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过程中桂北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探究—以桂林市熊村为例

2021-03-08陈宇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文化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村落景观村民

陈宇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许多传统村落被大规模拆迁或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许多建设者不注意保护其原始风貌,过于强调建筑功能现代化、统一化,大部分传统村落的房屋建筑文化正逐渐消失,变成了统一的样板房,变得千篇一律。同时由于乡村经济不发达导致青年人口外流、乡村空心化等问题,成为制约乡村发展与破坏传统村落保护的因素之一。“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如何借助得天独厚的景观条件与政策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传统村落景观如何更好的得到保护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传统村落的概念

所谓的传统村落,就是历史文化村落。是指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蕴藏着独特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研究价值、科学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社会经济价值,而需要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景观,它们是古村落居民的“活化石”,它们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精髓,表现的是一种空间记忆,是不可再生的。

三、熊村传统村落景观

(一)熊村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

1.熊村的地理环境。熊村隶属于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距离桂林市约30公里。村落建筑由平地向山丘缓伸,两条河流绕过村落,两条小溪穿过村落,村落外围是农田。村落在古时候曾开渠引水,形成“半村水景半村山”的村落格局。

2.熊村的历史文化。熊村古村落是湘桂古商道上保留下的古圩之一,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保留着它原有的古朴。熊村始称“熊村”,后又称“雄村”。这是一座曾经兴盛百年的水路枢纽古镇,有着古老的街道、六巷九井、明清建筑旧房、十多座庙宇以及相对保护较完善的湖南会馆、江西会馆。村落鼎盛时期在明清时代,车马喧器、货物琳琅,贾商云集、人声鼎沸,直至铁路开通后开始没落。

(二)熊村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街巷。熊村的街道迂回曲折,曲径通幽。全村共有六条巷道,其中大部分铺路材料为石板或鹅卵石。

拱门。拱门都建在石阶上,拱门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分作为神社,下部分作为交通通行。每道拱门都刻有名称,如今保存较好有“天向门”“紫气门”“人寿门”等。

建筑。熊村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大部分是叠梁木架结构。加上青砖外墙和黑瓦,拥有流畅的线条,属于小巧玲珑的建筑。

桥。熊村的桥有很多。其中广为流传的是由九块大青石构成的九龙桥;据说,这是清乾隆皇帝走过的石桥。

小溪。在熊村长街,有小溪穿过村落。村民在门前搭青石板,溪水也曾作为村民洗衣洗菜的生活用水。

“文革”标语。老建筑上有许多见证了历史的“文革”标语。标语的书写十分讲究,许多村民将自家房门改造成“改革宣传栏”。古老的街道,加上斑驳的标语,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者”。

河南会馆、江西会馆。这两个会馆是熊村目前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圩客栈。虽然已经没有昔日的繁荣昌盛,但它们仍然蕴含着一种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成为一块与现代文化并行不悖的文明基石。

(三)熊村的景观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

1.熊村的景观现状分析。熊村的景观可以分为农业景观、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三大部分。其中,熊村的农业景观有水利工程、土地形态、农业设施、养殖和农作物的形式;代表有农田、山坡、水渠、小溪、蔬菜基地、家禽圈、水车等。熊村的文化景观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形式大部分体现在熊村传统建筑的构造和空间形态;隐性形式则主要体现在熊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方面;可以体现熊村文化景观的是熊氏祠堂、村庄布局、村民建筑、村规村约、风俗习惯等。生态景观对村落景观的整体形态,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作用。熊村的生态景观包括有地形地貌、气候、生物种类、土壤质量等。

2.熊村的现存问题分析。2012年,熊村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当地政府对熊村采取了一些保护开发措施。改善村落里公共厕所的环境卫生,对断壁残垣的万寿宫、江西会所和湖南会所进行结构性修复。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角度分析,熊村景观现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村落景观历经沧桑,破损严重。熊村的传统建筑景观受损严重,有部分建筑物已经出现倒塌的现象;村里的石板路变得坑坑洼洼。第二,文化景观稀少。村落里很少有关于熊村的历史文化、民风习俗的介绍,仅有的几个宣传栏也变的破烂不堪,景观墙和文化墙几乎没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相对薄弱,展示形式不够丰富多彩。第三自然生态景观被破坏。村落环境管理存在问题,村内的小溪严重污染,溪水浑浊;闲置空房用于圈养家禽,村内出现脏、臭、乱的的情况,环境保护意识较弱。第四,人口流失和空心村状态。实地考察中发现,熊村大部分的青年已外出务工,有能力的村民已移居外地;村民大部分也都迁至水泥砖砌的新村,留在旧村的多为老人。

(四)熊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建议及未来规划

1.熊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建议。熊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凭借熊村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农业景观的设计,可以发展为“可居可游”的传统村落。在熊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原则:第一,保护自然,适度开发。在村落景观营造中,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结合“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通过设计熊村的生活实用的景观,可以缓解自然环境与现代生活功能的冲突。例如:村中的大树设计成树池兼休闲座椅、设计改造村民饲养家禽的空间、增设分类的垃圾桶等。第二,全民参与,共同打造。若想做好熊村保护和发展工作,就应该让村民积极参与,共同探讨、设计、打造,让村民具有归属感和成就感。通过设计、张贴熊村的文明公约、标语等形式,进行意识层面的教育,进行“热爱熊村”的情感熏陶。第三,立足本土,充分设计。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的文明是不同的,这就是地域的独特性。可以立足熊村的文化特色,充分利用本地景观的特色和亮点进行设计。例如,以繁华的古圩为主题,以古代铜钱为元素,设计景观小品、城市家具等;还可以进行商铺仿古设计,运用现代材料,仿造明清时期的商铺。通过环境氛围、仿古设计,可以将优秀的文化遗迹发扬,同时让它们得到保护和尊重。

2.熊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未来规划。对于熊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可以分为核心保护区、景观风貌协调区、周围环境控制区进行设计。以核心保护区为中心,即熊村的旧村,可将传统建筑设为重点保护对象,进行保护、维修,其功能可用于旅游、展览、研究等。景观风貌协调区建设主要具有明清特色的现代建筑,用于村民居住、开发旅游景点、建设特色民宿等。周围环境控制区可用于衬托核心景观,从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到控制周围用地规划;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熊村,辅以烘托的作用。

拥有着古老历史文化的村落,它的生命力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它们肩上有“振兴”的使命。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传统,面向未来”。这样才可以不断增强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猜你喜欢

村落景观村民
景观别墅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