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

2021-03-08林衍盛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时代教育

林衍盛

(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当前,我们正走在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变的伟大道路上,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阔步前行。然而,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胜利。2020年2月份以来,我们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疫情防控战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在这场抗疫大战中,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抗疫中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增强青年斗争本领,培育时代栋梁。

一、新时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情怀转化为报国行动,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重任终究还是要落到青年一代手里,因此,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在青年学生中间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加强理想信念和历史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渊源、现实逻辑和未来指向,增强青年学生辨别是非、抵抗思想侵蚀的能力,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融合起来,牢固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逐渐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

2.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由之路

党的执政根基在群众,人心向背决定党的生死存亡。青年学生是群众中最为活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消息“灵通”,易于接受新事物,也易受影响,他们能影响现实也决定未来。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扩大青年群众基础,才能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清党的领导与国家兴亡的历史和现实逻辑。同时,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青年群体更加全面、准确了解党情、国情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现实需求,实现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3.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缺钙。”[2]在青年学生中间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报国意志,增强斗争精神,勇于面对人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挑战。奋发向上,刻苦学习,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担当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栋梁之才。

二、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1.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与我们存在根本性的对立和冲突,他们时刻都没有放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当前,我们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在迈向世界中央、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打压和遏制。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在于青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多种方式对我们青年进行思想腐蚀,他们利用文化渗透的方式,在电影、电视、杂志报刊以及互联网上,极力宣传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企图消解我们青年的集体意识,使其沉溺于享乐之中。他们想方设法否定和歪曲我们的历史和英雄人物,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混淆视听,企图消解青年的历史意识和荣誉感。

2.来自移动互联网负面效应的挑战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具有许多负面效应,给当前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网络具有“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特征,而青年学生群体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思想易受影响,观念易被误导,许多青年学生在接触大量网络信息之后,政治意识变得薄弱,是非观念变得混淆。网络具有“去边界化”特征,容易使学生淡化家国意识和情怀。同时,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西方国家也利用网络编造、传播反面信息和言论,甚至编造谣言、煽动反动舆论等,把青年学生当做他们意识形态入侵的工具。

3.多元社会思潮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体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的思潮。”[3]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滋生于网络土壤,在“后真相”情境下愈发严重的网络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等错误思潮。这些思想正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主流价值观念的树立和传播,这也是当前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4.青年身心发展的挑战

当前,我国青年学生群体以“00后”为主,从家庭结构上看,独生子女偏多,他们自小备受呵护,甚至溺爱,养成了过度依赖家庭的心理特征,自立自强意识有所缺乏。从物质条件上看,大部分青年学生都生活在相对优裕的环境中,养尊处优的较多,艰苦奋斗意识不强。从生活方式上看,“00后”青年学生群体生活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可以说是无人不网,人网合一,网络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生活、学习、娱乐和交往的主要载体,进而也养成了他们过度依赖网络,甚至沉溺于网络的不良习惯。从心理状态来看,“00后”青年学生群体广受“佛系”思想影响,理想信念意识淡化,拼搏奋斗精神减弱。青年学生群体在其身心发展上所展现出来的这些问题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4]

(一)高屋建瓴:切准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方位

经历了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国进入了由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冲破艰难险阻,朝着民族复兴的梦想不断前行。新的时代也赋予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内涵、新特征、新方位。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群体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把准时代方位,引导青年认清时势,明确责任。

毛泽东曾提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5]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然是处在一定历史方位下进行的。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和强大,想方设法对我们进行打压。进段时期美国挑起贸易战、包括之前对中兴、华为公司的打压,都暴露出他们扼制中国发展的企图。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世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变的更加复杂。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乃大势所趋。我们要汲取近代以来民族斗争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把准新时代历史方位,引领青年学生认清局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恐怖主义、社会动荡、经济疲软,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而我国通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平稳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当前,我国已是世界制造中心和第二大经济体,在5G、航空航天、高度铁路、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越发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信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引领青年学生认清新时代的发展大势,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正契合时代发展之需。

(二)铸魂育人:把握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涵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上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越发频繁,长期受到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和恐怖主义的困扰,经济疲软。从国内形式上看,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增长,社会安定和谐,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日益显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意图扼制中国的发展,想方设法打压中国,挑起各种争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也有了新的内涵。

