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红山文化玉器的形制与特征

2021-03-15沙大禹

东方收藏 2021年3期
关键词:用途纹饰材质

摘要:红山文化的玉器,造型多样,形态生动,不仅有闻名于世的C形碧玉龙,更有勾云形玉佩、玉箍(玉斜口筒形器)等典型器物。玉器的材质,多就近选取于辽宁的岫岩玉,由于保存环境不同,颜色主要有黄色、浅黄色、青黄色、青色、暗绿色、青绿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纯白色玉等。玉器的工艺主要采用透雕方式,纹饰一般为阴刻线和瓦沟纹。红山文化的玉器多出土于墓葬之中,因为古人认为玉与神灵相通,有保佑的作用,因而也为后人提供了更多可供研究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材质;工艺;纹饰;用途

红山文化距今6600—5000年左右,因20世纪30年代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独特的玉文化及繁盛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典型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生动多样,如果将其细分,可以分为20多种,最为震撼的一件玉器莫过于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C形碧玉龙”,但这样的“玉龙”并不能成为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因为目前出土量极少,学术界也存在颇多争议。

从各类考古报告来看,出土较多的有玉璧、玉环、勾云形玉佩、玦形玉龙、玉蚕、玉枭等。其中,玉璧、玉环是目前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最多的两类玉器。玉璧的外圈呈现不规则圆形,内圈边缘较薄,外圈与内圈之间常带有孔洞;玉环整体呈圆形,如大小适合手腕佩戴,则称为镯。2021年1月12日,由浙江省博物馆、赤峰市文物局、赤峰博物馆主办的“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开幕,在红山文化展品提供方面,这次对比展囊括了赤峰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翁牛特旗博物馆、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喀喇沁旗文化旅游体育局、红山文化博物馆、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较全面地展示了红山文化的玉器种类,具体为青玉双联璧、玉环、玉瑗、青玉勾云形佩、勾形玉佩饰、碧玉联珠形饰件、匕形玉饰、人面形玉饰、青玉勾饰件、玉管、玉蚕、玉鸮、玉斧、玉玦、玉兽面、玉钺、玉璜形坠、碧玺鱼形坠、玉箍(玉斜口筒形器)、玦形玉龙、玉珠、玉人面、玉芯。除以上器型之外,2019年10月16日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又有玉人、玉凤、玉鳖、玉蝈蝈、玉贝、玉蛇形坠、玉鸟、玉龙凤佩,这些红山玉器均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玉器的材质

辽宁岫岩软玉(辽宁岫岩县细玉沟透闪石类的玉材)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材质,玉料的颜色主要有黄色、浅黄色、青黄色、青色、暗绿色、青绿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纯白色玉等。因为辽宁岫岩软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为透闪石,这种材质一般呈现粗细不均结晶状,比较细腻,硬度比较高,与新疆和田玉基本相当。

红山文化玉器的表面颜色呈现多样化,光泽度上呈现蜡状光泽的较多。玉器表面颜色和光泽度的差异,与玉料的选取和沁色有关系。在玉料方面,古人多是就地取材,虽然红山玉的主要材质为辽宁岫岩软玉的透闪石,大概可以占到75%左右,但也不乏有一些岫岩玉蛇纹石、玛瑙、绿松石被使用。在沁色方面,红山玉一般为软玉,结晶较粗,晶体之间的空隙也较多,并不十分紧密,再加上长时间埋在地下,特别容易沁色。正因为如此,红山玉特别容易被仿制,一些古玩商人使用现代玉将其上色之后,会非常自然地做成红山玉,普通人很難分辨。玉料和沁色的双重原因,共同促成了红山玉颜色和光泽度的不同。

工艺与纹饰

红山文化的玉器,大多体积较小,除玉龙外,较多的玉器边缘处扁而薄呈刃状。玉器的工艺,一般都比较简单,雕工方面主要采用透雕,具体方式为瓦沟纹,也称打洼工,线拉工基本没用到。红山人在制作玉器的时候是很讲究的,基本都是单面工,先使用瓦沟纹打磨玉料,使其成为想要的形状,打磨之后边缘大多为扁而薄的刃状,而背面则为素面,只在背部穿孔,不做任何打磨。在如今的市场上,常有双面工的红山玉,可想而知,必是赝品。

