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岩寺彩塑罗汉服饰:佛教雕塑世俗化的美丽表达

2021-03-17胡新华胡建华

雕塑 2021年1期
关键词:世俗化服饰图案

胡新华 胡建华

内容摘要:山东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是东方古代写实主义雕塑的代表。这批罗汉衣饰美轮美奂,在服装样式、图案造型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均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审美趣味相呼应,同时也传承和凝聚着传统的审美集体无意识,是佛教世俗化的集中表现。反之,世俗化的美丽装扮也让这批罗汉塑像散发着恒久的魅力。

关键词:灵岩寺罗汉、服饰、图案、用色、世俗化

山东灵岩寺历史悠久,宋朝时被誉为“域内四大名刹”(栖霞寺、国清寺、玉泉寺、灵岩寺)之首,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千佛殿四十尊彩塑罗汉,二十七尊为宋代作品,梁启超称颂这些罗汉为“海内第一名塑”。(图1)这批罗汉的服饰洋溢着浓郁的世俗文化气息,在款式、图案寓意以及色彩内涵等方面,均体现出佛教在宋代高度的世俗化特点。

一、灵岩寺罗汉服装的款式、衣饰

佛教的着装在数量、款式和用色上本来有严格的规定,但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佛衣也逐渐汉化。有宋一代,佛衣的汉化和世俗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反映在灵岩寺罗汉身上,有如下几种:

直裰。长衣样式,其背部中缝线直通到最下面,穿在内衣与外服中间。直裰本是汉衣款式,后为僧人借鉴所用,苏辙有“更得双蕉缝直裰,都人浑作道人看”诗句。灵岩寺罗汉大多数都身穿直裰,如东排第一尊达摩、第二尊迦叶、第五尊迦留陀夷等。直裰在宋代文人和僧侣中流行,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佛、儒融合。

鹤氅。是宽长弋地的外服。鹤氅在北宋文人逸士、山野道夫中颇为流行,苏东坡就喜穿鹤氅,写有“试看披鹤氅”句,灵岩寺罗汉中的东第十六尊密云悟祖所穿外衣就是鹤氅。

襦、袄。二者基本样式相同,都是穿在里面贴身的短衣,袄长不过膝,襦长到膝,都是平民们的常服。灵岩寺大部分罗汉内里的穿着都有袄或襦。

钩纽式佛衣。就是在袈裟的左上和右下添制了“纽”(绳)和“钩”(环)。在穿着时,将绳与环穿插打结,便于收束。钩纽式为迎合俗世生活而产生,六世纪中叶出现在东魏、北齐境内,一开始只在山东青州、历城等地流行,后来逐渐向其它地区传播。

灵岩寺罗汉身穿钩纽式佛衣的有西排第一尊慧远、第八尊伏虎禅师,东排第二尊迦叶、第八尊阿那、第十四尊鸠摩罗什、第十五尊天贝高峰、第二十尊孙陀罗。(图2)此外,济南千佛山的部分佛像和四门塔佛像也身着钩纽式佛衣,是山东地区流行此类服装的佐证。

衣饰配件。有腹围、绦和手帕。腹围是围于腰间的巾帛,绦即圆腰带。腰系腹围或绦,是宋代野逸文人的一般装束。宋籍《渑池燕谈录》(渑即今山东淄博)中有“陈搏服华阳巾,草履垂绦”的记录。灵岩寺罗汉腰间所系绳类物就是当时流行的腹围或绦,即西排第十三尊朗公系黑丝绦,第十四尊菩提沙弥系蓝丝绦,第十九尊智顗系灰丝绦;东排第七尊玉林秀系蓝绦,第十三尊牧牛难陀系绿丝绦,第十九尊目犍连系灰丝绦。宋代的腹围以黄色为贵,被称为“腰上黄”。灵岩寺罗汉西排中第一、第十二以及第十六尊腰间所系即“腰上黄”,(图3)体现了佛衣与世俗服装的融合。关于饰物(手巾),《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当时民间流行青花手巾,靈岩寺罗汉东排第十五尊左手就拿一块青花手巾,可以与史书相印证。(图4)

鞋。宋鞋有棕鞋、布鞋、草鞋、蒲鞋等,形状有尖头、方头、圆头,鞋帮有一或二梗。灵岩寺罗汉东排第八、十六尊,鞋子露出衣外,都是一个类型即尖头软底布鞋,鞋帮均有一梗。

总之,灵岩寺这批罗汉的服装和饰物在某些方面延续了佛教仪轨的要求,但也有颇多表现出与世俗样式的雷同,是佛教世俗化的表现。

二、灵岩寺罗汉服装的图案及内涵

徐悲鸿先生曾说“我们的图案艺术,应绍述宋人之高雅趣味”。宋代图案造型严谨、内蕴深致、趣味高雅,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一席;类型有宝相花、牡丹花、莲花、缠枝花、梅花、寿桃、几何纹、寿字纹等。灵岩寺罗汉服装的图案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致,下择要述之。

