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时史与文的关系

2021-03-09柴雨辰

人物画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相互作用文学作品

柴雨辰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当代中文系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段历史。但在学习过程中,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的是文学史与文学作品的分离。文章强调两方面:文学史学习与作品阅读的重要性,现代文学史学习与作品阅读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文学作品;相互作用

一、文学史学习及作品阅读的重要性

从1917年五四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三十年时间在文学史上属于现代文学时期。“现代”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指这一时期文学“现代性”的发展。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化与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相适应,并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思想的现代化方面,文学更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这三十年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西方新思潮﹑新文学的启迪下,产生了改革文学以唤起民族觉醒的要求,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郁达夫“零余者”对青年人的反映,老舍笔下的市民众生形象,艾青扎根“土地”对祖国的呼唤……众多作家与他们的作品,诉说着对时代、对历史的思考,构成了这一伟大的时期。

文学的现代化自然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同时,作为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文学也与传统文学存在着深刻的血肉联系。而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受到西方与东方国家文学的深刻启示与影响,也是一个无须回避的事实,与世界文学的血肉联系正是现代文学性的一个重要表征。[1]因此,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对我们了解中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条件、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二、在学习过程中文与史的结合

1.现代文学史对作品阅读的启示

学习现代文学史对于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好处有二。

其一是帮助更好地了解作品写作背景。三十年现代文学三个时期的时代背景都有所不同,文学发展也逐渐深化并带有时代特点。《子夜》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来到上海躲避战乱,吴老太爷深受撲朔迷离的都市景观的刺激而猝死这一情节使我震撼,“去罢!你这古老社会的僵尸!去罢!我已经看见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间很快地很快地在那里风化了!”[3]吴老太爷之死这一情节是对古老封建礼教的讽刺。只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通过翻阅文学史,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历史上是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蒋介石继 1927 年叛变革命掀起内战之后,1930 年 4 月又掀起南北大战加紧围剿,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也直接影响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国外资本注入,军阀政府无力保护民族工业,加之封建势力的影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破产是那个时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必然命运。了解了创作背景之后再次阅读,能看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三重压迫下必然走向灭亡的结局,便体会到了吴荪甫这一类民族资本家身上深深的悲剧性。

其二是帮助更好地把握作者思想历程。从1917年到1949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作家的思想也经历了逐渐更新深化的过程。20世纪20年代,在文学上各种文学思潮涌入并风行于中国,而社会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劳动人民仍受到层层压迫。丁玲关心下层社会女性婚恋的矛盾心理与感情宣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描写的女性便是渴望冲破封建礼教,争取独立自由的形象,富有革命性。到了20世纪30年代,丁玲加入了“左联”,逐渐尝试脱出描写知识阶层的老路,转而试写表现工农大众的作品。《水》将视角投向自然灾害中的受灾群众,体现出对底层穷苦大众的深深关心和同情。20世纪40年代,丁玲在解放区延安掀起了一股革命现实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要求文学为革命发挥积极作用,强调文学真实反映生活。1948年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相比以前的虚构方式更加真实,丁玲运用自己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艺术创造力,完成了这样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2.作品阅读对现代文学史学习的作用

既然现代文学史的学习和作品阅读的作用是互相的,那么阅读文学作品自然有利于现代文学史的学习。一部部意义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构成了文学史。倘若仅仅通过课本,笼统地了解、学习现代文学史,那么印象一定是不够深刻的,体会是一定不够丰富的,效果是一定不够好的。但这一现象的确存在于许多学生之中。亲身阅读作品对学习很有帮助,以老舍为例,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更深刻地认识“五四”精神。

鲁迅说:“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4]思考人的价值,展现人的现实处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探讨的核心问题,是老舍作品的基本主题之一。《月牙儿》和《骆驼祥子》刻画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少女“我”想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不愿踏上母亲的路。她虽秉持“恋爱神圣”的思想,却因无法经济独立,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小福子的悲剧成因有所不同,她是这个社会最底层最脆弱的受压迫者,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因而,呼唤女性自我意识的回归,实现自我价值,不仅是女性群体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这是老舍 “五四”时代精神在女性观中的体现。“国民性改造” 是老舍作品的另一基本主题。《骆驼祥子》中的车夫们平日里分头拉车挣钱,各自为政,彼此间没有建立起同伴友谊,互相排挤。狭隘的个人眼光观阻碍了他们社会地位的根本性转变。祥子的悲惨结局是个人奋斗失败的缩影,不愿转变思维方式的“祥子们”在旧社会难寻出路。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瑞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文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73.

[3]茅盾.子夜 [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7.

[4]鲁迅.鲁迅杂感选集[C].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

3784501908207

猜你喜欢

相互作用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隧道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
黄酮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强度衰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研究
文学作品与数学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