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2021-03-15崔欣阳虎翼

音乐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演唱者表演者音准

崔欣阳 虎翼

声乐演唱具有宏大的音乐维度,突出了音色特点。声乐最早在欧美地区流行,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主要应用于乐团。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声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逐渐腾飞,摆脱了以往单一形式的表演,以更加多元化的风格与其他音乐相融合。在开展声乐表演中,不管是技术成熟的表演者还是基础学员,都要认真学习声乐演唱技巧,提升声乐表演的综合能力,适应当前声乐艺术发展趋势。

一、声乐表演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一)气息控制问题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气息控制不到位是较为常见的问题,由于表演者的要求较高,而且经常需要团队配合,所以也需要演出者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对气息进行精准控制。演唱过程中,气息的吐纳与音乐节奏要高度融合,很多乐团人数众多,每一位同学对于呼吸吐纳的时间都要保持高度一致,在呼吸的速度以及呼吸的质量方面要尽量统一。很多时候,老师没有将正确的呼吸吐纳方式传授给学员,或者学员自身没有掌握呼吸的精髓,日常训练不到位,常常导致表演过程中不同学员的呼吸气息也不同,所以从外界看来显得杂乱无章,影响整体的演唱效果。

(二)音色调节问题

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音色调节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环节,如果音色调节得不合理,不仅自身会出现问题,同时也将会影响其他人的演唱质量。音色调节问题的难点在于需要演唱者的音色保持高度一致,并且对音乐的理解也要达到同一水准,因此,要求全乐团成员都要融入声乐演唱的音乐氛围当中,使乐团中的音色高度融合。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训练当中虽然也注重音色调节问题,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致使整体演唱质量不高。

(三)音准控制问题

很多聲乐舞台都是团体性表演,表演人员众多,因此,在演唱过程中,音准训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或管控,音准问题将无法保证。音准问题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成员的听觉习惯、乐器结构、音准校定等,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在训练中找到默契,并有专业的指挥人员引导演唱队员掌握各音,才能有较好的发挥。

二、声乐演唱表演中的技巧分析

(一)气息控制原则

在声乐舞台表演过程中,不管是独唱还是合唱,气息控制对于声乐表演都非常重要,需要每一位演唱者都有足够的气力,才能顺利地表演完整。训练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曲目进行严格分段,并逐句单独训练,保证表演者呼吸速度和力度能够均匀输出,并在每一个乐句演奏完成后,根据自身能力调整呼气和吸气的流量,在反复地练习中增强气息的控制能力。也可以采用胸腹呼吸法进行单独训练,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气息控制力。

(二)音色训练原则

在声乐演唱舞台表演实践中,音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应注重学员的音乐知识储备,给学员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让演唱者接触不同的音乐类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声乐表演者的音乐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让学员在实际表演中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变化及特点,然后进行自主音量控制,调整到最佳的位置。同时,老师也要注意对学员进行有效引导,让学员对音乐有正确的认知,采用激励的方式,让学员感受不同的音色调节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三)音准训练原则

在声乐演唱训练中,音准控制更大程度上来讲是学员需要有良好的音乐倾听能力。首先,老师要让演唱者单独倾听乐队的原声录音或录像。其次,要采用不同的气息对音乐进行调整,让演唱者感受其中的不同,以提升音准精度,并分别对各项乐器进行精准把控。最后,老师也应该注重对于不同配乐乐器的构造及发声特点进行讲解,让演唱者知道具体音阶所在的和弦,并通过整体性的训练优化自身的音准。

三、声乐表演中的关键点探析

在声乐表演实践中,舞台表演是声乐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示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声乐演唱者和学员的专业表演、心理素质、情感表达、意境传递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考核,是对个人才能艺术的综合体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当前的声乐舞台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复杂化,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因素的转变为表演者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现在的声乐表演应更加注重舞台的实践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能让学员不断地自我提升。但是目前很多学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平时台下表演时非常优秀,在动作表情以及唱腔上都可以得到很高的评价,但是在舞台上的表现却大打折扣,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员的舞台实践机会较少,对于自身的不足没有完全把握;二是,心理素质稍差,无法在舞台上将更加丰富的情感有效地传递出来,对于表演的作品也不能很好地诠释。

