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婴儿缺铁性贫血和发育的影响

2021-03-17黄铸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辅食缺铁性母乳

黄铸棋

(桂林市七星区东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言

婴儿喂养是婴幼儿成长并赖以生存的必要手段,但新生儿出生后或因母乳缺乏、喂养观念不同,家长会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其中以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种方式最为典型[1]。那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会构成怎样的影响,两种喂养方式下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如何?为一探究竟,笔者于180例婴儿进行了对照研究及随访调查,旨在对比两种不同喂养方式的应用价值,便于临床早期喂养方式的慎重选择以及新生儿抚育的经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2019年1月至9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儿180例为研究对象,母乳喂养90例中男51例,女39例,日龄为18~90 d,平均45 d,体质量均值为(3.60±1.02)kg,其中阴道分娩58例,剖宫产32例;人工喂养90例中男50例,女40例,日龄为17~90 d,平均45 d,体质量均值为(3.58±1.05)kg,其中阴道分娩56例,剖宫产34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作独立样本分析均呈正态分布(P>0.05)。经排查,入选者未有早产儿、先天性疾病、巨大儿且母亲无贫血、糖代谢异常等病症表现。

1.2 方法

1.2.1 研究组:胎儿娩出至8个月均接受纯母乳喂养,期间不喂食固体或流体食物。若喂食果汁,则果汁的喂食次数少于2次,且每次不超过2口。

1.2.2 常规组:胎儿娩出至8个月均接受人工配方奶喂养,同时添加其他辅食配合喂养。

1.2.3 研究方法:分别与体检首日及随访8个月末测量婴儿身高、体重,并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液指标的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实施比色法,110~160 g/L视为正常,数值偏低伴发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大。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离心机处理后检测,前者80-98fl视为正常,后者27~31 pg视为正常。

1.3 对比参数。拟定8个月随访期末两组婴儿身高、体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对比参数。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表格汇总相关研究数据并以SPSS 18.0作统计分析,对婴儿身高、体质量、Hb、MCV、MCHC等计量指标进行()、表示和t检验,对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以[n(%)]表示并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计量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组间计量指标对比()

表1 组间计量指标对比()

注:组间比较,★P<0.05。

2.2 组间计数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组间计数指标对比[n(%)]

3 讨论

3.1 母乳喂养的独特优势。母乳即母体产后自乳房分泌而出供婴儿哺育所需的乳汁,母乳喂养则是在婴儿生长发育阶段以纯母乳进行喂养。伴随着医学科普工作的开展以及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公众对母乳喂养的优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总体而言,母乳喂养具备如下优势:其一,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对婴儿的免疫力具有提升作用,且有利大脑和身体发育[2]。同时,母乳中亦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对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需求可高效满足,更可帮助婴儿建立防御体系免受感染的侵袭。其二,母乳温度适宜、新鲜度高、即时喂养不会变质,经济成本低。同时,母亲为婴儿哺乳无需特殊准备工作,在婴儿有需求几乎可随时随地哺乳;其三,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子感情、消除婴儿心理防备。新出生婴儿对环境陌生,对母体存在天生的依赖,而母乳喂养是连接母体和婴儿的重要枢纽,能够给予婴儿安全感,且乳汁源源不断地供给又可给予婴儿饱腹感,使其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婴儿生长。另一方面,母亲在为婴儿哺乳时能够与婴儿身体接触,对婴儿体温、皮肤、体重等的变化有直接的感知和体察,能够及早发现异常,警惕危险的发生;其四,母乳喂养对母体恢复及产科并发症预防多有裨益。产妇产后及时哺乳,能够刺激宫缩从而降低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母乳喂养可以疏通乳腺管,降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发生。言光[3]便在研究中表示,“母乳喂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对母婴双方都很重要的健康选择”。可以说,母乳是婴儿成长过程中最自然、安全和完整的食物。

3.2 人工喂养的必要性。母乳喂养虽然具有独特优势,但伴随着婴儿的成长,尤其是6个月龄婴儿,单纯的母乳已经无法满足其生长所需。胡秀明等人[4]表示,“母乳喂养在新生儿0-3月龄阶段效果优于人工喂养”,并对婴儿月龄增加体格发育、营养状况进行了随访调查,证实“随月龄增加至6月龄,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影响趋于接近”。这一研究一方面对母乳喂养的优势表示肯定,一方面提示伴随月龄增加改进母乳喂养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后逐渐添加辅食,以促进婴儿更好地发育,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事实上,缺铁性贫血是一种营养性贫血,因铁元素的摄取不足所致。有关研究提示,6个月至1岁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最高,而该阶段是婴儿身心发育、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因而需要强化营养的补给。黄志等人[5]在研究中发现,“喂养母乳婴儿贫血率明显高于未喂养母乳婴儿,添加配方奶粉、普通奶粉、固体半固体食物的婴儿贫血率明显低于未添加婴儿”,并提出婴儿贫血的发生和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儿童保健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亦对母乳喂养6个月婴儿提出逐渐添加辅食的建议,旨在通过辅食添加弥补单纯母乳营养匮乏的缺陷,满足婴儿生长所需。那么,人工喂养并无可取之处吗?笔者认为,人工喂养这种以人工配方奶粉替代母乳的喂养方式,多是母体母乳分泌不足的被迫选择,若母体乳汁分泌不足无法满足婴儿所需,则应科学选择配方奶以人工喂养的方式进行哺育。同时,对于极低体重早产儿来说,早期持续微量配方奶喂养亦是加快体重增长,维系婴儿生命的必要之举。温艳芬等人[6]便在研究中明确表示,“实施持续微量配方奶喂养方案能够降低早产儿不耐受率,对极低体重早产儿尽早恢复正常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故应科学看待人工喂养[7]。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母乳喂养组血红蛋白水平较人工喂养组低,这主要是因为伴随月龄的增加,婴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且营养结构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而母乳中所含营养成分已经不能高效满足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需求。鉴于血红蛋白水平低,缺铁性贫血分发生风险大,故笔者建议在适当的时机调整喂养方式,对6个月龄婴儿在母乳喂养基础上适当添加辅食或辅助配方奶,以更好地满足婴幼儿成长需求。

猜你喜欢

辅食缺铁性母乳
洛阳市住院产妇母乳捐献知信行的调查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母乳库捐赠母乳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