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事象之上的文学性审美超越

2021-03-08陈振华

安徽文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米店国统区事象

陈振华

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就是因为其文学性的存在:语言的优美、结构的精妙、形象的鲜明、情感的真挚、想象的不羁、虚构的魅力……每每引人入胜。雅各布森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种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小说是当今文学最引人关注的体裁,自然莫能例外。然而,现在诸多写现实或历史的小说,因为过多黏附在现实或历史的事象之上,追求表面的真实,缺乏文学性和审美感染力。《春风吹》作者谢方儿显然意识到小说不能仅仅停留在现实本身,而是应该贴近现实的飞翔,以丰富的文学性完成对历史事象和真实的审美超越。这篇小说,改变了作家既往多侧重历史故事的叙事模式。

首先,小说的叙事聚焦匠心独运。小说摹写的是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绍兴民众的生存,作家将聚焦点锚定于泰升米店,这样的叙事选择是独具眼光的。民以食为天,米店的浮沉就是反映战时百姓生活和阶级情势的风向标。小说没有写国共力量的正面对垒,而是借助捐米事件,揭示“国统区”革命形势的内在汹涌。如果将米捐给了绍南武工组而被当局得知,米店老板胡春风的小命可能不保。如果不捐的话,各方传来的消息,革命形势发展得非常快,米店的存米也有可能被觉醒的民众暴力“洗劫”。如此情境之下,泰升米店黄底黑字的旗帜在风中飘摇,失去了昔日居高临下、傲视小街、不惧风霜雪雨的神采。店主胡春风的命运也在战争和革命的大时代中彷徨无措。米店的去留面临着最终的抉择,胡春风的命运也被裹挟进历史和时代的潮流,身不由己。小说以大时代小人物的命运为视角,侧面反映历史的风云激荡,贴近曾经的历史真实,但又没有局囿于历史存在本身,而是基于现实进行了大胆的虚构,超越了具体的事象而抵达了历史的本质。这正好印证了作家创作谈里所说的:“我非常喜欢博尔赫斯说的一句话:‘小说无非是梦的引导,从而消解了现实和虚构的对立关系。”在文本中,写实与虚构取得了较好的统一。

其次,小说的叙事氛围营造充分。文本的开头描摹米店的油布招牌迎风招展,在店主胡春风的眼里,这个招牌就是战场上飘扬的“帅”旗。好景不长,在后续的情节中,这面旗帜就中途掉落,被行人踩踏。小说临近结尾,这面旗帜被破门而入的“劫持者”撕成两半,塞进胡春风和马阿寿的嘴巴里。尤其是文本的最后,当胡春风走出大门,抬眼看见高举的空竹竿时,他说,该换旗了。可见,这个招牌旗的命运就是人物的命运,就是历史的深度隐喻。小说以招牌旗的临风飘扬始,以招牌旗的凋落和空竹竿終,这面旗子为小说营造了动荡、诡异、错综复杂,又具有历史沧桑的叙事氛围。不仅仅作为叙事核心意象的招牌旗对气氛的营造,小说里面对“湿热的风”的描写,老鼠吱吱声对胡春风的困扰,米店的老藤椅和胡春风的芭蕉扇等,也对小说的叙事气氛营造形成叠加效应。此外,小说里面绍南武工组、抗暴游击队在文本中并没有正面现身,他们的存在和影响都是胡春风道听途说中得来的消息。马阿寿的哥哥马阿木和这些组织到底是何种关系也没有最终明确,胡春风到外面探听消息和一个像马阿木的人遭遇,又被小说描绘得恍兮惚兮,这样就更增添了革命到来之前的不安气氛。这般的气氛营造不仅凸显了主题,也更加丰富了小说的文学性审美意蕴。

再次,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时代的动荡不羁,带给人们命运的漂浮无依,并深刻影响到“国统区”民众的精神心理。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出彩。文本通过多种方式刻画了胡春风的心理。比如环境氛围对心理的影响。米店里凡是非人声在胡春风耳朵里都幻化成了老鼠的叫声。这是因为他父亲死于老鼠对米店的祸害引发的公愤,因此他的心里一直徘徊着阴影,成了压抑的心病。在和马阿寿周旋的过程中,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文本进一步揭示了胡春风的心理变化。他得知马阿寿的哥哥马阿木和绍南武工组或许有关系时,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也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当马阿寿要他把米店的米全部捐出去时,他的反应可谓十分强烈,举止可以见出他内心的愤怒和不甘。在去警察局他侄儿胡多强那寻求对策的过程中,在派小伙计阿桂去警察所探听消息的举动中,在自己不放心亲自出门探听外面局势的时候,他内心的紧张、惶惑都有细致的描画。在局势不甚明朗的情况下,他首鼠两端、顾此失彼、进退失据与瞻前顾后的心态以及沮丧、懊恼和无奈等心理症候被表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不仅仅是店主胡春风,还有马阿寿、胡多强、阿桂等不同社会角色的心理也在小说中得以不同程度的呈现:马阿寿的察言观色、得寸进尺以及深藏不漏;胡多强的外强中干;阿桂的耿直等。他们都是大历史中的普通人物,各自闪转腾挪也跳不出大历史的逻辑,但他们错综复杂的心理是对时局动荡的多维反映,以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症候去映射外部世界的风雨飘摇。

《春风吹》小说的命名当然具有隐喻意义,隐喻阶级革命的春风开始吹拂“国统区”的绍兴。小说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明一暗,明暗互补,相得益彰。明线是马阿寿到泰升米店借粮,胡春风疲于应付,围绕着是否捐米展开的周旋。暗线是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和阶级斗争烽火,正一步步地蔓延到绍兴的大街小巷,以及那些革命势力的不时隐现。两条线索并行交叉,建构了扑朔迷离的时代情势,形成了特有的审美张力。较短的篇幅,涵纳了较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以令人赞赏的艺术完成度和文学性赋予了文本良好的品质。

责任编辑 张琳

猜你喜欢

米店国统区事象
父亲
高米店北B1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民国后期国统区选举诉讼程序研究
地理事象运动与分布的教学把握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
梅山信仰民俗事象:“游船”——收瘟摄毒及其它
丰裕米店那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