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 在大学生高空恐惧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08甘标靳晓霞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虚拟现实技术

甘标 靳晓霞

【摘 要】本文基于大学生高空恐惧心理现状调查,分析高空恐惧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论述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生高空恐惧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从研究方法、心理评估、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四个层面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高空恐惧症大学生的心理干预作用,以解决心理干预中遇到的瓶颈,帮助大学生有效克服高空恐惧,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高空恐惧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128-03

高空恐惧属于恐惧症的一种,是指对高空的过度恐慌,并伴随有焦虑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和回避行为,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大学生对高空的恐惧主要表现在对桥梁、教学楼、透明电梯、宿舍阳台等的恐惧和回避。而部分高职大学生因为专业需要登高作业,高空恐惧会引起其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传统的暴露疗法受治疗者和治疗环境的影响,心理干预效果不稳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心理疗法(VRET)设计的一套心理干预方案,因其视听的优势,能够提供逼真的虚拟环境,使被干预者高空恐惧得到有效缓解。

一、大学生高空恐惧心理现状

(一)大学生高空恐惧心理现状调查

本研究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222名大学生,就恐高焦虑程度和高度回避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的大学生无恐高焦虑,7%的大学生轻度恐高焦虑,3%的大学生中度恐高焦虑,3%的大学生重度恐高焦虑;97%的大学生无高度回避行为,3%的大学生存在高度回避行为。其中,女生的恐高焦虑程度和高度回避行为均大于男生。

(二)大学生处于高空状态的身心反应

本研究随机抽取108名经历过高空作业的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所占比例)。首先,身体反应:心慌(39%)、出汗(36%)、胸闷(6%)、憋气(5%)、头痛头昏(5%)。其次,心理反应:紧张(60%)、内心害怕(21%)、脑子一片空白(5%)、注意力不能集中(4%)、濒临死亡的感觉(1%)。最后,行为反应:手抖脚抖(42%)、想上厕所(7%)、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5%)、不停搓手和搓脸(2%)。

上述调查反映,13%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高空恐惧心理,并伴随有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不良反应,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二、高空恐惧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

(一)暴露疗法

对高空恐惧的心理干预,采用暴露疗法,即让患有高空恐惧的治疗者长时间停留在令其恐惧的高空场景之中,直至他的恐惧和焦虑消失,并获得对高空的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暴露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基于Foa和Kozak的情緒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让治疗者面对极其恐惧的情景,恐惧和焦虑情绪会升至最高点,通过治疗者逐渐适应这样的“满负荷”状态来帮助其调整恐惧情绪。Foa和Kozak用动物做实验,将其放置于封闭的笼子里,通过恐惧性声音、灯光等刺激及电击,使动物处于极端恐惧的状态,动物在封闭环境内四处逃窜却无法回避极端恐惧刺激,持续的“超负荷”恐惧刺激下,动物被迫待在笼子里,并逐渐由惊恐乱窜变得安静甚至席地而卧、从容行走,如此动物的恐惧消除了。暴露疗法应用于恐惧症和焦虑症的治疗,但其心理干预的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一是有些暴露的场景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有些场景现实中很难遇到,以致心理干预的效果不稳定;二是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某些现实的场景危险性大,不适合在现实场景中暴露,因此暴露疗法转而使用想象暴露,但是心理干预效果依旧受治疗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制约,干预的效果也不稳定。

(二)VRET疗法

为了弥补现实暴露疗法和想象暴露疗法的缺陷,心理治疗开始使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采用计算机、头盔、显示器、手柄、信号台等高科技信息设备,为治疗者创建一个具有强大想象性、交互性、沉浸性的三维虚拟世界,逼真的视听效果让治疗者仿佛身临其境。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成本越来越低,治疗者暴露在虚拟现实的场景中花费的金钱和需要承担的安全风险大大降低,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空恐惧心理干预中被广泛应用。将暴露疗法和虚拟现实技术整合,称为VRET(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herapy)。VRET的理论基础是情绪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刺激作用于身体时,会引起生理反应,引起神经冲动,冲动通过神经末梢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和行为。要想改变情绪需要符合两个条件,首先恐惧情绪被激发,其次调整个体不合理的认知结构。相对于现实的暴露疗法,VRET可以控制暴露的强度、深度和安全性,同时保护治疗者隐私。VRET对社交恐惧症、蜘蛛恐惧症、飞行恐惧症、幽闭恐惧症等均有较好疗效,如有研究表明VRET对治疗飞行恐惧症的效果比现实的暴露疗法更有效果。早期对VRET的研究多为个案或小样本研究,2002年后,研究者采用不同的衡量方式评估治疗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并开始关注VR技术的不良反应,由个案研究发展成群体研究,研究周期也增长,开始长程的纵向研究。后期对VRE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恐高症的疗效上,研究药物对使用VRET治疗恐高症是否有疗效,并开始监控脑电图及各种生理数据包括皮肤电、心率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恐高症患者的治疗和干预越来越人性化,但是研究依然缺乏大样本的研究。国内对高空恐惧的心理干预,经过文献查询发现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警察和军人高空心理训练中,对大学生的恐高心理干预几乎没有。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一)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心理干预的概述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进行心理干预,指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虚拟现实头盔、立体声音响、高精度体感手柄,构建沉浸度较高的虚拟现实环境,呈现实时的计算机动画、双通道立体声和触觉刺激,激发使用者产生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等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使用者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刺激和运动对象,实现与虚拟空间的实时交互,而心理咨询师实时监控用户的心理状态和各项生理指标,根据使用者的实时动态变化,采用心理学的暴露效法、放松疗法、催眠、意象对话、系统排列、萨提亚、沙盘、绘画心理分析等技术对使用者进行干预,从而达到心理危机干预功能以及特定心理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功能。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空恐惧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1.研究方法