在红山文化玉器的钻孔方面,分为双面钻、单面钻、倾斜对钻等方式。双面钻的孔洞呈葫芦形,基本是两边大中间小的不规则形状;单面钻的孔洞呈喇叭形;倾斜对钻,因酷似牛鼻孔,又称“牛鼻穿”,方式为斜向上对穿两个孔,可用于穿缀装饰品。无论用哪一种方式钻孔,都能看出孔洞不是很规则,有钻孔的痕迹,但古朴自然,不失韵味,这一件件小小的玉器有可能耗费了红山人几年的心血才制作而成。

红山玉器的纹饰也不复杂,简洁明朗,纹饰的制作方式主要是用石英或者玛瑙等作为工具,并加入适量的水与玉砂进行混合,然后打磨成想要的纹饰。通过观察现有的红山玉器,发现纹饰基本为阴刻线和瓦沟纹,阴刻线采用减地隐起阳纹的方式去雕刻,见于玉龙的眼部及背部等,瓦沟纹的纹饰一般都有棱角,在玉璧和勾云形玉佩中经常用到,并且棱角的总数为奇数,这可能蕴含着古人的某些寓意。

红山文化的墓葬与玉器的用途

根据红山文化的相关资料显示,红山文化玉器,一般出于墓葬之中。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一带,红山文化的墓葬多为土坑,密封性不是很好,加之比较干燥,风沙化严重,出土玉器多有沁色。在辽宁省朝阳地区一带,红山文化的墓葬多为石棺,封闭性很好,玉器多保留有原来的蜡状光泽。总体而言,从出土的红山玉器来看,保存状态良好,很少有出现鸡骨白的现象,这就与基本同时期的良渚文化玉器,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浙江一带温暖潮湿,出土的良渚玉器基本上都为鸡骨白的颜色,保存起来也相对困难,要有适宜的温湿度,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玉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特点,规模比较大的墓葬出土的玉器也比较珍贵,如玦形玉龙、勾云形玉佩、玉箍(玉斜口筒形器)等。墓主人应该为红山部落首领或者巫师,墓里同时还会有一些穿孔玉器,应为穿缀在衣服上使用的。等级比较低的墓葬,出土的玉器,一般以小型饰件为主,如小玉珠、玉坠、匕形玉饰等。

古人认为玉器是用来与神灵沟通的器物,时常身穿满身缀玉的衣服,与天上的神灵进行沟通,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逢凶化吉。红山人也不例外,从红山的玉饰件可看出,通常带有钻孔,整体扁而薄,且一侧边缘处如刃部,这样的打磨非常适合穿挂在衣物上,增加了平滑感。

红山玉器的文化价值

近些年红山文化玉器热度持续升温,经济价值不断攀升。2015年5月,公安部宣布,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盗墓案告破,以红山文化“第一高手”姚玉忠为首的盗墓团伙成员悉数落网,追回涉案文物2063件。这些涉案文物红山文化玉器的价值较高。经专家估算,市场拍卖价值高达人民币逾10亿元。

红山文化玉器的文化价值,不可用金钱来衡量,古人的智慧、思想都凝结于每一块精美的玉器之中。从玉料的选取到打磨、钻孔,再到制作纹饰,都如教科书一般为后人提供了红山人的讯息。我们只有守护好这一件件精美的红山玉器,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红山玉器的文化价值。

(作者沙大禹,硕士研究生,赤峰博物馆藏品部主任,研究方向:藏品保管与藏品研究)

参考文献

1.雷广臻,会盟文化与玉器文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历史价值之一[J],理论界,2012(09);

2.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J],华夏考古,2008(03);

3.雷广臻,玉玦、玉璧仿生原型探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4.张忠培、杨晶,《瑶山》——研究良渚文化必读的著作[J],文物,2004(06);

5.席永杰、张国强,红山文化玉器线切割、钻孔技术实验报告[J],北方文物,2009(01);

6.徐昭峰、尤彦婷,试论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系统[J],东北史地,2014(06);

7.郭大顺,红山文化玉器鉴赏[M],文物出版社,2013;

8.雷广臻,红山文化及其影响[M],沈阳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用途纹饰材质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刚柔并济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用途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用途广泛的微波炉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