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3-16范新爱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媒介网络安全素养

范新爱

摘要: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事关学校安全和国家安全。基于此,本研究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着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和全方位网络安全教育平台的构建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进入新时代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网络安全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互联网这一“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愈发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从世界范围看,网络风险和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并逐步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既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需要,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学生最多,占比21%。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的积极参与者和网络空间的活跃者。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社交、出行、购物、娱乐等信息。网络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虚假信息、网络贷款、网络暴力、个人隐私泄露等充斥网络,给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事关高校安全,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意义重大。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培养其正确价值观的需求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处于成才成长的重要阶段。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正在成为具备信息发布、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的聚合器,各种思想和文化碰撞交锋与交流更加密切。新时代网络平台虚拟化、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具有较强的诱惑性。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经验,难以辨别真伪,容易受网络错误观点的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帮助大学生澄清谬误,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紧迫。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帮助其健康成長的需要

青少年健康至关重要。作为亿万民众共同精神家园的网络空间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有助于用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要求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发展进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每个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高校作为哲学社会主义科学的殿堂、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高地,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面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从而促进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如沉迷网络游戏、深陷不良网贷、网络交友不慎、网络求职被骗等。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6月至12月,仅半年时间,有61.7%的网民上网中曾遇到网络诈骗、个人隐私暴露等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意识不足

海量的网络信息使大学生应接不暇,缺乏基本的甄别和筛选能力,疲劳、过度、被动接收已成常态。

一是信息分辨能力薄弱。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信息充斥在大学生的周围,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被“过滤气泡”紧紧包围的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考能力及自我认知水平有限,盲目跟风、不能理性评判时有发生,难以正确识别、从容应对大量网络信息。

二是防护意识不强。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沃土。网络诈骗手段愈加高明,手法愈加隐蔽,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防护意识不强,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二)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网络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都高度重视,高校也不例外。然而,高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是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位置边缘化。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在整个教学管理中分量不足,且高校多侧重从管理着手,进行行为约束,缺乏对安全教育的引导,“局部定位治疗”较多,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风险。二是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知识碎片化。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计算机类课程,有时会以班会、年级会等形式进行,碎片化传授较多,缺乏系统性的安全教育课程,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需求。三是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单一化。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往往以教师通过课堂或会议讲授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法陈旧,难以应对网络迅速发展带来的网络教育问题,更难以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新时代,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网络空间发展趋势的把握,不断改进网络安全教育方法,拓展网络安全教育渠道,巩固网络安全教育阵地,提升网络安全教育实效,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1.加强学校教育,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学校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媒介素养基础课程体系加强媒介素养通识教育。学校要依据当前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知识能力的需求,结合实际,积极开发相关课程,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微课、智慧课堂等资源优势,建立媒介素养课程群,通过第一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二是通过学校各级组织和教师将网络安全教育融人日常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文明上网的引导,增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约束。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大学生加强线下沟通和交流,真正将网络安全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2.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媒介素养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大学生应自觉主动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网络信息辨别力,控制上网时间,防止沉迷网络,提高自我约束力,树立正确的理念,远离网络不良信息,坚决抵制网络不良行为,合法、合理地运用网络。

(二)协同努力,搭建全方位网络安全教育平台

1.巩固校园网络安全教育阵地建设

当代大学生个性分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呈现多元化,只有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才能更好地迎合大學生的“口味”。一是唱响主旋律,加强正面引导。通过网上专题专栏,深化网上宣传教育,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注重提升网络文化传播能力。通过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互联网传播形式,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精品工程,通过一批有影响力、传播力的网络正能量精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提高校园网络建设管理水平

管好用好校园网络平台,提高网络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健全校园网络综合管理体系。按照“管好网,用好网”的工作思路,搭建联系密切、协调有力的工作平台,有效地对学生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工作。二要强化网站和自媒体管理。网络信息发布坚持“三审三校”原则,建立自媒体账号分级分类信息库,按照“教育、引导、团结、管控”的工作思路,对自媒体账号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自媒体服务管理工作办法。三要增强网络宣传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提高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发现力度,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四是培养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危机处理能力。

3.完善教育机制,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育人过程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传统的安全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在此背景下,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共同成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只有四者协同合作、深度融合,才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网络改变了原始的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师(家长)为中心的“教”的模式已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双模式。教师和家长应主动适应环境,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主动适应网络的发展,改进传授式“教”的方法,引入网络案例等新方法,线上线下结合,贴近学生;学生应主动学习,增强网络学习力和辨别力;社会更应主动作为,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教育环境和氛围。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协同,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方面等,提高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2021-02-03).http://www.cac.gov.cn/2021-02/03/c1613923423079314.htm.

[3]蒋燕玲.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困境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

[4]刘庆庆,何燕君,杨守鸿.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困境与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

责编:红茶

3713501908247

猜你喜欢

媒介网络安全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