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文化馆在“双循环”体系中的作用

2021-03-14周勤琴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双循环文化馆

【摘要】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双循环”体系作为现代化新格局,从而增加全民文化生活的参与度,推动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以吉林省文化馆创新性发展理念为核心,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发展。

【关键词】文化馆;“双循环”;公共文化;发展;网络;媒介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4-112-03

【本文著录格式】周勤琴.刍议文化馆在“双循环”体系中的作用——以吉林省文化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4):112-11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要进一步明确群众文化的群众属性,坚持走群众路线,健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双循环”理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以“双循环”体系为新格局,全面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现代化,推动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各级文化馆(站)适应时代性、创新性发展做好下一步规划。

“双循环”广义即为文化馆内部和文化馆外部共同服务的宗旨和效能。为了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双循环”体系,吉林省从实践中学习经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循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切实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质,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有效地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精细化、贴近化发展,保障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首先,利用好总分管制效能。分馆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动态和服务需求都能及时通过联络员反馈到总馆。在“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发挥好总分馆制、联络员制的作用,统筹好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要考虑到不同市、州、乡镇(文化站)的匹配资金问题,一些经济状况落后地区可以借鉴参考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一些成功案例。总馆统一制定目标责任书从文化活动、惠民服务、文艺创作等多方面明确工作目标,加强对分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有效地实现总分馆制工作的协调管理制度。

其次,还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吉林省已经形成了市、区、街镇、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构建统一的省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平台。推动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建立大型文化活动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推行大型文化活动主会场和分会场联动机制。在“十四五”时期,文化馆(站)要进一步发挥出总分馆制的纽带作用,推动服务效能实现较大程度的提升。还要长期开展免费开放的系列服务活动,在总馆统一安排下,策劃一些本区域内相关的公益性培训、演出、展览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让各级馆都有参与度,开展长久连续性文化惠民活动。

二、“双循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文化非营利组织和市场组织,主要包括民间文化团队、服务渠道提供商、艺术培训机构、各种艺术类协会、学会。文化馆(站)通过和它们合作,可以提升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和艺术水准,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一)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近年来,数字文化馆建设稳步推进。吉林省文化馆(站)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公共文化云等媒体平台,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立体化的文化服务体系。在2020年以来的特殊时期,线下活动受到了客观因素限制,文化馆(站)把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搬到了网上,通过现场直播和录播大型文化活动、开设网上书画展厅、网络培训工程、推送优秀文艺作品线上播出等方式,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此为契机,线上文化馆(数字文化馆)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对文化活动进行直播,把活动的视频在网上发布,逐渐成为吉林省文化馆(站)工作的常态。

首先,使便民服务更加精准化。要从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定位出发,充分关注用户的文化需求,发展线上课堂、文旅资讯、线上健身操、网上景区等便民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文化服务。根据各类新媒体特点,进行富有创意的文案编辑、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通过各类平台的互联网推送,使其更加富有价值和实效。不断提升数字文化馆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点击率,根据用户喜好等数据分析报告,为开展线上活动提供精准指导,不断改进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内容。

其次,实现数字化服务共享。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舞蹈、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曲艺视频等在线共享,让群众共享各类知识类服务。此外,还可以进行地方传统习俗和地域类文化作品赏析,通过地方传统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传统文化,达到传承和发展的目的。各地要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方便群众享受海量的网络文化信息和高品质的服务。微信公众号、数字文化馆网站,以及抖音、微博有了数量可观的点击率和观看量,才能吸引公众更多的关注和浏览。通过以上方案持续运营,才会更好的实现艺术普及,实现从文艺爱好者到优秀团队的跨越。

最后,服务手段要进一步创新。文化馆要有互联网思维,要明确文化馆公众文化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效能等是否与时俱进。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在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内涵的同时,通过新手段、新形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通过线上平台提升服务效能,扩大公共文旅服务的影响面。例如:文化馆馆内专业人才有限,进行基层辅导面对几十乃至几百几千个群众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就可以将录制好的专业教学课程上传至文化馆数字网站上,让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的学习自己需要的课程。百姓和一些业余文艺团队可以在线上学习交流,满足一部分群众和群文团队的需求。要逐步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社会积极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机制,大家团结一致,真正推动文化馆数字化平台服务的发展,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要推动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跨部门、跨领域共建共享和融合发展。这对人们的启示是,吉林省各级文化馆(站)要“开门”办群众文化。群众文化不仅是向普通群众服务,企业及其职工也是群众文化的服务对象和合作伙伴。可以和企业联办群众文化活动,协助企业开展职工文化活动、培训职工文艺人才,为企业创作和排练新作品,让企业为活动冠名等,都属于群众文化范畴。2021年6月初,吉林省文化馆与省集邮总公司联合举办了“画说吉林”邮票展览,不但增添了广大群众的视觉体验,还丰富了企业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十四五”时期,文化馆(站)要树立“大群众文化”思维,积极寻求更加广泛的合作力量,为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的力量,增强文化服务的能力。

