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方法之我见

2021-03-15李凤莲

音乐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腔体咬字辅音

李凤莲

声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学内容在总结前人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上,主要来自自身的实践体会。甚至有人说,有多少歌唱家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构建声乐学习四要素:发声、呼吸、共鸣、咬字,在声乐训练中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各自充分独立但又必须互相合作才能组成一个整体,所体现出来的声乐艺术是四者平衡协调下的结果,是最终情感表达的坚实基础和有力靠山。本文分两部分从歌唱方法四要素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教学步骤的安排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分析了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探讨平衡的发声机制、正确的呼吸方法、共鸣腔体的功能、歌唱的咬字吐字等基本要素之重点;第二部分,探讨歌唱的音质音量、扩展音域及混合声区换声点等难点。

基于这门学科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声乐技能技巧训练、声乐方法训练很少有如数理化等学科固定化的模式教材。在声乐专业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不违背基本教学原理探讨声乐教学方法、方式的相对统一是有必要的。声乐教学模式可以是多样的,教材内容的选用及顺序也是可以合理安排的。本文尝试探索以学校、系部、教研室为单位的统一教学模式。

一、歌唱方法四要素基本要点

(一)养成平静稳定的身体状态,初步建立自然平衡的发声机制

初学声乐,先简单了解发声、呼吸、共鸣、咬字等歌唱组成部分。有了基础认识之后,便是大量的具体练习内容,以免概念混乱,不能过早、过多地在理论上加以论证。声带是长在咽管下端的喉头内,歌唱时喉内肌需要积极,以使声带得以良好的闭合。但喉外肌却要松弛自然,以避免产生僵硬的喉音,喉外肌和舌部不能放松是职业歌唱错误的来源。舌位摆放应该是后部立起来,前部放下去。如果能做到如此,喉位将是歌唱提倡的喉头容易平稳的低喉位。这是技能练习到一定程度所要掌握的技巧,也是歌唱能否成功的关键。那么,在练习第一项内容“发声”之前,首先要求歌唱站立姿势一定要正确,身体器官的松与紧和发声器官的松与紧决定着歌唱的状态,也决定着喉头的基本稳定。身体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喉头的稳定,比如重心站稳,肩膀、胸口、脖子等摆放合理,声音便不会出现大的出入。这一阶段的训练在中声区,以发声为训练手段,围绕强调歌唱姿势和喉头的稳定来进行,以“说着唱”为理念。不要求练习高音和低音,通过规范性单一的较长时间练习,在能够较好地掌握中声区发声状态后,便可进行下一项内容。

(二)培养放松冷静的歌唱心理,建立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一个相对稳定的身体和喉位,歌唱呼吸的方向将是合理的。呼吸虽然重要,但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是歌唱锻炼了呼吸,是歌唱提升了呼吸的动力,是发声的正确性引导了呼吸的正确性。发声是首要的,呼吸是随后的,反之呼吸的力量又加强了发声的质量。气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用最少的气唱最长的音,气息的流动即声音的流动,但好的气息几乎是静止的,所以在训练中以“不动气息”为指导。延续之前的发声状态,逐步树立分辨呼吸是否正确的能力。注意自身的音色听觉习惯,如果随时听到自己独有的音色,那气息的状态、气息阻挡声带闭合的动作基本是合理的。逐步感受气息运动规律的流动状态,以呼吸方法为导向在中声区松弛自然地进行练习,当然这个自然是专业歌唱的自然,是教师耳中的自然。以呼吸训练为中心,其他要素将在呼吸训练的带动下亦会跟进。

(三)认识歌唱的各个共鸣腔体,领会共鸣在歌唱中的作用

我们听到的说话是两条声带互击通过口腔传出的,口腔就是说话的最主要共鸣体。歌唱其实同样如此,她是以口腔为主要共鸣体带动其他腔体共同鸣响,鸣响效果由共鸣腔体的共鸣方式决定。歌唱共鸣腔体有口腔、咽腔、鼻腔、头腔、胸腔、头腔以及窦腔等。但初步学习只练习口腔即可,只有基音正确置于口腔,口腔共鸣合理,其他共鸣腔体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口腔共鸣的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中声区所需要的共鸣主要来自口腔,口腔形状类似于O形或上下张开的长方形,舌面贴住下颚向前移,下巴放松可自如张开上下牙关,上口盖抬起。当然,不同的母音口腔形状需要略有调整。中声区的口腔不需要张得太大,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可大可小的自如腔体。这个适度及正确性需要一个阶段的训练,这一阶段主要以训练共鸣的方式方法训练中声区,建立一种规范性的口腔习惯,为今后顺利发展歌唱共鸣腔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嗓子不可用大力,共鳴决定着音量的大小,如果基音的强度大于共振将适得其反,共鸣便发挥不了作用。共振大于基础音则没有音色,声音会变得空洞,由此说明平衡很重要。

(四)认识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并合理运用

这一阶段主要训练歌唱咬字器官在中声区的合理运用。咬字吐字是歌唱发声的一部分,这部分是歌唱的支柱,也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它的补充和装饰,失去了字的纯正便是扭曲的歌声。咬字器官唇、齿、舌、牙、喉在歌唱发声中要主动积极,但必须是在嘴、下巴、脖子等器官放松的情况下。母音辅音与发声力度要均衡,中声区咬字基本在口腔形成,上到高音,字所在的位置才移动到咽腔等部位,但这也只是效果的表现,是和其他因素如呼吸共鸣等联合的结果,实际上,咬字吐字只在唇、齿、舌、牙、喉等器官完成。在练习的过程中,大量掌握母音、辅音及“五音”“四呼”知识和功能。这部分的训练好像很独立,不用去想吸气共鸣等问题。如果歌唱丢掉了说话的基本状态,所发的声音几乎是喉音,虽然声音是由喉咙发出的,但强调喉咙便是喉音,说话歌唱是在嘴里,以咬字带动,只有咬字吐字的基本状态才能发展为正确的歌唱声音。“说着唱”的咬字吐字,说起来容易唱起来难。

