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2021-03-13李霞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信阳4641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2期
关键词:入院家属病情

李霞(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信阳464100)

出血性脑卒中(HS)又称脑淤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该病发病迅速,多数患者可在发病数小时内发展为危重,且随着时间推移,出血量增加易形成脑内血肿压迫脑神经,增加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率。常规急救护理多在患者入院后开展,抢救衔接不够完善,易延误最佳抢救时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是一种通过院前开展有效急救措施,并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进行高效衔接的护理模式,利于提高抢救效率[1~3]。 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HS 患者急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3 例HS 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的40 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43 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龄42~72(57.86±7.71)岁;发病时间0.3~4.5(2.41±0.45)h。 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1~73(57.79±7.68)岁;发病时间0.5~4.2(2.38±0.42)h。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HS 诊断标准[4],且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为HS;(2)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3)首次发作卒中。 排除标准:(1)存在血液系统疾病;(2)存在脑血管病变;(3)存在颅内肿瘤等重疾。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患者由家属护送到医院或由急救车收治入院,护送途中叮嘱家属保持患者上身平卧位,入院后,询问家属患者既往病史、症状等,进行头颅CT 等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急救措施,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开展急救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精准化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措施如下:(1)出诊指导:急救科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安排卒中科护士跟随救援队在5min 内出车,在出车途中与患者家属联系,询问家属患者生命体征后在电话中指导家属进行正确急救措施,如:患者若出现呕吐现象,指导家属对口鼻腔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在患者口中放入毛巾等。同时与患者家属确认好事发地点、交通路况等,规划合理路线,以减少路上延误时间。 (2)现场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呼吸、血压、意识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并通过早期预警评分表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0 分~3 分可安全转运,4 分~7 分需进行药物、抢救仪器等处理后转运,8 分以上需进行现场抢救后方可转运。现场急救办法包括:①解开患者领口、胸衣和腰带;②叮嘱神志清醒患者保持稳定情绪,给予患者降颅压药物,并密切监测体征,以防患者颅内压升高;③清除口鼻腔异物、吸痰、摘除患者活动性义齿,严重者可进行气管插管,并为患者迅速准确建立静脉通道(3)转运途中护理:采用3 人平行快速搬运,保持患者身体平卧,头高位偏向一侧,并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提前和院内医生沟通,利用智能预警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汇报,以保证衔接。 (4)院内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向接诊人员再次描述病情及注意事项,快速进行二次早期预警评分,针对患者病情开展急救措施,将患者处理措施、用药情况等信息和病区护士交班。

1.4 临床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医护人员对两组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的病情评估时间、两组自接入医院急症室至抢救结束的急救时间、两组自抢救结束至转移到科室的转送时间。(2)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脑疝等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情评估时间、抢救时间、转送时间比较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转送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病情评估时间、抢救时间、转送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病情评估时间、抢救时间、转送时间比较(±s,min)

n 病情评估时间 抢救时间 转送时间观察组对照组43 40 t P 3.66±0.64 5.48±1.13 9.110<0.001 29.62±5.35 46.87±8.24 11.390<0.001 19.31±4.23 24.52±5.09 5.085<0.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HS 为临床常见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多表现为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该病发展迅速且进展快,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导致患者脑部出现不可逆转损伤。 常规急救护理多在患者入院后开展,虽可确保完善救治设施及较好医疗水平,但院前、院后抢救衔接流程不够完善,易使抢救过程慌乱,延误疾病最佳抢救时机,故有效把握急救时间、优化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度,对提高抢救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是一种通过院前开展有效急救措施,并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进行高效衔接的一种护理模式,利于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转送时间均较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提示HS 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其病情评估、急救和转送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其原因在于,该护理中,通过将出诊指导、现场急救护理、转运途中护理及院内急救护理等救治链条规范紧凑化,使分工更加明确,抢救过程更加井然有序,有利于把握抢救时机。出诊指导中,接到120 电话后卒中科护士跟随救援队在5min 内出车,且在途中与家属进行联系,询问家属患者生命体征后指导家属进行正确急救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痉挛时咬伤舌头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病情评估时间,有效防止病情恶化[5,6];同时,途中与家属确认好事发地点、交通路况,并规划合理路线,有利于减少路上延误时间,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开展有效急救措施。现场急救护理及转运途中护理中,通过对患者病情初步评估,并采取专业抢救措施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可较好防止病情恶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最佳救治时机[7,8];同时,回院途中提前和院内接诊人员沟通,利用智能预警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汇报,有利于保证患者院前院后急诊紧密衔接,使患者在入院后能够第一时间接受对症抢救治疗[9]。 院内急救护理中,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用简洁明了语言向接诊人员再次描述病情及注意事项,利于接诊人员对患者快速进行二次早期预警评分,针对患者病情开展急救措施,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同时医护人员将患者处理措施、用药情况等信息和病区护士交接,有利于缩短转送时间[10]。

综上所述,HS 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其病情评估、急救和转送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入院家属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