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人群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的研究分析

2021-03-11马爱萍马国宁张海红冯晓荣张玉春王明禄

陇东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脐血捐献者孕产妇

马爱萍,马国宁,张海红,刘 倩,冯晓荣,张玉春,王明禄

(1.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然而患者在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9版)》(征求意见稿)第4.5.2条中明确规定“输注血小板时宜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抗体阳性时申请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为了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我们对93名孕产妇、166名患者、90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80份脐血样本进行了血小板抗体筛查,以分析不同人群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选取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接收的166份患者标本,这些患者是临床送检的免疫性血液病患者,主要是多次输血的溶血性贫血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疑难配血、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A)等患者标本。93名孕产妇主要是RhD阴性的多胎次孕产妇。血液中心50人份无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标本。80份脐血来自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甘肃脐血库冷冻保存的脐血血浆,抽取首胎产妇的脐血。

1.2 检测试剂

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交叉配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主要由广东睿基生物公司提供,其他的对照试剂有荷兰Sanquin和长春博德同类产品。

1.3 操作方法

1.3.1 检测前准备

(1)患者样本:5mL患者红头无添加剂管3000转离心10分钟;

(2)机采血小板样本稀释5倍,也可以取5mL献血者EDTA-K2抗凝血,200g离心10分钟;

(3)取出试剂室温放置半小时。

1.3.2 样本检测

(1)取出两条微孔板条,标记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患者抗体筛查孔;

(2)在阴阳性对照和患者抗筛孔中加入50微升PC(抗筛血小板);

(3)50RCF离心5分钟使血小板固定到微孔板表面,用PBS/TWeen洗板3次去掉未结合的;

(4)加入2滴(100微升)紫色LISS液,在阴阳性对照孔中加入阴阳性对照,在抗筛孔中加入患者血清50微升封板膜封板,轻轻混匀;

(5)置37℃孵育30分钟,然后用PBS/TWeen洗板5次,立即每孔加入1滴抗人IgG试剂,然后加入指示红细胞,轻轻震荡后,立即200g离心5分钟。

1.4 结果判读

阴性反应:红细胞在微孔板底形成小小的细胞扣,表明血清中不存在血小板抗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

强阳性或弱阳性反应:红细胞在微孔底部形成均匀分布的一层红细胞,表明血清中存在血小板抗体或HLA抗体。强阳性和弱阳性判断是根据实际工作进行细分的。强阳性指红细胞占底部园一半以上的面积,弱阳性指红细胞占底部园一半以下的面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率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083(0.05/6)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人群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人群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

166份血液患者的血小板抗筛强阳性率为(46/166)27.7%,弱阳性率为22.3%,总阳性率为50.0%。93名2胎以上的RHD阴性孕产妇血小板抗筛强阳性率为(22/93)23.7%,弱阳性率为(13/93)14.0%,总的阳性率为(35/93)37.7%。80名脐血的血小板抗体弱阳性率为(2/80)2.5%。50份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0%。

2.2 不同组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两两比较结果

按检验水准α’=0.0083,脐血组、血小板捐献者组的血小板阳性率均有差别;RhD阴性孕产妇组与脐血组、血小板捐献者组的血小板阳性率均有差别。但还不能认为免疫血液病患组与RhD阴性孕产妇组的阳性率有差别,也不能认为血小板捐献者组与脐血组的阳性率有差别。见表2。

表2 不同组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两两比较

3 讨论

血小板参与维持血管完整性,在止血及血栓形成、固有免疫应答和淋巴系统的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人体生理或疾病过程中,血小板主要通过聚集、黏附以及释放止血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来发挥作用。但血小板具有复杂的抗原系统,一类是ABO血型系统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血小板相关抗原,另一类是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反复输血及多次妊娠者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PTR(plat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血小板输注无效)、FNAIT(fetal and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以及NHTR(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非溶血性发热反应)、PTP(post-transfusion purpura,输血后紫癜等输血不良反应[1]。

本文中的脐血是正常孕产妇脐血血浆,产妇生产胎次均为1胎,由于IGG抗体能够通过胎盘屏障,所以脐血中的血小板抗体能够代表产妇体内的抗体情况,说明正常产妇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约为2.5%,而RhD阴性产妇组是2~5次的多胎次或有流产史的产妇,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7.7%。RhD阴性产妇组与脐血组、血小板捐献者组的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83,说明随着妊娠次数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也在增高,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2-5],进一步证实了血小板抗体与妊娠次数和流产的相关性。

本文中的166名免疫性血液病患者大部分有多次输血史,输注过的血液产品包括血小板、红细胞和血浆等。这组人群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捐献者、脐血组比较的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83,说明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也增大。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一致[6-7]。

本文中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主要是无妊娠史和输血史的年轻人,所以未检出血小板抗体,进一步印证了血小板抗体产生与妊娠和输血的关系。献血者血小板抗体的筛查,有助于评估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

通过对不同人群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说明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诱因是多次妊娠和多次输血,这为我们落实新的临床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了准备,也有助于临床有针对性地对高风险人群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时进行交叉配型,选择配合型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临床血小板疗效。

猜你喜欢

脐血捐献者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分析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分析心理护理在机采血小板采集中的效果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分娩方式对重度妊高症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新生儿脐血血气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哥伦比亚默认公民都为器官捐献者
脐血铅浓度与新生儿端粒长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