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方式研究

2021-03-08张迎春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山东枣庄277160

文化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英美要素

张迎春 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山东 枣庄 277160

一、英美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现状

自19世纪以来,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学借助多元文化形式的有效融合,具备了更具现代化特征的表现体系,在国际化发展历程中,展现出中国所独有的文学价值和文学主张。不过,英美文化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影响了中国文学深层次上构建中国式话语的发展进程,因此,在分析英美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的转化过程中,应当从更为多元的角度,来了解英美文化的影响方式,并寻求通过正向引导的策略,来完成英美文化影响的有效转化,使之能够继续成为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动力源泉。

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表现形式、思想内核、多元展现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增长。加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持续推进,也要求中国当代文学做出有效的探索和创新。因此,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并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文化在兼容并蓄方面的突出特色,拥有了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也迫切需要能够获得更多的动力支撑,以便于在新的发展历程中展现出更高的发展成效。

二、英美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方式

(一)消费式影响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类型多种多样,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依托于传统的文学积累,能够实现在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创新。然而,受到特殊历史事件影响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作用,中国当代文学在继承传统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英美文化元素。这些元素的引入,往往是基于英美文化所代表的先进市场机制和消费机制,英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依托于先进的出版机制,完成了对创作者、出版者、阅读者三方的有效调动,实现了文化红利的均衡分配,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拥有较强的发展活力,依托于文化消费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对中国当代文学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剧烈的,也是非常客观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路径,而在这一路径基础上,中国当代文学必然会显现出更为明显的英美文化印记,进入到相互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从长期的发展结果和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调查中,都能够直观发现,消费方式包括出版方式、稿酬方式、改编方式、购买方式等正在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改变了许多创作者的发展思路,也切实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这一影响具有较强的正面意义,对于改进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生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基于传统文学而形成的当代文学发展生态,在接受消费式影响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对这一影响进行有效的转化,使之具备显著的中国特色,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保持本土活力和内生活力。

(二)交互式影响

英美文化是20世纪和21世纪的主流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源源不断涌向其他国家的闸门”[1],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切实影响了当代政治、思想、哲学、艺术、文学等领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东亚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传统中华文明的重要呈现载体,必然与英美文化产生深层次的交互和沟通。这一过程不仅表现为中国当代文学形式和类型的大幅调整,也表现为在思想层面的深度融合,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调查中就可以发现,包括英美宗教、政治、文化、社会、思想等众多要素在内的英美文化要素体系,已经与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紧密联系。大量作品中对于英美文化及相关要素的描述,都在改变着创作者和阅读者的认知,这一影响的负面效应比较突出,尤其是在中西方发展不均衡,存在显著社会形态差异的情况下,一些取向性不正确的文化要素,显然会对当前的和谐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文化之根系乎人,文化的目的则是为了人和人自身的价值重建”[2],因此,必须要能够形成一套正确的文化交互机制,确保正向要素的有效引入,“才能坚持中华文化之根本,才能确立国人的价值观”[1]。

(三)替代式影响

替代式影响是一种英美文化影响其他国家文学发展的主要影响方式,不仅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英美文化的替代式影响,在其他地区和国家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在文化传播领域展开了激烈的没有硝烟的战争”[3]。所谓替代式影响,就是英美文化中关于基础性要素的描述,替代了具有显著本土特色的描述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和表现张力,加速了同质化的发展过程,限制了多样性的有序推进。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就可以发现大量引用英美文化内容对传统社会场景进行表现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对这些现象的描述过程中,传统的道德、礼仪、诚信、仁孝等文化要素,被英美文化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替代。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已经很难还原最真实的中国社会面貌,反倒是让读者认识到一种似是而非,基于英美文化话语方式的抽象情境,这显然背离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难以凸显中华民族在文学艺术层面的独特主张,既不利于自身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世界文学多样性生态,因此,替代式影响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应对英美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的创新建议

(一)健全文学市场机制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健全的市场机制,是保护相关各方有效均衡分配文化红利的根本所在。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文学市场应借鉴英美文化区域的成熟文学消费机制,对现有的市场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构建完善的文学市场机制,以文学市场的多元服务来为创作者、出版者、消费者及相关各方提供平等的平台,借助相关各方需求的灵活匹配,加速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当前中国文学市场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完善的市场机制,不仅能够保护出版者和创作者的利益,还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一个平等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挖掘更多元的创作作品,使中国当代文学具备更强健的生命力。

(二)增强文化要素交流

在面对英美文化要素所带来的正向影响和反向影响时,中国当代文学应当秉承主动发展、深度交流、协同共进的基本原则,通过文化层面的深度交流,来还原现代化发展的基本逻辑,进而借助深层次的文化要素交流,促成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的正向发展,共同加速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速率。在实践的推动过程中,中国创作者应通过文学作品,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关键文化要素的差异进行展示,借助国际化的视野,通过中西方文化形象的深刻挖掘,让读者能够透过中西方文化的对照,了解彼此的差异,进而在基础层面实现有效的共鸣,最终完成中国当代文学高品质发展。

在加速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要素的交流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应从传统的家天下文学理论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学的养分,站在全球视野下,对更为广阔的世界蓝图进行深度的挖掘,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在包容层面的独特文化主张,通过各种文化要素的兼容并蓄,来构成以世界为基础的新生代中国文学作品。这一发展思路与中国当前社会中经济的整体发展状态高度一致,也符合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基本文化主张,更能够展现中国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新选择,还能够有效消除英美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更多读者能够在宏大的世界视野下,发现文学要素的是与非,黑与白,对与错。

(三)凸显中国文明特色

在应对英美文化所带来的替代式影响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必须要能够以中国特色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明的深层次挖掘,从而彰显中国的独特性,进而构筑一个能够展现中国文化特点的文学发展序列,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中国当代文学感知中国的独特魅力。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既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的文明历程进行回顾,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读者能够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中国文化的深切感知。同时,创作者也可以对中国近现代,尤其是当代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度解析,用具有中国发展特点的文学作品来展现当代中国人对于传统文明的继承与发扬。除此之外,创作者还可以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为切入点,对英美文化、中国文化以及更多相关文化进行综合运用和表现,让中国文化能够融入到特定的文化生态中,展现自己的蓬勃活力。

四、结 语

在英美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中,消费式影响、交互式影响和替代式影响是三种主要方式。这些影响方式,切实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路径,既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跃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应立足我国发展现状,主动推动文学市场机制的健全,为文学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激活文学发展的内生活力。同时,中国文学创作应注重主动的文化交互,通过英美文化要素与中国文化要素的对比、融合与升华,来消除英美文化中的不良影响因素,展现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面貌。此外,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发展特色的凸显,能够在持续的推动过程中,展现具有中国传统文明特色和中国当代文化特色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能够通过中国当代文学,感受中国文化的独到之处。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英美要素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也谈做人的要素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