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照亮学生成长的路

2021-03-17陈永兵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五育教授情感

陈永兵

朱小蔓教授是我國著名教育家,是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20年,朱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除了无尽的思念,还有凝聚了她毕生心血的情感教育思想和实践。

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逐渐成为应试机器,他们的情感状态受压制、情感需求被忽视。为改善这种状况,20世纪80年代朱教授开启了她的情感教育研究,在其后的数十年间,她都在完善、丰富、发展情感教育理论并坚持不懈地在基础教育学校中推动情感教育的实践。

情感对于生命成长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表明,自人孕育于母体起,母亲的情绪和情感就与胎儿的成长紧密关联;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整个过程中,亲人、朋友、师长的情感对人的影响也十分显著,良好的情感可以呵护人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是重要纽带和关注对象,情感能够丰盈生命,实现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情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燃料”。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在“五育”上全面发展的,正如朱小蔓教授所指出的,情感教育是“五育”的黏合剂,所以情感教育也能够为学校落实“五育并举”提供有效的实践路径。同时,情感和道德密不可分——情感教育的时代意义恰恰在于回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落实的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毫无疑问,未来社会,知识和技能将更多地诉诸人工智能。那么,学校存在的价值在哪里?我认为,学校是学生人格与体格成长的主要场所,而情感可以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发展个性。所以,学校重视情感教育,可以解决科技高度发达导致的虚拟世界排斥现实、人过度自闭的问题,让人类永远“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

教育始终伴随着人类,最终指向人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创造更高的文明。情感教育既关注学校,也关注社会;既面向本土,也面向世界;既关注当下,更指向未来。远离喧嚣和浮躁,明晰教育规律,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思想和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出路。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猜你喜欢

五育教授情感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