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情航天事业,成就无憾人生

2021-03-08吉意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征三号试验场北斗

吉意

钟情航天事业,医生世家

走出科研人

2020年3月9日晚,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入轨。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9次发射!发射现场,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杰欣喜的脸上泪光闪烁。

姜杰于1960年出生于哈尔滨,后跟随父亲来到北京。父母都是医生,父亲为了让她 “继承衣钵”,专门联系了一所护士学校。高考,姜杰的成绩高于重点线40多分。报志愿时,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作出妥协,姜杰执意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的自动控制系。大学毕业后,姜杰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某所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在实验室里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1988年,姜杰研究生毕业,成为某所的一名科研人员,正式接触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她说很幸运。

姜杰参与到了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3个型号火箭的研制工作。1994年,历时8年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飞即告成功,从此,姜杰的命运便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她说:“技术进步必须建立在充分论证、仔细测算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确保火箭上天万无一失。”

精益求精,成就稳如泰山的

“火箭功臣”

在航天科研领域,姜杰走过了一条从副主任设计师到主任设计师、从型号副总设计师到型号总设计师的道路。团队的伙伴们说姜杰不仅科研成果“神”,而且身心素质也“神”,这主要是因为她虽然经常通宵加班,但白天照样精神抖擞地工作。许多同事都说姜杰从来不生病。只有一位同事见过她生病,那一次,姜杰正好在执行一个重大任务,一连几天没睡觉,双眼熬得又红又肿,同事们劝她去看医生,但就是劝不动。最后,他们只好把医生请到发射中心。大伙儿都感叹姜杰特别能吃苦。

由高密度发射带来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长征三号甲遥十火箭发射,首次采用系统性冗余,且研制周期紧张,可偏偏在火箭发射前的关键时刻,一台核心电脑上的3个CPU却无法正常运行。姜杰连夜赶到发射场,开始了对长征三号甲遥十火箭36个小时不合眼的快速“抢救”,终于找到原因——少插了一股线路。最终,长征三号甲遥十火箭精确地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姜杰热泪盈眶:“航天是一项高风险行业,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风险降到零,不让火箭带一丝隐患上天。否则,带来的将是巨大的损失。”

2018年12月25日,伴随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成功入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凭借全年14次发射的全胜战绩,再次刷新中国“单一火箭年度发射数量”的新纪录,其综合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和世界一流水平。业内专家评价,姜杰和她的团队任务适应性强、飞行成功率高、发射数量及发射密度高,是长三甲系列火箭最靚丽的标签。

功勋卓越,航空领域首位

女院士舍小家为大家

成功背后是艰辛的付出。火箭发射多在深夜,发射成功后,不管多晚,姜杰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指挥大厅。她说:“我要仔细分析火箭的飞行参数,总结得与失。”30年来,她最熟悉的地方就是火箭厂房、试验场和发射地,忙起来时,她的时间安排得以小时来计算。2015年12月7日,姜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航天领域的首位女院士。此前,她还获得首届航天功勋奖。

2019年4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4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它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发射次数过百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团队成员一片欢呼!姜杰也异常兴奋。

由于常年出差,又忙碌在试验场,而且连续三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姜杰显得更加繁忙。她觉得对家人有着太多的亏欠。好在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都很支持她的工作。在试验场时,姜杰每次都对自己说:“火箭发射成功后,一定回去多陪陪家人。”可是,一接到新的任务,她就将自己的承诺抛在了脑后。

“2020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仍然很忙碌,全年预计执行10次左右发射任务,包括北斗工程、高分工程、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商业发射等。我将为此作出不懈努力!”姜杰,这位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张甫卿摘自《现代妇女》2020年第11期/图 槿喑)

猜你喜欢

长征三号试验场北斗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汽车试验场噪音试验路吸声系数研究
北斗时钟盘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近海海洋仪器试验场微波通信系统构建与测试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无人系统试验场开放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孝感汽车试验场获交通部认可汉阳所业务不断延伸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