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
——基于QCA方法的创新模式研究

2021-03-08艾育红艾迎春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构型动态装备

艾育红,艾迎春

(1.南昌航空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2.江西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创新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自2012年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瞩目成绩,于2018年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同时在研究人员、专利和科技出版物数量方面,均位居第一。尽管我国创新成果数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创新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和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上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因而研究通过何种模式提高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产出仍然显得极为重要。

社会资本是个体或组织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动员的实际和潜在的资源,或指获取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的能力,是重要的非市场因素类资源[1~3]。恰当地运用社会资本对克服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以及提高创新绩效起着重要作用[4~6]。

动态能力被认为是“企业整合、建立与重构内外部竞争力以适应或引导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7],一方面,有研究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运用这种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直接提升企业绩效;另一方面,有学者证实动态能力不同维度在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本能够影响动态能力的累积和提升,从而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8~9]。

回顾过往研究,学者们主要通过回归方法对创新绩效与社会资本、动态能力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只关注部分因素间的影响作用,并未考虑三者之间存在多种条件并发的非线性关系,忽略了社会资本和动态能力为取得良好创新绩效进行的动员、调整与协同。笔者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引入研究中,探讨企业在社会资本和动态能力不同组合下的创新模式。

1 理论背景与研究设计

1.1 理论背景

1.1.1 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 Bourdieu(1980)以资源观为依托,首先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将它正式界定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并认为其与制度化的社会网络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该定义涵盖了组织和个人社会资本的总和[10]。Nahapiet和 Ghosh(1998)是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学者,他们基于网络观从结构维度、认知维度和关系维度等三维度来说明企业社会资本有利于新智力资本的创造[11]。能力观学者则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种能力,是企业和个人通过构建关系网络,获取所需发展资源的能动过程[12~13]。

我国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也日益丰富。张方华(2006)将企业社会资本分成横向关系资本、纵向关系资本及社会关系资本等维度,实证分析了外部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14]。戴勇和朱桂龙(2011)通过对94家广东企业调查发现,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吸收能力对社会资本和创新绩效关系存在调节效应[15]。王国顺和杨昆(2011)根据关系维度、结构维度及认知维度划分内外部企业社会资本,实证结果表明,外部社会资本维度有助于知识识别、知识获取,并通过知识共享和应用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内部社会互动对知识共享存在抑制作用,而基于情感的信任、共同愿景的内部社会资本则有助于知识共享和应用,从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16]。熊捷(2017)等人研究认为,关系强度、信任及共享目标与产品创新绩效正向相关,但社会资本对显性技术知识获取的影响维度不同,同时显性技术知识对产品创新绩效并不明显,建议通过提高关系强度、信任和共享目标来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绩效[17]。朱建民和王红燕(2017)从横向社会资本、纵向社会资本和斜向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18]。

通过回顾社会资本研究我们发现,有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正向影响;也有学者在细分企业社会资本维度实证后认为,部分企业社会资本维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正向关系,但有些维度与创新绩效关系并不明显,甚至存在负向关系。

1.1.2 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 动态能力观是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对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实力的一种理论解释,企业所具有的调整、重构和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有助于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达到维持战略竞争优势的目的。

学者们从多种视角出发来解构动态能力的内涵及构成,从能力视角,Teece等人(1997)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组织完成各种职能及战略活动的能力[19]。Wang和Ahmed(2007)将动态能力划分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分别强调组织内部适应、创新产品和市场开发,以及对外部知识和技术的吸收利用[20]。Teece(2007)对动态能力做了进一步解析,认为其由感知机会能力、把握机会能力与创造机会能力构成[21]。也有学者用过程观来解释企业的动态能力,如把动态能力视作企业整合、获取、重构与释放资源的过程[22]。

基于以上动态能力的不同视角,研究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一直都是动态能力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Teece等人(2012)认为,在环境的迅速变化下,动态能力可以直接带来竞争优势,提升绩效[23]。Makkonen等(2014)对海运、媒体、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动态能力能提高新产品销售比例,反映出其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24]。苏敬勤等(2013)从市场感知能力、多组织协同控制能力、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等3个动态能力维度,实证证明动态能力通过创新战略对产品创新绩效影响显著[25]。吴航(2016)将动态能力划分为机会识别和机会利用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26]。孙慧和张双兰(2018)以高新企业为对象,探讨国际化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动态能力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27]。

