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美术教育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现状与对策
——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2021-03-08郑兴龙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宣传部

文化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美育中华书法

郑兴龙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宣传部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引领下,新疆高校积极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深入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这为传承中华美育精神创造了良好条件。本篇文章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现状,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在美术教育教学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策略意见。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对高校开展美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努力方向,为在高校传承中华美育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给人以向美向善向上的引领,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全面发展的动力。”民族地区的美术师范教育仍然不能适应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新时代美育研究、教育教学的新命题。在高校将中华美育精神融入美术教育教学,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美育精神传承现状

(一)坚持将中华美育精神融入美术教育理论教学

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例,美术教育专业设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学》《美术概论》《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解剖与透视》等多门专业课程。其中,中国美术史、美学、中小学美术教学法等多门课程在讲授中深入分析中国美术及美术教育专业方面蕴含的中国特有的美育精神理念。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按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把中华美育精神贯穿于理论课程与创作实践中,坚持将人格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坚持将《中国美术史》《美学》等课程中蕴含的中国哲学内涵、美学精神及美育理念进行深入讲解,主动对比西方美育思想,通过中西对比,引导学生更深层次了解掌握中华美育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实质内涵。

(二)坚持将中华美育精神融入美术教育实践教学

学校耗资30万余元,专门邀请北京某文化公司根据学校实际,打造400余平方米的大型国学韵味智慧书法教室,先后聘请3名书法专业教师,组织各班级学生每周至少开展2课时的书法训练,结合系统内书法名家的书写视频,示范执笔、运笔,分析讲解汉字的间架结构,从整体到局部解读书法作品,讲解中国书法的精髓。特别聘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博士李逸峰教授为学校名誉教授,先后为师生开展了6场书法讲座培训,讲解书法中蕴含的人文修养和中华文化精髓。在国画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中国画技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美学主张,了解古代文人在世界认识、人格培养、心智启发、美的追求等方面渗透的美育精神,深刻领会中华文化中美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涵。

(三)坚持将中华美育精神融入校园环境氛围

学校设有专业画室7间、书法训练室3间、绘画技能训练室10余间、美术实践技能实训室8间、美术展览厅1处、图书资料室等多处。在艺术楼楼梯、过道设置中国画、书法、剪纸及皮影等文化墙,在文化长廊、图书馆门口、教学主楼门口设置文化楹联,在每幢教学楼、餐厅、宿舍及图书馆的楼梯、过道设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红色革命精神、劝学励志、餐饮文化及法治精神等共200余面文化墙面,展现学校文化氛围和大学精神,专门邀请文化传媒公司精心设计打造文化长廊,对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进行全面重新粉刷。

在新校区楼体设计建造、景观打造、环境营造中积极融入中华美学精神,耳濡目染教育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体验中华文化内涵。每学期分别在师生中组织开展1次书法比赛、三笔字比赛,使师生在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深刻理解文字的结构、造型魅力及书法神韵。成立有晨曦书法社、墨缘文学社等社团,坚持开展书画练习、创作,感受中国特有的审美理念和美学境界,定期举办书法、中国画等美术作品展览,通过社团活动怡情养性、道德教化、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养成内心和谐。

(四)坚持推动科研教学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美育方面科研工作,于2019年底成立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等,为教师深入研究美育特别是传承中华美育精神搭建平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开展美育教学研究,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深入研究新时代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根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遵循美育规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二、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困境

当前学术界对中华美育精神的研究仅停留在重要意义、价值目标、内涵阐释等层面,对其实现路径、评价标准等研究较少,导致实现有效传承中华美育精神还不够深入。因此,真正实现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还需要实践的检验、经验的积累。

三、提出对策意见

(一)推进中华美育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民间美术在民俗习惯、宗教礼仪和经济文化等方面体现了南疆地区的历史发展及民族审美,产生了丰富的美术资源,如木雕、地毯、丝绸等。这些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的传统手工艺鲜明的民族特色,将它们带入课堂,探寻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及精神内涵无疑是美术教学中的绝佳选择。围绕地方美术发展特点,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地方特色有效结合起来,整体编制设计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将地域文化审美趣味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华美育精神的博大精神和独特魅力。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审美需求,以新时代的视角探寻美术教育与中华美育精神的关联性,推动美术教育改革,以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

(二)持续加强中华美育精神研究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等作用,建立研究中心互助沟通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对美术教育在传承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大意义、独特作用和方法途径等进行研究。结合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术载体,如书法、剪纸、篆刻、国画等,对中华美育精神的历史生成、发展规律及内涵特质进行研究,全面深入分析其渗透的道德理论和审美境界,深入剖析其对人格品性的陶冶美化。

(三)积极开展专题培训

组织美术教育教研室、音乐教育教研室、文学教育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挖掘共性美育元素,特别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元素开展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北京援疆、西南大学等对口支援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线上远程培训、线下座谈交流专题培训等,特别是组织加强对中华美育精神教育教学、学科建设规律等实践路径的研究,使中华美育精神在实践教学、学科建设中得以有效传承,并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助推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探索建立高质量美育体系

以传承中华美育精神为主体,探索构建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学科体系建设、美育规律实践和课堂效果评估的育人体系,积极构建人才引进、专题研究、课程实施、创作实践、活动组织等高质量的美育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压茬推进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在审美创作中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提升审美素养水平,推动身心健康发展。

传承中华美育精神,是新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的有效途径。可以预见,新疆高校率先开展中华美育精神传承研究、实践,将有序推动大中小幼各阶段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疆篇章必将是绚丽多彩的。

猜你喜欢

美育中华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书法欣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