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作品《别姬》的音画意象和演唱呈现探究

2021-03-14谢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4期

【摘要】作品《别姬》是一首由阎肃作词,张卓娅和王祖皆作曲的一首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以项羽和虞姬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运用了传统民族调式借鉴戏曲板式和唱腔的创作手法谱写而成,具有典型的戏曲性韵味。整体音乐形象大气,作品的难度在对咬字行腔、作品韵味及风格特征的把握。

【关键词】别姬;字正腔圆;戏曲性韵味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4-155-03

【本文著录格式】谢婷.民族声乐作品《别姬》的音画意象和演唱呈现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4):155-157.

一、《别姬》的作品概述

(一)历史背景及人物形象

当代民族声乐作品《别姬》以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和爱妃虞姬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为创作背景。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困在垓下,几次突围失败,项羽兵孤粮绝,夜里听到四面楚歌认为大势已去,虞姬为了让项羽无后顾之忧拔剑自刎。作品描绘的就是项羽和虞姬生死离别的悲惨画面,表现了虞姬忠于爱情为爱牺牲的决心,这悲情的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成为戏曲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二)作品结构

作品《别姬》结构属于三段体并具有回旋性质的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图如表1所示。

作品运用了C角雅乐调式和F羽调式及F宫调式交替进行,最后结束在F羽调式上。音乐形象从对战争场面的叙述,到铿锵有力的描绘对霸业竟成流水落花的悲叹,纵然有万般无奈虞姬也表明伴君到天涯的决心。最后,虞姬希望在自己离开之后,项羽无后顾之忧,战况能有好的转机。

作品第一部分(A乐段):由引子和a乐段组成,C角雅乐调式为主,音乐氛围紧张,第一句的前两个音是一个八度大跳,大跳之后的旋律继续上行小三度,这样的旋律走向在引子15个小节的钢琴伴奏渲染下,使得气氛更加紧张。第21小节四五拍打破了律动,同时强拍上的切分节奏使音乐有些波动。

B部分一字对一音的旋律节奏显得铿锵有力,最后A2部分是A部分材料的变化,节奏拉宽了一倍,运用了戏曲“紧拉慢唱”的创作手法,衬托出歌曲的悲伤情绪,对比前一段一字对一音的旋律,唱腔更加悠长缓慢,表现出主人公虞姬面对项羽的爱与不舍但又无奈选择牺牲的内心矛盾。

二、作品《别姬》的音画意象

“意象”源于中国传统诗论中的一种艺术处理技巧,“音乐意象”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音乐和艺术理论中也提出过,是存在于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甚至欣赏者头脑中不可或缺的中介要素,是音乐表象、音乐意义、情感等有机结合的产物。一个从事音乐活动的人如果头脑里没有音乐意象的出现,就不可能有很好的音乐表现和体验水平,作品《别姬》的音画意象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展现。

(一)叙事清晰 意境深刻

作品《别姬》歌词共十句,寥寥数语,清晰地再现了“霸王别姬”英雄末路的悲壮故事。歌词具有戏曲唱词的语言艺术,运用了戏曲唱词的垛句、序数、押韵等写作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垛句:歌词“一弯冷月两换铁甲,三度冲杀四面楚歌,五方重压六军不发。七万征尘八千子弟,被困在这九里垓下,拼江血染黄沙。”描绘了项羽被困九里山的画面,运用了曲艺唱词常见的修辞手法——排比垛句,有加强语气、增强气氛的作用,全曲两个唱段运用这一手法,字多腔少,节奏紧凑,使作品具有极强的叙事性。

序数:由“一”至“九”,再由“九”至“一”,对仗整齐的八字句九小节,运用叙述的手法描述了八千子弟被困在九里垓下战死沙场的画面,歌词简明扼要的叙述历史,增强画面感。

“力拔山兮气盖世”引用自项羽《骇下歌》的首句,是项羽败亡前吟唱的一首壮歌,也是为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反秦义军领袖,面对四面楚歌、面对爱妃的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既是对自己辉煌岁月的回首,也是面对局势无可奈何、英雄末路的感慨。

“长嘶悲鸣,是那能征的乌骓马。仰天长啸,难道霸业竟成流水落花。”“碧血忠魂,知我女儿有泪不轻洒。此行何处,明朝春晓天边一抹红霞。”这两段歌词分别对虞姬内心进行描写,语句传神、对仗、押韵,展现的是项羽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的悲情画面。