二、歌唱训练方法的重点与难点

(一)稳固的呼吸状态与音质音量

加强喉头稳固的记忆感受非常重要。喉头稳定给予气息稳定,呼吸状态的建立逐渐促进歌唱其他要素的参与程度。音质音量体现共鸣腔体的打开方式,这和喉头稳固状态下的呼吸有着紧密的联系。共鸣腔体互为相连,主要的胸腔、口腔、鼻腔、咽腔、头腔之间比例的调整由呼吸动力把控,所呈现出来的音质音量是歌唱的直接表象,也是内涵的深度表达。所谓稳固的呼吸状态,是说明呼吸虽然重要,但不能主动,呼吸需要一种摆放方式按兵不动,而要动则由各个腔体来完成。建立腔体要懂得共鸣的现象,声带产生的声音是细小的,需要共鸣腔体扩大。口腔、鼻腔、胸腔、头腔等腔体的空间大小和空间形状结构如同音乐厅的设计一样。歌唱腔体最容易直接调控的是口咽腔。口咽腔调整得得当,其他腔体如胸腔、头腔、碟腔等这些被动的腔体也可以发挥更大的潜力。声音在腔体内回荡传出,色彩斑斓,跌宕起伏,这与腔体空间的不同结构有关,与不同母音、辅音提供微妙不同空间有关。气息的作用在哪里呢?气息起一种遥控的作用,它控制着腔体特别是口腔咽腔的大小及形状,并不是追随到腔体中去,试想气息冲到腔体,以贝努力原理证实,腔体便会缩小甚至完全闭合。共鸣是技巧不是蛮力,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懂得,依靠共鸣比依靠力量更重要。围绕喉位、呼吸、共鸣、音质音量这些概念性内容训练较长一段时间,声音的进步是有保障的。

(二)歌唱语言与发声机能的统一

生活中,说话是自然的生理反应,歌唱则不同,它是由自然和训练组成的,既不能脱离自然,更不能忽视掌握技巧技能。先天自然和后天人为两部分浑然一体,从听觉上达到艺术高度。一个声音的发出,语言器官先行,发声器官后动。

而组成语言的咬字又分为辅音和母音,咬字器官在气息还没有启动的时候就先将辅音念出,母音在辅音之后出现,启动气息的不是辅音,而是母音。母音出现后喉咙打开,气息呼出抵挡声带,声流便是声音了。其实说话也是如此,只是歌唱由于母音需要延长而必须进行一些调整,尽管辅音很短,但在歌唱中应该更短,母音比较长,除了字头的那一刹那辅音,其余听到的全是母音。只要有包含辅音与母音的字词就应该有先后,在意识上,辅音和母音一起发出时就会产生没有阻力的现象,有一种向外推声音立不起来的坍塌现象。呼吸的应用也有可能产生反向错误。在喉咙保持打开的情况下,字与字之间衔接自然,语言流利顺畅。看起来简单的一个小小咬字语言的动作,如果操作不正确或忽略将会引起麻烦,也许会成为歌唱困难的原因。辅音之所以先行而且不启动呼气动力,是为了挡气,更为了牵引气息的肌肉向下运行与发声对抗。

喉部吞咽功能,是防止食物等进入气管,这个吞咽动作有碍于发声歌唱。常说的打开喉咙,就是喉咙腔体打开,以便声音自由经过通道,从声带到达腔体。在喉咙口上有一个叫做“会厌”的软骨,在吃喝等保护气管的情况下会自动盖上。歌唱发声则恰恰需要这个盖子打开,这个盖子的打开程度便是喉咙的打开程度。会厌软骨连着舌头,常说的压舌根、舌根僵硬等毛病就是舌根后倒压迫会厌,会厌又压向气管,造成喉咙打不开、声音不通畅等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它是一个难点,是专业歌唱能否达到一个高度的关键问题。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意处理好歌唱咬字的辅音、母音关系,处理好发声打开喉咙、气息通畅关系,更要处理好整个语言与发声之间的联系。在理论上有个清晰的认识后,再应用到实践中,随着不断地实验实践,定会越来越明朗。

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通过学习声乐四要素以及换声等技术,声乐方法逐渐完善。声乐四要素不单独存在,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整体,单独论述及有倾向性地练习是为挖掘每个要素的优点。没训练之前的声音是原始状态,训练之后的声音合理而科学。科学的声音具有通畅自如、明亮圆润、连贯统一等特点。学习声乐的人或多或少都避免不了走一些弯路,要正确看待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和重复性,正确看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学习中固有的、暂时的。全面提升声乐技能技巧,以技术手段表达艺术。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能力,艺术性表达将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声乐这门学科包含技术和艺术两大领域,两者缺一不可。在学习声乐期间有一个基本的安排,技术性方面学习的投入好似大于号(>),艺术性方面学习的投入好似小于号(<)。也就是开始学习时需要解决技术性的问题较多,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艺术处理逐渐加多,学成之后两者平衡兼顾。

注释:

[1]宋志奇:《谈下巴的松弛在唱歌中的重要性》,《音乐生活》2018年第4期,第79—80页。

[2]刘斌:《学堂乐歌与视唱练耳的萌发》,《人民音樂》2012年第6期,第56—57页。

猜你喜欢

腔体咬字辅音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腔体一体化的研究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教学体会之歌唱的共鸣
镇巴民歌的演唱特点及风格研究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