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交流已成为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向前发展的第三支柱

2021-03-08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龙门石窟东盟国家文化遗产

2020年12月8日下午,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中国广西桂林市举办。本届论坛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广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经验,探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融合发展的形式及路径,展望中国与东盟开展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的愿景。

柬埔寨文化与艺术部大臣彭萨格娜:本次论坛为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文化专家提供了极佳的机会,我们共同分享保护、保存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最佳实践经验。同时,我们之间的人文交流也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向前发展的第三支柱。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中方愿同东盟国家携起手来,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为中国—东盟文化的共同繁荣,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齐心协力、共同前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希望通过本届论坛,能在电影作品、文艺创作、艺术教育等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努力构建文化旅游领域开放合作的新平台、新空间、新业态,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广西力量。

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田青:中国有句古诗“君在长江头,妾在长江尾”,虽然谁都看不见谁,但是由于共饮一江水,却有着共同的文化。中國和东盟有澜沧江、湄公河,这样一条大河使我们许多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未来,我们要加强石窟的保护利用,发挥龙门石窟的时代价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和促进文明交流互建注入我们龙门的力量,贡献龙门石窟的智慧。

广西博物馆副馆长、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熊昭明: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我们也乐意和东南亚国家一道秉承和平友好的传统理念,共同谱写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老挝琅勃拉邦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副主任森通·略扬:文化遗址与发展活动息息相关,居住在文化遗址当中的人们都希望能过上好生活,所以我们希望保存现有的建筑,虽然我们面临挑战,但是我们会通过有效沟通方式去解决这部分的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主任何培斌:希望我们能够通力合作、相互帮助,在中国和东盟之间建立一种亚洲价值观,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共同的遗产。

永新华韵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执行董事、中国文旅康养度假联盟副理事长张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担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使命,如何进行文化内涵挖掘,如何更好促进中国与东盟服务、旅游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是需要我们长期思考、实践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龙门石窟东盟国家文化遗产
本期导读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初探中国四大石窟艺术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分析洛阳龙门石窟旅游的问题及对策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