首先,为了解被干预对象的心理特征,使用一般心理健康测评量表、恐高焦虑程度问卷、高度回避行为情况问卷对被干预对象(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初测),建立心理档案。其次,教师指导学生体验恐高之桥(VR),从简单到困难为学生提供4个虚拟现实场景,同时在每一个场景加入干扰干预,增加学生的恐惧体验度。当学生生理指标显示处于高度恐惧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放松训练和运用指导语鼓励学生面对恐惧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每次心理干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最后,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后测),以评估学生接受心理干预后的效果。

2.心理评估(初测)

对6名自述报告有高空恐惧的学生,采用恐高焦虑程度问卷进行心理评估(初测),该问卷总共20道题,每道题有7个选项,从“完全不焦虑(平静或放松)”至“极度焦虑”分别计分0—6分,总分分值范围在0—120分,问卷得分越高,说明对高空的恐惧越强烈,超过60分为预警分。结果如表1所示,6人中有3人总分超过60,占50%;其余3人也存在一定的高空恐惧。

3.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

6名学生想象放松训练,首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心理干预实训室完成,然后教师将训练任务(2次/天,共2周)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做到听到音乐就能够进入放松状态。

(2)第一次干预

初次使用VR头盔,部分学生会有短暂头晕的反应,这是视觉改变带来的大脑短暂反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VR环境,熟悉虚拟环境下的基本操作,教师在第一次心理干预中,首先告知学生心理干预整个流程的具体操作,详细讲解干预中使用的技术;其次告知学生基本的手柄、耳塞、头带的使用方法;最后解释安全事项,在征得学生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开始训练和干预。第一次干预设置的高空环境为一座有护栏且结构非常结实的水泥桥梁,桥梁狭窄仅供一人通行,且周围为高空悬崖,要求学生从桥的一端径直走到桥的另一端。监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生理数据如专注度和放松度。由于第一座桥危险系数低,6名学生仅有1人反馈有一点恐惧,从生理数据上看,放松度得分在40分左右波动;根据学生自评恐惧程度评分从0—10分(无恐惧到非常恐惧),学生自评2分。

(3)第二次干预

本次干预通过悬崖的视角增强高度的体验,桥面为铁板结构,从视觉上感受设计不如第一座桥结构结实,桥面有缝隙,且桥两边仅有一根细扶手,要求学生从桥的一端径直走到桥的另一端。学生可以观看周围的环境,在行走的过程中,视野可以看到远处的悬崖峭壁、下方的河流。结果显示,6名学生中5人能顺利通过,放松度在30—50分间波动,专注度在37—48分间波动;1人专注度得分为66左右、放松度得分为24分左右,教师对该生采用鼓励指导语,鼓励其不能采取闭眼、蹲下等回避行为,引导其感受恐惧并继续过桥直至走到桥的另一端,待其完成任务后,给予语言表扬及笔记本奖励。

(4)第三次干预

本次干预让学生体验更高的高度和危险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应对外部条件变化。本次模拟的桥梁,桥面为木质结构,有破损和缺块,能清晰看到悬崖和深渊,学生走过桥面可以体验到木板桥的晃动。参与本次训练的6名学生中,4人顺利从桥的一端径直走到桥的另一端,在走的过程中,教师由控制端给学生添加了“下雨闪电”“鸟儿飞过”“木板掉落”等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刺激,学生的专注度在37—66分区间变化、放松度在29—37分区间变化,教师采用鼓励学生继续尝试、不采用任何回避方式、允许学生尖叫等心理干预方式。另外,有2人在“木板掉落”的环境变化刺激下,专注度高达67—74分,放松度在20分以下,教师引导其不能采取闭眼、蹲下等回避行为,鼓励其感受恐惧并继续过桥,当学生恐惧度不断增加的时候,教师采用想象放松引导学生缓解焦虑,直至学生焦虑情绪缓解并坚持体验VR且完成过桥训练。在这2名学生进行第二轮体验时,教师没有添加额外外部环境变化刺激,而是采用语言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桥面行走。为了强化训练效果,对这2名学生进行该场景训练4次,直至其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刺激也能够顺利通过桥面行走才结束心理干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积极的语言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

