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川:全域“整装”凸显乡村风韵

2021-03-08袁麒麟

重庆与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南川人居整治

袁麒麟

提到农村,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都是青瓦土墙、圈舍遍布、泥路纵横、尘土飞扬的画面。但在重庆南川,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走进南川乡村,就如同走进一幅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风情画卷。灰瓦白墙的农舍规划有序,整洁干净的道路延伸至每家每户。南川大手笔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追求村容整洁“外在美”的同时,不断提升以社会新风为核心的“内在美”,形成了一村一景、百村百态的乡村风韵。

环境净化:浓妆淡抹总相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一场转气质、增颜值、添价值的全域“整装”。

作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类区县,南川秉承“乡村即景区”理念,在规划示范上出新,在环境整治上求美,在长效机制上破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村向镇拓展,构建景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格局。

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难题,南川将全镇184个行政村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大类,分类规划,科学划定生态、生活、建设空间,合理布局村级建设用地,有效引导村民聚集点、乡村旅游服务点、康养体验点等选址,形成可借鉴、能复制、易推广的整治经验。

“1233”,这组如同密码一般的数字,是对南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诠释。与这组数字相对应的,是南川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奠基的深刻认知,以“五沿带动、全域整治”为示范带动的两大抓手,以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沟渠塘堰、清理畜禽养殖粪污,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为核心的“三清一改”整治路径和与之相对应的三大保障机制。

南川开展了一场以村庄清洁行动和改厨、改厕、改圈、改庭院、改风貌为核心的乡村靓变行动。区里围绕南部环金佛山、山王坪旅游景区沿线,中部渝湘高速沿线,北部生态农业大观园周边,重点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带动周边的整治格局。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曾是南川乡村的真实写照。这种尴尬的现实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已不复存在。在大观镇金龙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几个垃圾桶,上面标记着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和其它垃圾。每天,村民王道纯料理完家务,总会拿起扫帚清扫庭院。王道纯家曾是村里清洁卫生最差的,现在已是社里的最清洁户。王道纯家的变化,源自村干部的示范和带动。现在,南川所有乡村都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实现了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全覆盖,全区18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治理比例达100%。

由于地区分散、人口众多、收集困难等原因,生活污水治理曾是南川乡村的真实痛点。南川在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系统排查后,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在全市率先实行“一河一策”治理,设立区、镇、村三级河长617名,技改提升乡镇污水处理厂,延伸污水管网。对不能采用集中收集处理的地方,则通过采取“人工湿地、厌氧发酵”等工艺治理生活污水。

厕所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乡村文明的进程。走进村民朱现华家里,打开磨砂玻璃门,便是贴着白瓷砖的厕所,水箱、蹲便器、废纸篓、洗手台一应俱全,与城里厕所并无二样。南川在实施农村厕所改造时,大力推广三格式化粪池。这种化粪池通过厌氧发酵分解,可分层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储存下来的粪肥就是天然的有机肥料。“改厕”改的不仅是群众的如厕条件,也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

随着“6+3”重点任务的推进,激活了南川各地人居环境大比拼的荣誉感、各级各部门大参与的责任感、城乡居民坐不住的参与感,一大批独具风情的特色乡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实现美丽蝶变。

文明进化:美村美景美乡风

美化和亮化是乡村振兴中一篇浓墨重彩的封面文章。南川通过把产业做强、把人居做亮、把文化挖深、把道路搞畅,打造经得起检验的美丽乡村和耐得住品味的诗意家园。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内容,随着一条条旅游路、产业路、便民路的建成,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畅通了乡村“血脉”。全区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4300公里、入户便道369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48处,安装农村公共照明设施9300盏。30户以上的村聚居点入户道路全部实现“院院通”“户户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苦涩与辛酸早已渐行渐远。

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农转城”,农房闲置,“残垣断壁”现象普遍存在。整治农村旧房、清理“残垣断壁”,是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消除“视觉贫困”的必经之路。南川通过探索“财政出钱+群众出力”“群众出材料+政府出人力”等整治模式,3年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144户、旧房整治提升7000户。对清除“残垣断壁”留下的空地,因地制宜打造小品游园、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只是简单的扫干净、码整齐,而是通过文化与景观的双重植入,涵养乡村的希望与未来。南川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设“益心益行”驿站,实施文明实践积分制度,持续开展洁净家园、乡贤议事、知礼明德、志愿服务、家风传承、文明旅游等农村居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依托“道德讲堂”“梦想课堂”“坝坝讲坛”等平台和载体,推动文明乡风融入百姓生活。

“勤劳一日,一夜安眠;勤劳一世,一生幸福”“善待父母,等于善待自己”……在大观镇的金龙村,每家每户院子里都张贴着诸如此类的“家训”,让村民潜默移化地提升文明素养。为根除不良风俗,南川大力整治“无事酒宴”,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公布举报电话,推出限制酒宴的“村规民约”,就酒宴的范围、对象、规模、程序以及違规处罚等达成村民共识,引导和监督村民共同遵守。

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的同向驱动,让南川乡村一步步成了追寻乡愁、触摸乡韵的独特景观与诗意家园。

产景融合:乡村逐梦绿富美

思路决定出路,在南川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再一次得到印证。在顶层设计和创新思维引领下,南川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蜕变,原本落后与凋敝的乡村,一步步变成了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南川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也是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面对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主城扩容的重大机遇,南川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转型的同向驱动,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等,为乡村植入生态发展的绿色基因。

地处主城都市区、坐拥金佛山的南川,森林、河湖资源富集,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为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南川按照“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城区至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建设,打造以“十二金钗”大观园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名片。

在重点发展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各乡镇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景”“百村百态”的特色乡村景致,实现了“一乡一产业”“一乡一特色”的美丽乡村,全区一半以上乡镇已建立起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形成了以大观生态农业园区为核心,一主多辅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休闲农业全域开花,让南川成了不少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地。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的互为支撑、生态优良与生活富裕的相互促进,真正把生态人文优势转化成了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变出了更多的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的美丽实践,正在南川大地开花结果。大观镇金龙村获评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木凉镇汉场坝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观镇等3个乡镇、兴隆金花村等7个乡村旅游点入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级示范榜单。南川书写出了一份展现新作为、促进新发展的乡村振兴答卷。

猜你喜欢

南川人居整治
最美城市“绿化带”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惊听春雷乍响时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重庆市南川区:山隐云深不知处
撮粮之术(下)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