(二)烘托气氛 荡气回肠

当代民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与歌曲旋律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经常作为补充故事情节以丰富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别姬》的钢琴伴奏中,A段引子运用慢起渐快的节奏,用柱式和弦模仿民族乐器琵琶曲《霸王卸甲》“营战”的旋律,低沉悲壮的战鼓声。这是钢琴对民族乐器琵琶的音色和节奏上的模仿,紧接着左手分解和弦模拟马蹄声,渲染出战场上紧张的气氛。这是歌词未描写到的,笔者运用钢琴伴奏前奏描述给听众,这是钢琴伴奏对歌曲内容的補充。

A段a部分的钢琴伴奏左手分解和弦,右手半分解和弦运用摇曳型的节奏,烘托凝重的气氛,歌词运用充满叙述性的语言,推动演唱者的情感不断向前涌动。B部分左手固定低音的伴奏音型,右手切分强拍休止非常具有动力的节奏型,推动着音乐的发展,使气氛更加紧张。A2部分左手一样运用非常具有动力的强拍切分休止的节奏型,右手连续八分附点,节奏紧凑的伴奏与唱腔把虞姬复杂又紧张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连续上行的柱式和弦将歌曲推向了的高潮,在震音织体中强劲有力的结束。

钢琴伴奏是丰富歌曲旋律、和声效果的有力手段,起到配合、协调、烘托突出主旋律的作用,使声乐作品具有立体的音响效果,表现人物的性格增强旋律的戏剧性。

(三)大气磅礴 抒婉自如

歌曲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核心语言。民族声乐作品《别姬》旋律哀婉伤感、悲壮铿锵,与歌词对应的情感、情绪相吻合,旋律节奏进行相对平稳,密度较疏,偶尔的切分节奏为音乐旋律增加了色彩。歌曲a乐段为全曲的主要音乐动机,是抒发情感的主要唱段,共出现三次,每次都有所变化发展。b乐段在全曲旋律中出现了两次,但歌词不同,第一次描绘了战争的情景,第二次则表达了虞姬伴君直向天涯的决心。所以旋律具有回旋性质,通过反复、递进、扩展等旋律发展手法,塑造出美人虞姬经历激烈的战争后,对楚霸王困局的哀叹,表现了虞姬为爱牺牲忠于爱情的音乐形象。

通过表2看到:1-5小节慢起渐快之后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32拍,a段是一个稍自由的慢板,接着急板的间奏,再接着又是慢板节奏。A1跟A一样都是慢板,从B1之后中速每分钟88拍直到全曲结束。音乐情绪富有变化体现在作品的速度一直在慢板和快板之间转换,这种慢板、中板、快板的结合也是对戏曲板式变化的借鉴,逐渐加快给人以紧张和压迫感,逐渐减慢让人松弛,快慢交替,让听众情绪在紧张和松弛之间转换,用这种音乐情绪来刻画人物形象。

音乐通过节奏、旋律、音响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对声乐作品歌词、旋律、钢琴伴奏等音乐的本体分析是演绎好歌曲的基础,也作品品格、风貌得以展现的前提条件。

三、《别姬》的演唱呈现及戏曲性韵味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

(一)《别姬》的咬字和唱腔特点

当代民族声乐作品在旋律创作上越来越多的吸收传统戏曲的元素。民族声乐作品《别姬》渗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音乐元素的韵味,戏曲性韵味声乐作品的演唱,如果只是严格按照曲谱要求的节奏、音准和情感演唱,产生不了耐人寻味的“韵味”。作品的“韵味”在咬字吐字和“依字行腔”中体现。语言是歌唱基础,“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延续至今的基本特征。

《别姬》这首作品中运用润腔、哭腔等戏曲唱腔,使之具有浓厚的戏曲韵味。

哭腔:“戏曲演唱中表示哭泣的唱腔”,“竟成流水落花”中“落花”两个字运用了哭腔的技巧演唱,特别“花”之后的两个休止符的换气声音可以略带抽噎的声音,这是戏曲演唱技法里的“泣音”边哭边唱,表现项羽面对自己的“霸业竟成流水落花”的无奈和无助,哭腔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润腔:“对声腔的润饰、烘托、渲染、补充、丰富以弥补曲调的呆板”。演唱歌曲《别姬》所运用的润腔技巧相对较多,例如:“一弯冷月”的“月”字颤音的运用,“长嘶悲鸣”的“鸣”字倚音的运用,都是为了渲染出凄凉的气氛,增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二)戏曲性韵味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在吸收外来科学理论的同时借鉴我国传统戏曲演唱精髓的基础上,创作出大批戏曲韵味的民族声乐作品,通过《别姬》这首戏曲韵味浓厚的声乐作品,分析此类作品的艺术特征。

