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秘的角落》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1-03-11孙永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角落矢量模态

孙永红

(黑龙江大学 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目前,海报已经不是电影的“专利”,很多电视剧也会专门制作一些剧情海报或者是人物海报,在正式开播之前放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以达到宣传预热的效果。海报是一种由图像和文字等符号组成的多模态文本形式,是各种社会符号的有机构成,因此,分析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尤为重要。

网剧《隐秘的角落》讲述的是:暑假期间,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中拍摄到了一次谋杀,为了警告凶手,让其不再作恶,毅然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该剧一经开播就好评如潮,“爬山梗”更是红遍网络,不管是情节设计、演员演技,还是摄影、配乐,都被看作国产悬疑剧的“天花板”,其宣传海报同样极具设计感,让网友们纷纷表示令人惊恐。因此,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网剧《隐秘的角落》的先导海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海报背后的深层含义。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些元功能虽然是基于语言研究出来的,但它们并不局限于语言,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和描述其他社会符号。之后,Kress & Van Leeuwen 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创立了视觉语法理论,构建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为核心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2],这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作出了重要补充。视觉语法理论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欢迎,并成功地运用到视频广告、影视海报、网站设计等诸多领域。因此,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对网剧《隐秘的角落》的先导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二、《隐秘的角落》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视海报本身就是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模态相互协作的产物,因此,通过对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必然能够更好地把握海报背后的深层含义。接下来,本文选取《隐秘的角落》的先导海报(如图1 所示)为研究对象,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对该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海报中的各种模态,从而理解该先导海报的深层含义。

图1 《隐秘的角落》的先导海报

(一)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解释了意义参与者与过程之间的关系,根据矢量的有无,可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是通过参与者间的相互作用来体现,包括行动、反应、言语和心理过程。叙事再现的图像中互动参与者(设计者和读者)或再现参与者(图像表现的事物)通过矢量产生互动,如目光的延伸、手指的指向等。概念再现是通过属性、类别和特征来体现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在概念再现的图像中则没有任何矢量,表现的是再现参与者(图像表现的事物)更深层次的、更稳定的特征。

在海报上方,戴眼镜的成年男子(剧中人物张东升,以下简称“眼镜男”)保持着推的动作手势,并且目光注视着山下。这里的手势和目光都是矢量,眼镜男是矢量的发出者,而矢量的目标是山下以后仰姿势倒在血泊中的两位老人。从这一矢量关系可以推断是眼镜男将两人推下山致死的,眼镜男是杀人凶手。而在海报中部的右侧即半山腰处,三个孩子向上抬头时的视线、小女孩捂嘴的手势和矮个子男孩手中的相机同样是矢量,这些矢量的目标是山顶上的凶手即眼镜男。由此可推断,三个孩子可能看到了眼镜男的行凶过程,并且拍下了他犯罪的证据。可见,该海报属于叙事再现,并且海报中的这些矢量清楚地交代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吸引读者去猜测故事走向,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互动意义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即接触、社会距离、视角和情态。

接触一般指的是图像主体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目光接触。根据双方有无直接的目光接触,图像可分为索取类图像和提供类图像。该海报中,所有人物都与海报观看者没有直接的目光接触,属于提供类图像,主要为观众提供剧情信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社会距离表示的是图像主体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根据图像取景镜头的远近,社会距离大致可以分为六种:只看得见脸或头的亲近距离、看得见头和肩部的个人近距离、看得见腰部以上的个人远距离、看得见整个人的社会近距离、看得见整个人及周围空间的社会远距离以及看得见至少四到五个人的公共距离。在该海报中,六个人物和四周的景色都被呈现了出来,因此,该海报主体与海报观看者所处的是公共距离,海报设计者让观众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客观地看待海报中发生的一切,不掺杂个人情感。结合剧情,观众会发现剧中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导演更多地是想让观众看到人性背后的挣扎,思考酿成悲剧的原因。

视角包括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两大类。不同的图像设计视角会让观众对图像主体产生不同的态度。其中,水平视角又可细分为正面视角和侧面视角,用来反映图像主体与观众之间的亲疏程度;而垂直视角则分为俯视视角、平视视角及仰视视角,主要反映图像主体与观众之间的权势差异。海报中三个孩子惊恐地仰视着凶手,这不仅表示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还暗示凶手是强势的一方,可能会伤害处于弱势的三个孩子;而海报观众平视三个孩子,表明观众和孩子处于一种平等关系,这会让观众与孩子产生共情,畏惧处于强势的凶手。

情态指的是图像中色彩和色调使用的程度,不同的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和色彩调和度可以区分图像的真实度和可信度。该海报使用的主要色调是高度饱和的红色和橘色,能够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属于高情态海报。一般来说,情态越高,图像的真实度越高。对于悬疑剧而言,这种真实度高的海报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从而营造出悬疑剧该有的氛围。

(三)构图意义

由Kress & Van Leeuwen 的观点可知,构图意义框架包括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三部分。本文主要从信息值和显著性两方面进行分析。

信息值主要是由各类元素在图像中的布局所体现的,一般上方的元素是理想信息,下方的元素是真实信息。该海报最上方是一句话,即“小孩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这句话是理想信息,小孩子是不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还需要进一步去验证。同时,这个表述也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思考,从而为该剧增加热度。而海报下方的剧名、出品人等内容属于真实信息,为观众提供该剧的相关信息。

显著性主要通过颜色冲突、大小、清晰度等方式来体现。海报中的中文剧名字号较大,颜色与背景色差异明显,而且仔细观察这四个字可发现,有的缺少笔画,有的则故意填满,在视觉上更加显眼,从而突出了中文剧名的重要性。该剧名结合海报上所呈现的剧情定会让人思绪万千。

结语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对热播网剧《隐秘的角落》的先导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进行分析,以解释海报中的图像、文字、色彩等社会符号的意义。通过分析可知,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海报的深层含义,还能为海报设计者提供一些见解,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加成功的作品。

猜你喜欢

角落矢量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矢量三角形法的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拥抱AirPlay 2 让音乐和电影荡漾在家中的每个角落
推力矢量对舰载机安全起降的意义
选对绿植 角落也有春天
三角形法则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让教育之花开遍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