(5)第四次干预

本次干预是为了巩固前三次训练的成果,继续加大高度和危险性,桥梁变成了玻璃桥,从桥面往下看是湍急的河流,同时增加下雪、风声、提高风速和摇晃等外部条件的变化刺激。经过前三次的训练,学生恐惧心理下降,6名学生专注度在48—60分间波动、放松度在26—44分间波动。对2名恐惧情绪较重的学生,继续采用想象放松训练的方式引导其对抗焦虑,训练4周。训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给予物质奖励。

4.心理评估(后测)

再次对6名有高空恐惧的学生,采用恐高焦虑程度问卷进行心理评估(后测)。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的总分和总均分较初测均有下降。将初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输入Spss进行数据統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7.048,P=0.024<0.05,差异显著,即心理干预前后,6名学生的恐高焦虑成绩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心理干预对学生缓解高空恐惧有效果。

(三)结论

1.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

首先,视听觉的优势明显。在4轮心理干预提供的虚拟场景中,桥面、悬崖、河流、高山、飞鸟、下雨和下雪,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逼真的虚拟环境,专注度的测试结果显示学生能较好地融入虚拟的场景之中,训练中的桥面底板脱落、风吹和桥面晃动均能引起学生的尖叫和恐惧,为心理干预创造了一个外部刺激环境,既确保心理干预有效实施,又确保了学生的安全,且避免了由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不够而无法体验到恐惧的尴尬场面。同时,由于虚拟发声是三维的,营造出来的鸟叫、风声、水流声,配合视觉效果,让戴着头盔的学生仿佛身临大自然之中,从而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次,虚拟现实技术具有良好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治疗者提供大量逼真的虚拟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恐高症的治疗,可以为恐高症患者重现以往经历的创伤场景,把患者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创伤意识化,再由心理治疗师采用心理治疗的技术处理其未完成的情结,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此外,也可以为治疗者定制各种康复训练场景,不断巩固心理干预的效果。

2.心理干预后症状改善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经过虚拟现实模拟和心理干预后,6名学生的恐高焦虑分数下降,虽然没有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是心理干预前后平均分呈显著性差异,说明虚拟现实技术对缓解高空恐惧有效果。暴露疗法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治疗方法,它的原理是条件反射理论,当学生暴露于令其恐惧的场景之中时(条件刺激),发现并没有出现自己担心的糟糕结果(无条件刺激),进而学会和恐惧和平相处,恐高焦虑情绪也就会慢慢消失。

本项目为学生提供了4个由低到高的高空恐惧场景,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走过桥梁,出现恐惧时鼓励其继续暴露不回避,并通过增加外部条件刺激增加学生的恐惧体验,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恐惧情绪,慢慢感受自我情绪变化。当恐惧持续增加时,采用想象放松方式引导学生对抗恐高引起的焦虑情绪,当学生发觉高空恐惧情绪并未如自己预期的不断增加,也没有出现自己预期的糟糕的结果时,学会了和恐惧和平相处,进而使恐惧引发的焦虑情绪慢慢下降。

3.研究的不足

首先,本研究的对象即有高空恐惧的大学生大多属于轻度恐高症,且因为VR设备一次只能对1名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继续扩大样本量。另外,对轻度和重度恐高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恐高症学生的心理干预效果比较。但也可以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心理干预,另一组采用传统暴露疗法进行心理干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和传统暴露疗法对恐高症学生的心理干预效果比较。

其次,心理干预设置的场景没有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毕竟桥梁并不是学生经常需要去经历的场所,无法确保学生能把虚拟现实场景学到的技巧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在安全的现实场景去检验心理训练的效果,也可以与VR开发厂家合作,将心理干预中遇到的瓶颈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完善,以开发出更适合学生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

【参考文献】

[1]王雪.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心理学技术与应用,2014(12).

[2]杨蕴睿.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焦虑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1).

[3]许百华.虚拟现實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5(3).

注: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生高空恐惧中的应用”(2020KY41006)

【作者简介】甘 标(1982— ),男,硕士,副教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靳晓霞(1983— ),女,学士,讲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心理工作站副站长,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虚拟现实技术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教学领域的探索
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化方案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