1.引导青年学生树牢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从十九大的报告中,我们知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地说就是引导青年学生科学认知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实现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思想上的清醒,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要做好思想上的引领。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同以往的特殊性,他们善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想法,善于把网络作为学习、娱乐、交往的工具。要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必须要从网络下手,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网上建立思想教育主阵地,积极开展贴合青年学生群体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

2.增强青年学生辨别是非的选择能力

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各种渠道造谣、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历史功绩,意图腐蚀我们的青年,推行“和平演变”,扼制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负面效应也越发显现出来,许多企业、团体和个人金钱至上,利益熏心,做出了许多违反公序良俗甚至违法犯罪的事情,给青年学生造成了迷惑、诱惑,许多青年学生身心受到巨大伤害。因此,增强青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有效抵御各种诱惑、识别多样的陷阱也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应有之义。

增强青年学生辨别是非的选择能力,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及时做好思想引导和答疑解惑。要主动出击,对各种突发的国内外事件及时作出回应。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群体事件。

3.培育青年学生坚强的斗争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6]中国的今天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的明天也要靠奋斗来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与阻力,没有坚强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技术,是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

青年学生群体以“00后”为主,他们中大部分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裕的家庭,较少经受磨难和挫折,“佛系”心理在他们中间还有不少“市场空间”,不少青年群体还存在依赖心理过强,自立精神不足,竞争意识弱化等问题。青年学生体现出来的斗争品格不足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改变。积极培育青年学生顽强的斗争精神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培育青年学生的斗争品格,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家庭角度来讲,更多地让青年学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让其对自身的行为选择承担必要的后果,在其遇到问题,碰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们独立去面对和挑战,培养其独立性和斗争能力。从社会角度讲,给予青年学生更多的关注,给他们提供更多锻炼的平台和机会,积极营造氛围,引领青年学生自立自强,脱颖而出。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完善各种机制措施,在学分分布、课程设置、课外实践等环节,更多地体现社会参与度和社会实践内容,鼓励青年走入社会,把握时事政治,增强分辨能力,提升竞争意识和紧迫感。

4.厚植青年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首先要树牢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人民冲破艰难险阻,建立了新中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任人欺负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彻底改变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转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审时度势,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又迈上了新台阶,朝着世界舞台中央阔步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日可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首先是培养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敬爱之情和绝对忠诚的信念。厚植青年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要培育他们对祖国的真心热爱,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丽山河,要引导青年学生认真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长河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开拓创兴:增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成效

与时代和环境一同发生变化的青年学生群体具有新的特点,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开拓创新,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新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功能

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化、精细化建设。课堂作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理应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让青年学生学习历史文化、时事政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念,激发青年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发展。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们正面临着来自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青年学生课堂教育内容上,要注重系统化和精细化建设,把道理和要求讲透,让青年学生有明确的行为指向。

2.创设优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增进青年学生爱国情感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环境可以塑造人,改变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重视环境的作用,积极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增进青年学生爱国情感。

要积极创设优良的校园环境,青年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班级、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是他们最主要学习、生活和娱乐场所,要把这些场所打造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积极把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其中,在室内装饰、电子显示屏、横幅标语等大力展示爱国题材。校园广播要定时播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题材的内容,营造一种时时可见、处处可感的浓厚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开展爱国题材的学生活动,诸如朗诵比赛、辩论赛、微视频比赛等,让青年学生在参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在活动中加深对党和国家历史文化的理解,把爱国知识升华为爱国情感。

要积极创设优良的网络环境。青年学生是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网络是他们学习、生活、娱乐和交往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深受网络的影响,能否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是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好坏的关键所在。

3.积极拓展社会实践领域,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爱国意识和情感

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感,坚定的爱国意志,并最终上升为报国之行。融主观和客观于一体的社会实践在增进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的功能。

积极拓展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国史国情、时事政治和各项方针政策,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处理事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哲学社会科学课等都涉及到社会实践,要求青年学生自主去探索课程有关内容,通过亲自搜查资料、开展调研、进一步深化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理解,在爱国思想观念上做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大力拓展校园活动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各色各样的主题教育、社团比赛、志愿者活动等,在活动中进一步升华爱国情感,砥砺报国之志。学校要主动介入,组织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在4月15日组织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上,组织开展铭记历史,报效中华主题活动等。

结语: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决策。在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精准把握新时代下青年的特点,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升华爱国情感,坚定报国之志。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时代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