天花、霍乱、脑膜炎等。

回归后,又受到SARS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回首历史,澳门近代至现代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防疫、隔离、卫生及对居民的心理安抚方面有其独特的策略,值得探索并借鉴经验。

1 19世纪至20世纪前期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及措施

澳门作为国际性通商口岸频繁与外界人员接触,受全球疫情影响的风险更高。19世纪至20世纪前期频繁遭受疫情影响,如表1所示,该时期澳门应对疫情的措施可分为以下方面。

1)提前预防 19世纪澳门开展防疫行动,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佩尔松,其在1805年将牛痘引入澳门并进行接种试验,由于接种人数较少,并未有效推广。直到1903年天花疫苗成熟且投入使用后,开始给医务人员接种,1917年实现全面免费接种。此外,1927年引入霍乱疫苗,1938年实现全面免费接种,有效预防霍乱疫情的蔓延。

表1 澳门19世纪至20世纪前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防疫措施

2)提升医院应对能力 在医疗方面,由于霍乱频发,于1871年及1873年分别成立陆军医院和镜湖医院,外加本地的圣辣非医院(俗称白马行医院),共3所医院提升了应对突发性疫情的能力。此外,针对不同疾病、患者年龄及性别设有专治医院、儿童医院和女子医院等。同时在疫情多发区域设有临时医疗站协助治疗。

3)及时隔离病患 早在19世纪初,澳门特区政府就开始隔离麻风患者,并在麻风患者增多的情况下不断扩充隔离医院,如1878年在小横琴岛建立白沙栏麻风医院,1881年在氹仔岛设立女子医院,1885年在路环岛设立九澳麻风医院,1897年在本岛设立唐娜玛丽亚隔离医院及考虑到当地华人对西医不信任而在镜湖医院对面设立隔离蓬寮等。1895年出台一系列防疫条例,如限制病患与亲友探亲时间及禁止肉体接触、定期对患者生活环境及衣物用硫磺和沥青进行熏烧消毒,患者去世后及时下葬,禁止停尸。这些条例对隔离病患效果显著,以至于澳门当时的患病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

4)改善卫生环境 19世纪至20世纪,大部分疫情传播原因与卫生环境有关,如鼠疫、霍乱及天花等。为此澳门颁布一系列改善环境的制度,如《城市改善报告》《防疫条例》《辟疫章程》《防疫新例》等,提出拓宽街道、重建旧房、新建厕所、清理居所、清理下水道及种植植物,以及改善气候和空气等改善卫生环境的措施。此外,针对不同疫情特点,制定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如在鼠疫爆发期间给下水道口加装防鼠虹吸口等。

5)重视个人卫生 澳门除对环境卫生有明文规定外,对市民的个人卫生同样有要求。在1895年鼠疫爆发之前,华人经常多层合租,生活空间拥挤,街区环境混乱(见图1~3)。鼠疫爆发后,澳门明文规定禁止当地市民随地便溺、堆粪料、晒粪饼等。同时禁止使用粪坑,改用粪缸,并定期使用石炭酸和拌氯的石灰进行消毒。此外,病患去世后的衣物、棉被、随身物品等集中回收与烧毁,防止流入市场传播病毒。1923年华人还成立卫生大队,定期检查居家及院落的卫生情况,保障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6)稳定市民情绪 澳门在历史上经历长时间鼠疫的肆虐,澳门大三巴牌坊(也是澳门圣保禄学院的一部分)修建时期,在其第2层最右侧安置圣路易斯·贡萨加铜像,因其在拯救鼠疫患者中去世,因此天主教信徒相信他能保佑市民不得鼠疫,消除对瘟疫的恐慌。此外针对华人还修建包公庙、哪吒庙等,目的是为向神明祈祷驱除瘟疫,安抚市民对瘟疫的恐慌情绪。

图1 华人合租的拥挤空间

图2 卫生程度堪忧的福隆新街

图3 街区环境混乱

2 澳门SARS疫情状况及措施

2003年3月12日香港爆发SARS,澳门同期一直是零感染,直至同年5月10日才证实首宗个案,澳门特区政府随即将所有与病患接触人员全面隔离,医院谢绝探病,成功阻止病毒传入社区,仅有唯一病例,未被世卫列入“黑名单”。

为控制SARS疫情蔓延,澳门特区政府制定许多预防措施。

1)2003年4月26日起,进入娱乐场区域必须进行测温。

2)2003年4月28日公布,“五一”黄金周期间进入澳门均需进行健康入境申报,同时进入澳门所有口岸人员实行“热检”,并与珠海建立“非典”疫情每日通报机制。

3)2003年5月4日至5日,澳门举办防非典演习,并邀请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澳门开课讲解“非典”。

