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分阶评价实践研究

2021-03-19徐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习作小学生评价

徐燕

摘 要: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分阶评价实践研究,就是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让现代教育技术对接学生写作现状,授给学生“会阅读”的技巧;让现代教育技术对接学生学习诉求,激发学生“爱阅读”的热情;让现代教育技术对接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深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分阶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8.001

小学生阅读能力是有层次联系的,既有学段之间的递进发展,也有同一学段的能力体系发展。阅读能力的分阶评价,既包括对一节课的阅读层次能力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某一阅读能力持续跟进的评价。分阶评价既符合儿童能力发展的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的特点,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分阶评价实践研究,就是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分阶评价模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从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分阶评价的价值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分阶评价的价值

现代教育技术并不陌生,在各种场合的课堂里都能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被熟练运用情景。那么,只有在深切感受到其价值存在的时候,才能激发我们去寻绎价值实现的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分阶评价主要从学习资源、学习策略与能力提升等三个方面来实现。

1.学习资源的导向与诊断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学习方式,铺天盖地的信息也通过手机客户端深刻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某种程度上造成很多学生懒思考、假学习的情形,这种现象在自控能力弱的学生身上尤其普遍。越是如此,我们越要进行返璞归真的教学:让思维回归原始与朴素,让体验追求生态式的学习。在追本溯源的多元求证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越是多元与开发的生态教学,越是要进行综合与概括的思维砥砺,形成科学的统一认知。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和精准的认识体系。在经历了多元与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主体性学习互动融合,以精准的互联网信息与主体探究的学习结果进行对照和参考,矫正和强化。

2.学习策略的展示与强化

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是封闭的。单线的师生联系占据了孩子课堂学习的主阵地。同伴之间缺乏互帮互助,学生之间也就很难产生真正的交互式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成长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伴的影响不应被忽视。为了挖掘学生身边的优秀资源,教师可悉心发现和整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优秀作品展现在全班面前,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多媒体看到同伴的优异表现。在共赏和互相评价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审美趣味得到了锻炼,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影响与互助。持续进行,必能在群体之间产生深远影响。

3.能力发展的动力与提升

面对新知,学生心中总是会有各种心理诉求:或是好奇,或是疑惑,或是渴望……这些,有的能直接让教师捕捉到,也有的被学生深藏于心中。教师声情并茂地授课,有的学生会依据自我感受,主动提出学习要求。这看似偶然的个例,其实也是大部分学生的心声,是非常难得的学习契机。此时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孩子们提出的合理诉求,有效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的新态势,满足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活动,消除各种学习疑惑。因为是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理诉求,所以学起来有动力,有热情。基于此,各项能力训练就恰到好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分阶评价的实践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分阶评价,既有不同学段的分阶评价,也有同一学段或是同一节课的能力分阶评价。我们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着力于从“能力—评价”的案例中进行剖析和总结。

1.让现代教育技术对接学生习作现状,授给学生“会阅读”的技巧

如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日记与作文,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体验。学生阅读能力的本质其实是孩子习作能力的内驱。写作的革命在哪里?在于激发写作的兴趣和动力。点燃孩子的习作热情,让孩子体验到写作的成就,而且是在真实状态中被发现和认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孩子的各类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并引领全体学生进行评价:诵读同伴的优秀作品,发现闪光点,指出其中不足,提出修改建议。这样,以多媒体为平台,“内卷”每一个学生,让更多学生聚集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形成了一个个习作研究共同体。一次次展示,也是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拾级评价。长此以往,孩子们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比如,在作文评选时,教师事先将班级中优秀的文章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要求学生当小教师,先自行阅读,然后进行集体评价;试卷上也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习作,于是我择优通过多媒体向全班展示,要求学生诵读,然后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学生在诵读和评价身边的优秀习作时,自己也会提高。这是一种来源于身边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多边互动的“大阅读”体验,激发了写作评价情境中的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让现代教育技术对接学生学习诉求,激发学生“爱阅读”的热情

学生即使到了高年级,也对直观性的知识充满了需求。只是他们被单调的学习环境所淹没。在第三学段,关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这样描述的:“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怎样让学生真正想说、爱讲。我想这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些言行会触动孩子们内心对美的事物的憧憬。他们会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你能不能放给我们看看,放给我们听听,或者是带我们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些可能是老师当时意想不到的,但这也是学生对学习最真实的心理诉求,更是进行学习的契机。因此,教师要抓住契机,满足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于是我将现代教育技术对接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体验。学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学习情境进行评价:谈谈自我学习心得,师生进行有效对话。

比如,在学习《三峡》时,有这么一句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反复诵读后,有学生想听听真正的猿声是怎样的。这一想法,正是孩子在反复诵读诗句后的心声。基于这一诉求,教师随即通过视频为孩子连续三次展示了猿声。之后,与学生对话:你听到了真实的猿鸣,有怎样的感受呢?孩子们会进行自我表述,言由心生。

3.让现代教育技术对接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深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教材某一知识点有疑惑的时候,教师不宜直接向学生进行解答,而是要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进行大胆想象、假设和推理。学习的要义就在于学生能够对未知的现象进行积极的猜测、想象。探究是师生共同进步的经历。待有了思维的碰撞和情感体验的“摸索”后,此时再进行“事实性知识”的呈现,让学生直视他们心智所追寻的“新生事物”。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完整、直观的展现,学生会产生深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探究合作的学习经历进行评价,着重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这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比如,在《陋室铭》的学习中,学生想要明确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中的相关语句揣摩和感受作者的写作心理,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与想象(事先教师也没有考虑到孩子会有这样的学习要求)。经历了这样的摸索后,我们再将真实的写作背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呈现,学生都静心读了起来,一心想要获得答案。于是发生了真学、乐学的教学情态。

是的,现代教育技术本身蕴藏着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恰到好处的运用,一定是建立在学生真正学习需求基础上的。让学生经历一番自主探究,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教師就要增强孩子学习的欲望。欲望越大,动力越强,学习也就越深入。

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已经深深影响着教育教学,我们需要顺势利导,立足实际,构建更加开放的、立体的阅读能力分阶评价体系,着力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分阶评价优势,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有序和谐发展和提升。

猜你喜欢

习作小学生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习作展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