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子宫肌瘤患者瘤体大小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2021-03-13郭艳雪陈洁陈香姚远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2期
关键词:瘤体肌瘤体积

郭艳雪,陈洁,陈香,姚远(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多选用手术或药物控制的方式,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肌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可有效清除病灶,但对于肌瘤体积较小,且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首选药物控制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米非司酮可有效抑制卵巢各类激素的分泌,控制肌瘤生长,对缩小瘤体体积具有一定作用,但目前临床对采用何种剂量效果更佳尚未统一[1,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子宫肌瘤患者瘤体大小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备案(2018 年审(132)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于本院治疗的97 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 例和观察组49 例。 观察组年龄28~44(36.13±4.22)岁;病程2~5(3.54±0.36)个月;肌瘤体积42~82(62.14±4.75)cm3;肌瘤类型:浆膜下肌瘤10 例、黏膜下肌瘤9 例、肌壁间肌瘤30 例。 对照组年龄29~43(36.19±4.20)岁;病程2~5(3.52±0.35)个月;肌瘤体积40~84(61.18±4.72)cm3;肌瘤类型:浆膜下肌瘤11 例、黏膜下肌瘤9 例、肌壁间肌瘤28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妇产科学》[3]中子宫肌瘤诊断标准;(2)均经临床诊断、B 超、实验室等检查确诊;(3)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交流;(2)合并恶性肿瘤;(3)近半年内服用过激素类药物。

1.3 方法 两组患者就诊后均予以抗炎、促性腺激素类药物治疗。

1.3.1 对照组 予以大剂量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批号20170510/20190526,规格:10mg)治疗,25mg/次,1 次/d,连续用药40d。

1.3.2 观察组 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生产厂家、批号及规格均同对照组)治疗,10mg/次,1 次/d,连续用药40d。 两组米非司酮使用剂量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中米非司酮剂量使用标准。

1.4 评价指标 (1)治疗40d 后,两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均较治疗前缩小70%以上,且腹痛、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均较治疗前缩小40%-70%,且腹痛、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2)分别采取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0d 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卵巢功能,其中包括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炎症指标,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3)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0d 后,对患者进行B 超复查,检查并记录两组瘤体体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患者年龄、LH、E2、FSH、水平等资料以±s 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 检验,例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 见表1。

2.2 卵巢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LH、E2、FSH 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n LH(U/L) E2(pmol/L) FSH(μg/L)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49 48 t P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9 48 t P 21.69±5.38 21.24±5.29 0.415 0.679 10.33±2.14#14.29±2.37#8.641<0.01 311.20±24.29 310.18±24.14 0.199 0.843 113.57±13.26#174.25±15.20#20.964<0.01 27.20±4.12 27.19±4.09 0.012 0.991 11.29±3.29#18.36±3.67#9.995<0.01

2.3 瘤体平均大小及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瘤体平均体积、TNF-α、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VEGF(pg/ml)治疗前n 瘤体体积(cm3)TNF-α(ng/L)观察组对照组49 48 t P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9 48 t P 61.38±8.34 61.29±8.20 0.054 0.957 15.37±3.68*30.28±5.67*15.394<0.01 11.29±2.16 11.18±2.04 0.258 0.797 3.10±0.97*5.57±1.03*12.161<0.01 35.29±5.67 35.14±5.19 0.136 0.892 19.88±4.36*25.61±5.07*5.972<0.0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妇科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子宫上皮细胞平滑肌增生而产生,其中有少量的纤维组织作为支持组织存在,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腹疼痛、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影响生殖、循环等功能性系统,对女性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5,6]。 目前对较小体积的子宫肌瘤多选用药物控制的方式,但各类药物效果参差不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寻一种治疗效果更为优质的方法,以期提升该疾病患者的预后。

相关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进展过程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患者患病后,有利于机体新血管的形成,从而导致患者体内促炎因子与炎症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炎症因子水平急剧上升,进而加剧疾病发展。因此,改善炎症指标对遏制疾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米非司酮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其主要成分为孕激素和雌激素,药物可与患者机体LH、E2、FSH 等激素受体相结合,有效抑制其合成与分泌,从而发挥抑制患者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一系类反应作用,进而达到抑制并缩小肌瘤体积的效果[7,8]。 还可通过控制VEGF 表达,阻断肌瘤血管生成,抑制肌瘤供血,进而阻止肌瘤生长[9]。 同时,米非司酮还可通过抑制雌孕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内环境,维持促炎因子与抑制因子平衡,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10]。既往临床在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多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虽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临床应用中发现,使用剂量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药物的半衰期,且药物浓度较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患者较早出现耐药性,后期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诸多,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反而,小剂量米非司酮在治疗过程中,半衰期较短,药物浓度较低,可有效解决耐药性与不良反应的弊端,进一步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卵巢功能、瘤体平均体积及炎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肌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其中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可积极缩小瘤体体积,提升卵巢功能水平,减少机体炎性反应,并减少不良发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妇科综合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瘤体肌瘤体积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