宝相花。又称“宝花花”“宝仙花”,象征吉祥富贵。其根部围以圆珠,喻为宝珠,花瓣展开,灿烂典雅。灵岩寺罗汉身上的宝相花最多,见于西排第二、三、五、八、十二、十五尊,以及东排第十三、十五尊等(图5)

牡丹纹。牡丹因硕大鲜艳而为世人喜爱,牡丹以红色为上品,寓意幸福。所以称之为“牡丹”,是因它虽也结子,但却在根上生苗。我国欣赏牡丹的历史悠久,《诗经》中有把牡丹作为表达爱情的诗句,南北朝开始人工栽培,隋朝炀帝辟地二百里种植牡丹,从而形成规模。唐宋时对牡丹的追捧愈烈,有“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之说。灵岩寺罗汉衣服上的牡丹图案也较多。见于东排第二、五、七、八尊等。这些牡丹花型硕大,鲜艳醒目,表现了牡丹的国色天香,反映了宋朝从民间到庙堂欣赏牡丹的风气。

莲花。又叫芙蓉、水芝、荷花、芙蕖等。我国对莲花的欣赏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历代均有大量赞誉美篇。据说佛陀降临人间,步步生莲花,以寓高洁。佛教崇拜莲花,迎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莲出泥不染之内涵,这种迎合之意在宋代更加明显。灵岩寺罗汉上绘有较多的莲花图案,体现了莲花所象征的涵义。

三、灵岩寺罗汉服饰颜色和中国传统色彩观

灵岩寺罗汉服饰在用色方面,也没有受教义中以素色为主的束缚,而是表现得丰富多样,如落英缤纷。灵岩寺罗汉服饰的用色种类繁多,有大红、土红、中黄、石青、石绿、白、熟褐、金、藤黄、花青等。

赤色。即红色,分朱砂、赭石、胭脂等,为矿物质颜料,不易变色。《本草纲目》记载,红砂石有的既可入药也可做绘画颜料,而有的只能用作绘画。工匠将红砂石研磨成粉,然后用水飞成朱磦、二朱、三朱等层次。灵岩寺罗汉身上红色类最多,多见于上衣及下摆等处。如此大量的使用红色,适应了红色作为正色地位的传统观念。

青色。青色之名最多,有花青、扁青、空青、铜青、石青、曾青等。青色在灵岩寺罗汉衣饰上被大量使用,除了用整块青色布料做成的衣服如西排第一尊、第六尊外,其它在罗汉的领口、袖口和下摆等处作为点缀的也多,还有青花手巾。青色雅致稳重,能起到很好点缀效果。

黄色。有藤黄、土黄、雄黄等几种。《本草纲目》记载藤黄是从鄂州等地海藤中提取的;土黄为黄色土炼制,多是画家自制;雄黄与土黄相似,易起化学反应,所用很少。灵岩寺罗汉服饰上的黄色不多,仅在东排第二、第五尊和西排第十五尊上有所表现。黄色明度和纯度都较高,能起到提亮主体的作用。

白即白垩。《本草纲目》记载白垩又叫白善土、白粉、画粉,产量大且便宜。白垩在我国古代多被用作壁画底色,《考工记》中有“凡画缋之事,后素工”之语,道出了白色的衬托作用。灵岩寺罗汉服饰上的白色被用于花卉图案的勾边和空白填充,也见于衣领边缘,以映衬其它颜色。

结语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逐渐汉化的过程,表现之一便是佛衣的汉化。佛衣从最初的犍陀罗式,到魏晋的通肩式和隋唐的褒衣博带式,再到宋代的钩纽式,逐渐与汉族服饰融合,灵岩寺罗汉的服装便是这一汉化的结果。灵岩寺罗汉的服装图案也传承了汉文化的世俗审美,折射出追求美好生活的普世愿望。灵岩寺罗汉的服饰色彩浓丽鲜艳,充满世俗趣味。假如将这些罗汉置于社会环境中,人们很难将它们与佛教联系起来。当然,也正因如此美丽的装扮,才使它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邓之诚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 徐悲鸿.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 益世报.1949年11月28日第45期.

[3]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4] 万长林.交融与图新.中国陶瓷.2006.08.

[5] 张青松.巧工创物《考工记》白话图解.长沙:岳麓书社.2017.

[6] [清]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

科研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项目《工匠精神下的灵岩寺彩塑艺术》,编号:J17RB195;德州学院基金项目“罗汉形象造型流变研究”,编号:330200。

猜你喜欢

世俗化服饰图案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猜朝代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论高科技时代的佛教
论佛教的与时俱进
艺术鉴赏话雕塑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