三、依托“双循环”思维,推动群众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线的群众文化工作者,笔者坚持认为,群众文化一定要坚持群众属性,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文化是交流、碰撞、融合的产物,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让“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简而言之,群众文化工作也要树立内外结合的“双循环”思维。

(一)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的内生力

群众文化的“内循环”,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种文化”工作,推动全民艺术普及,让更多的普通群众掌握一项或多项文艺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和表演能力,同时,要提升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维护群众文化的造血、再生能力,形成良性发展的内生创造机制。

随着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全面推广,要积极发挥出总分馆制的纽带作用,助力完善市、县(区)、乡镇三位一体的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地方文体中心、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在策划文化活动时,要积极鼓励和促成三级联动,不但要把专业技术人员派到分馆进行指导和辅导,把精品文艺节目送到基层,支援基层开展文化活动,支援它们开展文艺作品创作,同时也要把基层的文艺骨干选拔出来,让基层选送的文艺精品在省内各市(区)范围内巡演,积极向市级、省级的文化活动推荐。

各级文化馆(站)要加强民间特色文化团队的培训力度,积极为他们创造登台表演和参加比賽机会,让他们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抒发对党和国家、对幸福生活、对美好未来的情感,去讲述普通人的中国故事。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许多有文艺特长的群众在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要和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提升自身的文艺才能,积极为他们提供登台的机会,打造成“民星”。在文化馆的公益培训班中,也可以邀请他们授课。

(二)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和提升

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期。在“十四五”时期,群众文化工作也要向“外循环”要效益,文化馆(站)要在交流中发现不足,学习经验,促进发展和提升。

1.不断推动文旅融合

文化活动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旅游为当地的文化资源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在提供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也繁荣了当地的群众文化。文化馆(站)可以经常组织和安排民间艺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包括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制作、传统游艺活动等。在旅游线路的设置上,要多设置文化资源丰富的景点,设置游客体验环节,通过游客的口碑,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强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文旅融合在文化方面应该侧重民间文化的展示,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群众文化的展示。文旅融合开展得越好,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弘扬工作也就越到位。

2.实现“新时代传习所”“画说吉林”“春雨工程”常态化,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悠久的历史带来的厚重感,更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并蓄,造就了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要积极鼓励省内各级文化馆(站)开展系列群众文化的互动活动,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学习。

近几年来,由吉林省文旅厅统一安排,开展了很多送戏下乡、交流培训、扶贫帮扶工作,还组织丰富的文艺精品节目到市(州)、乡镇演出。也举办过跨省的“画说吉林”活动,2018年5月,在吉林省文化馆一楼展厅,举办了“春丽工程”魅力西藏摄影展,同年8月,根据吉林省文旅厅援藏工作要求,组织相关业务干部赴西藏开展舞蹈、声乐培训及“大美吉林”摄影展两项活动。通过交流使两馆之间达到了相互借鉴,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吉林省文化馆和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群众艺术馆公共文化的共同发展。

另外,必须坚持打持久战,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质量。“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交汇期,吉林省文化馆(站)要不断总结和发扬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开拓创新思维。要坚决杜绝“一阵风”“图新鲜”“走过场”等形式主义,发扬精益求精和去粗取精的精神,坚持长效管理机制。比如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有些地区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时,追求活动品牌的数量,缺乏长期打造意识。有些活动品牌在创办初期还比较热闹,但是,随着举办届数的增多,除了开幕式就很少有内容。在“十四五”时期,要站在更务实的角度去打造活动品牌,可以整合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品牌,这样更加有利于持续打造活动品牌,不断丰富其内涵,提升其品质。再如,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也要多组织。疫情原因,前些年曾举办几次对外省的文化交流,近些年很少有了,吉林省文化馆也很少组织大家到外地去参加学习、观摩、演出等活动。在“十四五”时期,要积极鼓励吉林省内各级文化馆(站)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要把文化馆(站)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情况作为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级文化馆(站)应当主动把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投射到文化馆建设的大视野、大背景、大格局中来,从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入手,不断增强当地的文化软实力。结合“双循环”理念体系,为文化馆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使吉林省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上升为新层次。

参考文献:

[1]韩洁,吴雨,侯雪静,等.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指南[N].人民日报,2020-11-04(05).

[2]李婷.“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硬件设施内容供给“两轮驱动”家门口文化生活越来越精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上海实践》[N].文汇报,2019-09-12(10).

作者简介:周勤琴(1981-),女,吉林长春,副高职称,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

3703501908281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双循环文化馆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