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瘾

2021-03-08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1年2期
关键词:志趣张岱书法艺术

女儿的内省力似乎超越了她的年龄。经常买一杯奶茶喝,在她看来,是一种瘾,一种自我麻痹,借助短暂的味觉刺激并不能够缓解内心的焦虑。我也有同感。今天,社会似乎进入一个快餐文化的时代,吃饭速食,恋爱速配,学习速成……流行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缺乏积累,难以形成底蕴。每个人都生怕落伍于这个善于制造热点也容易遗忘热点的时代,随波逐浪,不敢停留。在这样的时代,多巴胺也容易快速分解,许多陌生的刺激物都消耗人们的注意力。物极必反,一时的游戏快感很快消退,内心里更多的是产生倦怠与无聊。于是乎,人们又惊呼:“低欲望社会”来了!失去了进取心的年轻人,变成了“宅男”“穷充”“丧一代”。

别说是年轻人,就是我们这代人,年近“知天命”,也很少人有定力,大多将自己抛弃在集体狂欢的浪潮之中和浪潮过后的沙滩之上。尤其是网络空间里的虚拟幻觉交织着消费快感,人们在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来不及追寻真相,也没有耐心进行自我批判。一方面越来越媚俗,急于宣泄兴奋的心理,急于获得他者的认同,另一方面越来越失去个性,迷失于集体无意识和精神致幻当中。这其实是对现实的逃避,对自我主体性的消解。

当我们摆脱“奶茶”廉价而肤浅的诱惑,开始内省,就会静下来,慢下来,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建构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让自己更爱这个世界。对自己深沉的爱,对世界深沉的爱,意味着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意味着让人生更美好。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断“瘾”而求“趣”。“趣”,就是志趣、情趣,就是高级需要的满足,就是审美力、创造力的勃发。举例来说,一个人爱好书法,当他能够持久、稳定地发展这一爱好,在读帖识碑、临池摹写中获得快乐,从深化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中体会妙处,就会得到情趣的满足。如果他以研究书艺、成为书法家为志向,则能够得到志趣的享受,确立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这时,人格与书艺合为一体,他的书法创作会反映自己的人格涵养,他的人格形成也会得到书法艺术的滋养。

情趣、志趣的修炼,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曝十寒可以成就。它需要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长时间的磨砺。《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从《韶》乐中感受到趣味,认为《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就超越了感官刺激,忘记了欲望冲突,从而实现了心灵升华,完善了道德理想。读书人常常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警句,也是深得读书三昧。只有孜孜不倦,厚积薄发,才能苦中作乐,苦尽甘来。譬如攀登高峰,徒步到筋疲力尽,还不一定到达终点,但是沿途皆是风景,尤其等到“一览众山小”之时,真的是天高地远,胸襟开阔。立志恒久,用情精深,下过苦功夫、慢功夫的人,见识一定不凡,境界一定不俗,由趣得乐,乐而不厌,更爱自己也更爱世界。

当然,人非圣贤,难免有“癖”。明人张岱写有小品文《祁止祥癖》,这篇文字是写他的朋友祁止祥的。开头一句话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祁止祥这个人,有书画癖、蹴鞠癖、鼓钹癖、鬼戏癖、梨园癖,是个玩家,张岱也是个玩家,两个人情趣相投,所以张岱的“癖”论有感情意气在其中。我以为,人也不能绷得太緊,适度地休闲遣兴,或者借此结交朋友,是为“癖”,只要有益身心都可以倡导。但是,不能够过头,过头就会玩物丧志,甚至“娱乐至死”,是为“瘾”。“瘾”是消极有害的。

猜你喜欢

志趣张岱书法艺术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重阳有感
夕阳晚秋
“zhi”趣盎然话数学
浅谈儿童钢琴弹奏“三趣”
一个人的梦
我看《湖心亭看雪》中的痴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评商震的《另眼看张岱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