从动态能力的研究来看,尽管其概念维度未能达成共识,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具体作用机理还有所差别,但多数学者认为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的维持具有正向作用,它通过打破路径依赖,促进企业惯例更新,适应变化环境,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1.2 研究方法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制造业,是“国之重器”,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体现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了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鉴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选取中国A股上市的高端装备制造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同时,为把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生命周期发展的规律性,选取2014年~2018年五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利用国泰安金融数据库、同花顺财经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万方专利数据库分别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专利数据。初步筛选满足基本条件的上市公司有106家,剔除研究期间,数据不完整、利润亏损及ST股公司数据,最终确定44家样本公司,总共1 320个观察值。根据测量指标,对5年的测量数据选取均值,最后得到44个样本的264个样本值。

笔者旨在通过对比不同企业间的创新绩效来研究社会资本和动态能力的最优组合。传统实证研究的统计方法是基于大样本、最大程度地随机过程[28],以及只能验证相对少数对称因果变量关系的方法。因此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作为研究工具,该运算方法的核心是布尔最小化,它关注的是跨案例的并发因果关系,通过组态分析有效解决非对称因果问题,其实质是通过原始一致性(Consistency)和覆盖度(Coverage)两个参数找出最具解释力的前因构型。同时,文中仅有44个研究样本,相对传统方法而言,是小样本研究,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无法解决效度问题,而QCA技术是一种案例导向方法,不受研究样本数量的约制,适合用于本文的研究。

1.3 变量测度

1.3.1 动态能力。 大多数学者均根据Teece等(1997)提出的动态能力维度作为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即用协调和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及组织重构能力三维度来衡量企业的动态能力。参考盛宇华等(2018)对协调和整合能力维度的测量方法,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其衡量指标[29];借鉴赵凤等(2012)对学习能力及组织重构能力维度的测量方法,选择本科以上员工比例以及资产报酬率2个指标分别进行衡量[30]。

1.3.2 社会资本。借鉴Adler和Kwon(2002)的分类方法,将社会资本分为外部社会资本和内部社会资本[31]。采用马宏和李耿(2014)对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选取企业政治关联、行业关联两个指标度量企业外部社会关系网络[32]。

根据马宏和李耿(2014)的研究,企业政治关联采用企业中董监高的政治关系作为衡量指标,考察其目前或曾经是政府官员任职,及目前或曾经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情况,是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本文只选取最高行政级别进行赋值,然后,对每个成员数值进行加总[32]。企业行业关联选用企业加入相关行业协会的数量来衡量,参考周霖和(2018)的测量指标,设定企业董监高目前或曾经加入工商联或各行业协会为1,否则为0,并对他们的赋值进行加总[33]。

1.3.3 创新绩效。 国内外衡量创新绩效的指标较多,由于本文研究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更具有研究意义,因此采用近五年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作为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

2 实证分析与讨论

笔者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动态能力、社会关系和创新绩效根据相关阈值来进行二分赋值。在赋值标准上,对动态能力和社会关系的5个条件变量及创新绩效产出的1个结果变量进行赋值,选取每个变量的中位数作为赋值标准,将大于等于样本中位数的因素赋值为 1,小于样本中位数的因素赋值为0(如表1所示)。

表1 前因要素选择与赋值

采用fsqca3.1版本,将动态能力、社会关系及发明专利等数据,根据赋值情况转化为真值表,见表2。表2中,将原始一致性门槛值设定为0.9,并为存在0.9或更高一致性的构型在存活列中设置为1,对一致性低于0.9的情况设置为0。选择标准分析(Standard Analysis),进行前因构型识别,分析得出复杂解、简洁解和中间解,同时出现在简洁解和中间解中的前因要素用是为核心条件(用“U”和“~”表示),仅出现在中间解而未出现于简洁解的前因要素为边缘条件(用“U”和“.”表示),得出创新产出的前因条件构型如表3 所示。从表3中可知,所得5个前因条件构型的一致性均为 1,大于0.9的临界标准,说明现有前因条件组合中的均能满足一致性条件,都能促进创新绩效产出。其中,“.”和“~”表示条件存在;“U”表示条件不存在。