4)2003年5月11日,首宗非典病例确诊,随即澳门防治非典应变小组正式启动,澳门卫生局局长就出现SARS病例发出特别公告,澳门升级实时通报机制,加强非典疫情的通报,并为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购买保险。

5)2003年5月20日,澳门公共场所实行测温,并发行防非典科普光盘。

6)2003年5月底,澳门对在外居住超过1个月的人员实施健康监测,同时粤港澳进一步扩大传染病通报机制。

7)2003年6月14日,澳门唯一一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隔离病区关闭。

澳门对SARS疫情控制较好,仅有1例患者,无论从社区、公众场所还是入境口岸,都有严格管理。澳门毗邻中山、珠海,两地医疗人员较多,同属1个体系训练,关系密切。2003年,交通尚不便利,对传染病有一定抑制作用,两地的通报机制有利于疫情及时传递,便于管理与控制。

3 澳门新冠肺炎疫情状况及措施

2020年1月底,澳门出现首例病患,其后逐渐激增,防控力度不断加强,直至同年4月底,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累计45个病患,并相继出院,3994个疑似病例已排除,最终实现全城0病患的傲人成绩(见表2)。

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率先实现零病患,截至2020年6月底已连续70余天未有新增输入性病例,归功于澳门高效的城市防疫治理措施。回顾澳门2020年上半年的防疫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1)防范境外输入 澳门对机场抵澳人员实施全面体温测量,且防疫措施不断提高级别,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在澳门本土确诊首例病例后,全面暂停疫情高发地区的旅行团和航班班次。澳门海关对疫情低发地区和高发地区分别实施6h医学观察及14d医学隔离观察,不仅保障部分人员的通行需要,也有效阻止疫情的境外输入。在本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为保障跨境学生及劳工通行需要,出入境政策弹性放松,广东与澳门“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实现互通互认。

2)风险人群全面检测 全面实施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不仅可巩固防疫成果,而且可降低潜在病毒携带者在社区传播的风险,尤其是风险较高人群,如学生、教职工、社区服务机构人员、渔民、跨境劳工及居民等。在核酸检测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澳门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及数量,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全面核酸检测,如4月27日,分阶段复课计划颁布后,对5000名澳门初高中学生及教职人员进行核酸检测。5月7日起,对跨境学生、劳工、居民等约1.5万人进行每周一次的常规检测。

3)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澳门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后,该部门每天定期召开记者发布会,并在网站、电视、广播、国内外主流的社交平台等以文字、插画、照片、视频及动画等形式更新疫情情况及应对措施,使市民第一时间收到疫情状况,提前预防和规避高发地区的出行,同时也组织市民集中购置口罩等防疫物资,避免医疗物资挤兑和哄抬物价。

4)全面隔离高危人群 在发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后,及时对其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14d医学隔离,并对病患及其密接人员的活动场所和居家进行全面消毒,切断疫情传染源,降低疫情在社区传播的风险。

5)尽早治疗确诊患者 进入澳门的检疫非常严格,目前除需持有7d核酸检测报告、绿色澳门健康码外,对于来自疫情高发地区或中风险地区的入境人员,将安排进行医学观察,从疑似病例中寻找是否有确诊患者。

6)特定场所定期消毒 澳门人口密集,公众场所消毒十分谨慎,在娱乐场、公共文化建筑、酒店、商场、巴士站、学校等,0.5h或1.0h消毒1次,就餐时控制一定距离。

7)大力宣传防疫知识 疫情期间,澳门特区政府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抗疫专页,每天更新疫情新闻、出入境检疫措施及口罩售卖信息等,并于每日17:00点召开疫情发布会,网站上亦贴心更新图文包,对防疫知识、资讯进行有效传播(见图4)。

表2 澳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及防控措施

图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抗疫专页实时更新数据

4 结语

我国澳门特区政府快速把握疫情实时动态,并弹性颁布和实施相应政策,与澳门的四大防疫优势有关。

1)澳门海岛面积较小,易于统筹医疗、治安、海关、新闻等公共职能。

2)澳门特区政府财政预算充裕,不仅具有短期内采购大量防疫和医疗物资的经济能力,而且在市民开支豁免、经济补助、以工代赈等疫情停工期间稳定社会。

3)澳门行政制度具备一定弹性,行政等级少、流程快、资金和人员安排落实迅速。

4)澳门本土人口较少,易于进行普查检疫和防疫推广工作。在逐步恢复特定人士往返广东澳门的出入境政策与入境澳门防疫措施的报备、申请、出示、提交等环节,对流动人口追踪也有一定经验,疫情信息更透明,整体控制效果更显著。

猜你喜欢

澳门特区政府鼠疫病患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澳门发放2.9亿元消费券吸引内地游客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捕狼”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