在调式调性上,这类作品多使用民族调式,在音乐进行中经常不断转调,运用不同的调式相互转换使旋律产生强烈的对比,产生了调性转换的新发展。作品《别姬》运用了民族调式,整体调式为C角雅乐调式—F宫调式—F羽徵调式—C角雅乐调式—F宫调式—C角雅乐调式进行,围绕着C角雅乐调式进行变化,丰富了旋律色彩,推进音乐的发展。C角雅乐调式变徵和变宫的使用丰富了歌曲旋律,偶尔出现升五级的变化音,这个音后面通常接六级音形成一个小二度音程,给人以紧张感。如此多变的调性,要求歌唱者演唱前必须认真分析乐谱,准确的视谱演唱是演绎作品的前提条件。

京剧声腔二黄摇板又称“紧拉慢唱”,即有板有眼的音乐伴奏,自由的演唱,善于表达慷慨悲壮、焦虑惊慌的内心情感,这是中国戏曲音乐的一大特点,戏曲性韵味的声乐作品也较常使用这一创作手法。作品《别姬》的A2乐段钢琴伴奏运用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进行对应四分音符的歌曲旋律,两者节奏一快一慢,形成对比。这要求伴奏速度均匀,逻辑重音突出,拍点清晰地弹奏,此部分通常是全曲情绪最高潮的部分,这个演唱听起来是相对自由的,演唱者在连续八分音符的伴奏基础上完成演唱。虽说是自由的演唱,其实并不是完全的自由,伴随着“紧拉慢唱”的演唱,将歌曲旋律的节奏带入,尽情地抒发情感。

因此,此类作品的钢琴伴奏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性和戏曲性,伴奏织体通过对民族乐器音色以及民乐传统曲目的模仿,来展现作品的民族性,运用装饰音对戏曲唱腔的模拟以及伴奏与唱腔的同步呈现,使得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风格一致,深度融合。

在语言和唱腔上,此类作品有这样的规律:一字一音则促,一字多音则缓,一字一个乐句则韵味悠长。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的结合,戏曲性唱词的文学语言决定曲调的戏曲性韵味,歌唱语言符合戏曲唱词的运腔规律,字与曲的疏密关系对运腔节奏有着较大影响。一字对一音的乐句听觉效果近似口语朗诵的语气造型,既符合语言的自然韵律,又生动地表现语言形象。一字多音则一个乐句音调起伏跌宕、回旋婉转,突出情感力量,在戏曲性韵味的作品里多用于情感抒发,同时也是对戏曲声腔的演绎。

出于对中国传统戏曲板式和唱腔的借鉴。这类作品经常在情感和速度上富于变化,经常在慢板、中板、快板之间转换,这是对戏曲板式变化的借鉴。同时此类作品对戏曲润腔、哭腔、甩腔等唱腔的大量借鉴,也是展现此类作品风格特征的重要手段。这要求演唱者要认真读谱,仔细分析节奏、节拍和速度的变化,了解跺板、摇板等戏曲特征的板式特征,运用各种戏曲唱腔表达作品,从而准确地判断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好的表现歌曲的艺术内涵,准确地表现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戏曲韵味。

四、结语

当代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是建立在继承传统声乐特征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的声乐演唱技巧,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民族声乐作品《别姬》是戏曲性韵味浓厚的艺术作品,是戏曲唱腔及板式变化借鉴的典型代表,作品融入了许多戏曲元素,主人公“虞姬”对爱忠贞不渝,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世人用各种艺术形式传唱不朽。笔者从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及民族声乐作品《别姬》的曲式结构着手,就歌词、钢琴伴奏、歌曲旋律进行分析,从而对戏曲性韵味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呈现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更好的演绎作品,提高笔者的作品分析能力,同时丰富该作品的理论研究。在声乐学习道路上,唯有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对此类作品笔者只做了初步的探究,还有很多重要问题值得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李永.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戏曲风格作品中的应用[M].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

[3]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0.

[4]范险恩.研究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民族性及其演奏诠释[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9.

[5]徐巧红.论张卓娅、王祖皆创作的声乐作品《贵妃醉酒》的艺术特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6]晓秋.如诉如泣 一气呵成——戏曲唱词艺术欣赏[J].阅读与欣赏,2003(5).

[7]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2-148.

[8]王保榮.论传统戏曲在当代民族声乐创作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2010(3) .

[9]李杰、郑玉章.音乐意象加工水平实证研究[J].音乐研究,2010(12).

[10]李杰、郑玉章.音乐意象内隐概念结构分析[J].音乐探索,2011(1).

作者简介:谢婷(1987-),女,汉族,南平顺昌人,硕士,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群众文化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声乐。

37035019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