声乐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并不是单一的继承与传承,而是随着发展在不断地自我吸取、进化和融合,从声乐中的演唱动作上就很容易看出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声乐表演过程中的语言、动作都是演唱者传递内容的重要手段,而这些表现形式需要演唱者在演出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另外,演唱者还要根据剧情的发展不断调整情绪,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表演形式的和谐之美,构成综合性意境。“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声乐仍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而这种虚拟性正是演唱者创造出来的一种情境,让观众的思维融入其中,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以及声乐人物的丰富经历,这种虚拟性的情境创造不单是对于故事本身的生动刻画,同时以夸张、唯美、动感、灵性的表演形式呈现出来,让观众处于一种半真实半虚幻的状态,这也是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升华,既为艺术表演奠定了基础,也为观众提供了想象空间,是我国声乐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声乐表演技巧与舞台实践相互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巧妙运用“唱功”打造声乐效果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声乐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唱功”是声乐表演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唱功”在声乐中的表现手段多种多样,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景都需要运用不同的“唱功”。“唱功”的好坏直接体现出一个演唱者的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观众也会对不同演唱者进行比较,因此,表演者必须了解整个声乐所要传递的中心思想,并根据发展不断地融入个人情感,以更加真实的表演状态让观众感受到演唱者的内心变化。一个优秀的演唱者要将自身与声乐人物完全融合,这样才能让观众相信演唱者就是声乐中的人物,这对于演唱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融合的过程中,要强调唱功的重要性,凸显出表演者的个人特色,针对不同的声乐,要用唱腔带动观众的思维,以灵活的方式体现故事情节,提升声乐的感染力,引导听众融入具体的音乐世界当中。

(二)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营造舞台意境

我国声乐的重要特点是肢体语言较多,而且形成了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在声乐表演中,要加强演唱者与听众的互动性,就离不开肢体上的动作,以提升音乐的感知与传递效果,提升听众的情感认同,可见运用肢体语言的重要程度。因此,需要表演者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营造舞台意境,人物的动作要与故事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并要求肢体语言能够充分的表现出人物特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表演者运用得当,肢体语言部分甚至可以是声乐表演的高潮部分。建议在舞台表演教学过程中,动作的数量要从少到多、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并为接下来的表演埋下伏笔,同时要注重空间转换,让观众的情绪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增强舞台表演效果,也能够为营造意境创造更多的空间,助力声乐表演的综合效果,提高声乐演唱的综合感染力,适应当前声乐演唱发展。

(三)声乐表演要帮助演唱者增加知识储备

声乐蕴含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很多学员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非常努力,但仍然无法掌握声乐演唱的精髓,其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的文化储备不够,对于人物的内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不深。知识储备是对人物细节处理的重要基础,老师应引导学员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但不是刻意地每天对着书本进行阅读,而是要探究声乐中每一个人物背后的故事,并结合当时的表演历史场景进行分析。这是一种漫长性的知识积累,声乐表演教学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注重积累和沉淀。另外,声乐是一种面向大众服务的艺术表演形式,因此,演唱者自身要有较高的艺术修为,通过舞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通過传统故事反映出社会正能量,在保留声乐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进行创新,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发扬做好基础性工作。

综上所述,我国的声乐发展是多种文化的交织,有着强烈的地域性风格,既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是东方艺术文明的集中表现。声乐表演要注重声乐的舞台表现特点,包括综合性以及虚拟性等,在表演过程中,要秉承发扬音乐美学的理念,注重舞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唱功、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提高学员的艺术能力,使其有更强的舞台表现力,并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探索,抓住声乐表演的精髓,为观众奉献出更加精彩的表演。

参考文献:

[1]蔡玉燕:《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运用》,《音乐生活》2020年第7期。

[2]董鹏:《声乐演唱技巧之“8”字理论探研》,《音乐生活》2019年第5期。

[3]乔爱玲:《谈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情感》,《人民音乐》2003年第9期。

猜你喜欢

演唱者表演者音准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手称扑克
在音乐演唱中如何进行心理调控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