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3-13李俊娟登封市三康医院耳鼻喉科河南登封45247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2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内镜

李俊娟(登封市三康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登封452470)

鼻窦炎鼻息肉在耳鼻喉科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当前治疗该疾病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1]。 但是传统手术无法将病灶组织彻底清除,不仅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对其机体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不良影响[2]。 近年来,鼻内镜手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器械装备的改进而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中[3]。 我院此次研究是确定临床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疾病鼻内镜手术疗法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对象选择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0 例。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0例。 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 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龄21~62(35.97±7.31)岁;病程7 个月~15 年,平均病程(3.98±0.42)年。 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22~63(35.96±7.36)岁;病程6 个月~13 年,平均病程(3.82±0.39)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鼻窦炎鼻息肉相关诊断标准;(2)经过鼻窦CT 检查、鼻窦内镜检查确诊为鼻窦炎鼻息肉;(3)认知功能正常且无沟通障碍存在;(4)对研究知情并且自愿纳入;(5)经过内科保守治疗无效;(6)未接受过鼻息肉及鼻窦炎相关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慢性疾病及精神有障碍者;(2)有手术禁忌症,不适合开展手术治疗者;(3)有颅脑手术史、颅脑外伤史者;(4)有嗅觉异常病史者;(5)合并免疫性疾病或者代谢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操作,给予全身麻醉,切开鼻甲后半部,将蝶窦口充分的暴露,切除蝶窦前壁,以开放蝶窦位置,随后将筛窦和前筛窦开放,同时开放额窦口,以上颌窦根除术将上颌窦扩大。完成手术治疗以后,使用碘仿砂条填塞患者的上颌窦腔,随后在鼻腔当中填塞凡士林砂条。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麻醉成功后,将鼻息肉组织切除,取弧形切口于钩突下位置,随后拆除钩突,将筛泡打开。使用CT 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扫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全部摘除其蝶窦、上颌窦和额窦位置病灶。以止血纱布覆盖创面位置,同时取相应海绵做填塞工作。

1.4 临床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对患者鼻分泌物、鼻塞、嗅觉障碍以及头晕头痛等症状进行评估,分值为0~3 分,无症状为0 分,轻度症状为1 分,中度症状为2 分,重度症状为3 分。(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眼睑肿胀、肉芽、囊泡及鼻腔粘连等, 总发生率=(眼睑肿胀+肉芽+囊泡+鼻腔粘连)/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情况比较(±s,分)

鼻分泌物 鼻塞 嗅觉障碍 头晕头痛对照组观察组t P 1.93±0.46 0.54±0.08 19.97 0.01 1.84±0.42 0.48±0.07 21.43 0.01 2.49±0.53 1.02±0.18 16.62 0.01 1.31±0.16 0.49±0.05 32.81 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同上呼吸道感染之间有密切关联,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4]。 不同程度的头晕、鼻塞以及流脓性鼻涕为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形象、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等。 以往临床中主要通过常规用药的方式治疗疾病,患者极易有风险发生,且临床疗效欠佳,为此针对此类疾病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5,6]。

传统手术在切除患者鼻息肉的过程中,因无法获得清晰的术野,一定程度上会对鼻窦生理功能产生损害[7]。 与此同时,传统手术治疗的出血量较大,且手术的难度较高,因术野不佳,使得病灶组织难以彻底的清除,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以及疾病复发的风险均较高[8]。 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手术操作是否规范合理、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个体反应性等因素有密切关联,控制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升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预后改善而言具有重要意义[9]。

鼻内镜手术属于较为先进的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措施,属于微创手术,其可以将鼻腔的通气功能和鼻窦的引流功能有效改善,且可以将鼻窦炎性反应物质有效清除,将鼻腔黏膜肿胀的情况有效改善[10]。在鼻内镜手术当中应用微创手术,可以获得促上皮化以及避免粘连的作用。若患者有粘连现象存在,医务人员可尽早为患者开展处理干预工作[11]。 手术在鼻内镜的直视状态下清楚的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且手术视野较为清晰、广阔,可以将传统手术当中盲目性操作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进行规避。

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为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可以将鼻腔内黏膜与鼻甲黏膜有效保留,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促进鼻窦引流功能与鼻腔通气功能的恢复,且可以将疾病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情况避免。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鼻内镜手术为医生借助微小的镜头至病变隐藏的位置开展相关操作,其可以对病灶的位置、病变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以保证可以彻底将病灶切除[12];除此之外,为患者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产生的损伤较小,且该术式可以将对患者机体产生的损伤减小,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更利于疾病预后的改善以及患者机体康复。

总而言之,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