表2 真值

表3 构型

笔者将复杂解中具备核心条件的构型进行合并,得出,IC*LC*OC,IC*OC*GR和LC*IR 3种构型,从表4可知,3种构型的一致性均为1,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度。3种构型的覆盖率分别为0.25,0.458及0.291(见表4)。根据核心条件组成的高阶构型,可以将动态能力、社会关系和创新产出的组合归纳为3种模式。

表4 创新产出主要构型

2.1 市场导向型的自主创新模式,即构型IC*LC*OC

该构型的核心存在条件为动态能力的整合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及组织变革能力3个要素,表明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自身动态能力较强的情形下,更愿意进行创新。①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与协调,在实现未来战略上更愿意进行创新;②企业因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而能够充分利用内外部知识,实现显性知识复制多元化与隐性知识创新的多元化,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有利于采用创新模式;③装备制造业企业如果有较强的组织变革能力,意味着企业能够根据外部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调整组织策略及发展模式,也更愿意进行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提高企业绩效。该模式表明,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动态能力强的企业更愿意采用自主创新模式来提高企业绩效。

2.2 政府支持型技术创新模式,即构型IC*OC*GR

政府支持型创新模式,其核心存在条件为整合协调能力、组织变革能力及政企良好关系。在该模式中,政府支持的社会关系起主导作用,企业动态能力居于次要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与政府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良好的政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企业获得竞争性财政补贴的概率,并能及时获取有效政策信息,对自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甚至变革组织架构来适应国家战略要求,生产符合政策导向产品,从而使企业获益;另一方面,政府实施大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程,能将企业纳入有效规划范畴,从而使企业获取关键性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境之下,企业即使学习能力不强,仍有意愿采用技术式创新来实现企业创新绩效。

2.3 行业支撑型的学习创新模式,即构型LC*IR

该构型的核心存在条件为学习能力和良好行业关系。行业协会可以为具备学习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发展平台:①提供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信息,引导企业进行的战略改革;②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及创新平台,为企业寻找关键性知识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和实行战略合作提供机遇,协助企业实现默会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提高企业选择技术式创新的意愿;③提供营销知识和分销渠道,协助企业进行创新成果转化。该模式下,行业支撑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对学习创新模式的选择。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笔者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中44个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 研究了动态能力与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得出市场导向型的自主创新模式、政府支持型技术创新模式和行业支撑型的学习创新模式等3种模式。结果表明:动态能力在不同的社会资本形式之下均可能采用技术式创新。

具备良好动态能力装备制造企业倾向于选择技术式创新。良好的动态能力意味着装备制造企业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整合和重置内部资源,利用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机制,捕获和掌握外部的关键知识和技术,在重大变革面前能通过组织重构,获取竞争优势。动态能力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善于挖掘市场机遇,也更能经受市场挑战,因此企业也更愿意从事技术创新。

政府支持是企业采取技术式创新的重要条件。装备制造业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及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财力、智力及劳力等要素投入,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互动,有助于企业及时获取重要的政策信息和政策优惠,甚至更有机会被纳入政府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中,能够极大地帮助装备企业应对市场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有效提高企业进行技术式创新活动的愿意。

良好的行业平台同样会促使装备企业选择技术式创新模式。行业协会、工商联组织等行业性组织能够为装备企业提供从战略发展到实现创新收益的全过程支持。对学习型装备制造企业而言,行业协会的知识平台作用十分显著。

通过动态能力、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组合模式研究,得出如下启示:①装备制造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动态能力,是其主动选择技术式创新的重要因素。除去外在社会资本,企业还需增强自身的运营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产品营利能力,打造柔性的组织惯例,最大限度地提升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 ②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会促使装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健全和完善行业协会的引资、引才、引智和拓宽渠道的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装备企业选择技术创新。 ③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有助于企业采用取技术创新,提高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产出。鉴于我国目前创新能力和水平,政府需要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谋划与顶层设计,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政策引导和支持。通过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智能化科技平台,实施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等多种措施和手段,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意愿。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①将企业动态能力界定为企业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及组织重构能力等3个维度,仅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率和资产回报率3个测量指标,未将其他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指标考虑在内;②政府如何扶持,行业如何服务及企业如何培育动态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构型动态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国内动态
场景高程对任意构型双基SAR成像的影响
港警新装备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分子和离子立体构型的判定
动态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