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函谷关

2021-03-18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1年3期
关键词:函谷关六国孟尝君

函谷关城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诞生的摇篮,这片土地上,有无数个故事可以叙述。其中,现今集军事、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函谷关就有一些故事。

函谷关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因关在谷中,身险如函,故有“函谷关”之称。函谷关的产生是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雨水自西向东逐级下流,在万年的水力冲击作用下,黄土高原到中原大地,冲击出一条天然的泄水道,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变大,这条泄水道以后逐渐演变成关中到中原大地最方便的道路。相传黄帝由关中到中原,就是走这条道到了风陵渡,渡过黄河进入中原的。可见,函谷小道黄帝时期就已使用。

函谷关为什么这么险要?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函谷关处的位置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北面是大河滚滚东流,南面是一片崇山峻岭,由于这段黄河流域丘峦起伏,又有中条山、崤山等阻断,函关谷底成为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是古时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之说。2013年10月,笔者在参观三门峡水利枢纽后由灵宝市租车去往函谷关,沿途看到公路的左侧是高出路面几十米土质的峭壁,峭壁上应该是当时秦国的塬上之地,峭壁一直延续到函谷关城楼,当时就有一种身临险境的感觉。

函谷关发挥最大作用时应该是战国时期。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进京,幽王被杀,新登大宝的周平王决定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秦襄公的护送下仓皇东逃。从此,周王室衰落,诸侯崛起,中原大地逐渐进入了混乱的战国时期。因襄公护驾有功,被封为诸侯,平王又将周朝岐山(陕西西部)以西之地尽赏于他,秦国始建。

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了函谷之地,使秦国有了所谓披山带河的地形优势。试想一下,秦国南方是秦岭,北方是贺兰山,东面是黄河几字形的“右脚”,而函谷关就位于“右脚”转折的地方。如果进攻秦国从草原过,必须先打败匈奴向他们争道。如果要从南面过,要么跨秦岭(当时的发展水平不实际),要么沿黄河水路上溯(更不实际),所以只能从正面突击,而正面突击只能走函谷关。所以当战事来临,秦国将闭关自保,当战事有利,秦国就东出函谷。

建国之初的秦国,正赶上纷纷扰扰的战国时期,在那诸侯争夺、弱肉强食的时代,开始秦国一直被魏国压制,到了秦孝公时期,孝公立志强国,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经过一百多年几代秦王的努力,使秦国综合国力逐渐强大,终于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超越了六国,有了东出函谷,吞并六国的实力。这时,又碰上誓灭六国的秦王嬴政,动用了举国力量,最终结束了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使华夏大地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

2000多年过去,现在看来,秦始皇的功劳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他统一华夏的魄力,没有他“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思想,没有他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举措,这片土地上不知会存在多少个国家。

函谷关地形沙盘

函谷关发生的最大战争应该是公元前318—前317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想一举灭掉秦国,彻底消除秦国对六国的威胁。几十万联军到了函谷关底就是攻不进去,耗时一年,筋疲力尽,秦国抓住时机,出关反击,斩杀魏军8.2万人,韩军3万余人,使赵军阵亡13万人,迫使其余联军溃逃。正如史书记载,“六国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血流漂橹”,可见当时战争之惨烈。

函谷关也是中国文化胜地之一。春秋末期,函谷关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天象奇景,他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使“紫气东来”流传至今。因此,函谷关也奠定了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函谷关还发生过不少故事,现举其一。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客喜贤名声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闻,想让孟尝君来秦共图大业。秦昭襄王派其弟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请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里疾在秦王面前进言陷害,使秦王反悔,欲杀孟尝君但又恐遭人唾骂,秦王暂将孟尝君囚禁起来。后来,回秦国的泾阳君闻听此讯,欲救孟尝君,他去求秦王的宠妃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尝君已赠给秦王的狐白裘衣。为得此衣,孟尝君一门客从狗洞进入库房,巡夜人听有动静,门客学狗叫数声,骗走巡夜人,盗得狐白裘衣送给幸姬。幸姬才帮忙弄到出关文书,孟尝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关。正值半夜,当时关规“鸡鸣开关,日落闭关”,后边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一门客站在土阜上学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忙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关。待樗里疾追到此处,孟尝君已出关多时。从此,我们有了“鸡鸣狗盗”的成语。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原因众多,但文化的延续是原因之一。函谷关的故事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应该把这些故事讲好,将中华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函谷关六国孟尝君
冯谖为孟尝君“买仁义”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锅盔助秦灭六国
谭拾子调停政坛恩怨
睢宁九女墩汉墓“老子西出函谷关图”考
好肥“六国”造惠农喜事多
汉函谷关遗址考古 千年古关露真容
孟尝君识人用人高明之举
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