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融入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诚信教育的 教学策略

2021-03-08沈玉琼李婷婷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新媒体教学策略

沈玉琼 李婷婷

【摘 要】本文论述将新媒体融入高职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诚信教育中的策略,即课前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子项目,课中创新地运用多种新媒体载体组合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课后学生在线上进行评价并反馈学习效果和巩固新知识,提出优化和整合新媒体的诚信教育资源、加强依法纳税责任感教育、开展依法诚信纳税教育活动等教学建议,从而有效开展诚信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 诚信教育 税法与纳税实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046-03

隨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学生也在广泛使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知乎、贴吧等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为高职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中以诚信元素为重点,探讨如何将新媒体融入诚信教育中,切实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

一、新媒体融入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五个项目的教学,包括企业纳税实务工作流程、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个税种计算与纳税申报等。根据课程标准,明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涉及税法方方面面的政策规定,如纳税人、纳税时间、税收优惠政策、税率、税额计算等。技能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相关税种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税种的纳税申报。素养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过程中,提升诚信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责任感。因此,需要将诚信品质培养贯穿于该课程教学和考试环节,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以此更好地实现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国推进了一系列税收政策改革,如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2018年国地税合并,2018年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2019年深化增值税改革,2020年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等。可见,税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需主动适应因税收政策导致涉税业务可能发生的千变万化。现代税务局的办税特点,基本都体现“互联网+税务”,即纳税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办理涉税业务,因此,需要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能够熟悉并接受“互联网+税务”的工作特点。

面对时代的要求,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00后”高职学生更喜欢的学习方式,运用新媒体教学优势,引导学生用手机从多种渠道与时俱进认知税制改革,依托新媒体手段提升自学知识能力水平,将诚信教育多层次、多方式融入课堂进行传播,突出趣味性,从而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新媒体融入高职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诚信教育的教学思路

高职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诚信教育应以多种新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随时随地学习,突破课堂40分钟的学习限制,将教师角色由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助者、倾听者等。重视学生素养教育,选择以诚信为重点元素,贯穿学生学习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在持续的诚信教育熏陶中树立纳税诚信的意识,明确诚信纳税的意义和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建立一种“平等、亲切、轻松且赏罚分明”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三个过程: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学生在职教云资源平台接受课前学习任务,发挥团队力量,通过互联网,运用新媒体等各种信息资源去解决问题,逐渐完成每个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或单独完成的形式一步一步展开对重难点的学习,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教师给予小组加分奖励;课中,教师倾听学生代表的分析结果、点拨、答疑、纠错、讲授难点、强调重点等,开展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诚信教育,而学生内化新知识,修正答案,解决新问题,形成一种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平等、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课后,学生在线上进行课后评价,通过完成小测试、形成一份学习报告、分享笔记等形式来反馈学习效果和巩固新知识。

三、新媒体融入高职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诚信教育的实践

新媒体环境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和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观点的阐述和交流。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可采用“线上+线下”“课堂+非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新媒体载体创新组合,营造学生诚信学习氛围。

(一)课前

1.教师

第一步,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教学组和专业群的教师团队、行业专家等一起讨论,深入挖掘该课程四个税种项目教学中浸透诚信元素具有代表性的子项目内容,明确需要用到的新媒体资源(见表1)。

第二步,教师团队分工合作,做好课前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等准备工作。一方面,以挖掘的诚信元素作为出发点,在各种新媒体中整合与之相关的短视频、案例等资源,在职教云平台上传录制好的微视频、准备好的课件、导入其他院校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巧妙设计教学内容章节(小节)的课前学习任务单,将重难点的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逐步引导学生根据任务单预习新知识。

第三步,提前了解班级的学风情况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为合理分组做好准备。教师团队从学生大一的任课教师处了解该班的学风如何,以“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1”两门专业课程的期末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以此作为分组的依据。先由学生自由分组,教师再根据专业基础知识水平进行调整。后期随着上课进度,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适当调整学生分组成员,保证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力相对均衡。

2.学生

学生课前做好分组工作,选出组长,并完成每次的课前学习任务单。学生课前按照教师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单的任务,运用职教云平台的课件、微视频和新媒体平台等多种资源,合作交流解决任务单的每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应特别关注与依法诚信纳税的相关问题。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完成课前任务、记录组员参与讨论的情况、与教师沟通交流等工作。随着上课的进度,组长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或轮流。

(二)课中

1.以项目的方式分解课程内容,实施PBL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具有涉及的税收法规多、知识点零散、记忆点琐碎等特点,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分解,一個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学生根据任务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的方向。课程学习中“先问题、后内容”,实施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学习,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灵活运用新媒体,诚信教育浸入教学项目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开设在高职二年级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已逐渐习惯大学生活,对一些新媒体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每次课是2课时,共计80分钟。课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播放从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筛选出来的一些短视频,或者从财税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贴吧、知乎等平台出现的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事件、焦点等出发,让学生观看、思考并分享想法。学生采取小组的形式在职教云写下想法,并在课堂共同讨论,教师再分析相关的税收政策,展开重难点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收获新知,内化知识,轻松愉快地学习。例如,在学习项目一“增值税纳税申报”的子项目一时,观看“信用被关联、发票严格限量供应”的抖音短视频,让学生思考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发票为什么严格限量供应等问题;在学习项目一“增值税纳税申报”的子项目二时,打开财税焦点公众号,分析老板问会计“公司采购要票113万元,不要票93万元,哪个更划算”这个事件,让学生从企业合规经营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讨论并分享索取发票可抵扣增值税为多少,未索取发票面临哪些经营风险;在学习项目四“个人所得税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子项目二时,在微博平台搜索某明星“阴阳合同”等偷逃税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三)课后

学生按照报告的内容要求,提交每个项目的单元学习报告。学习报告的内容除了每个项目的重难点知识点,还必须体现诚信元素,可以以漫画、图案、思维导图、故事等形式展开,以纸质和短视频两种方式提交报告。教师挑选优秀报告展示在教室的墙上,优秀的短视频可以在系部作为专业群的宣传片播放。例如,以项目一“增值税计算与纳税申报”为例,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提交纸质学习报告,以知识点的形式展开,并融合了“凭票抵扣进项税额”“不得虚开发票”“不得少报收入少纳税”等多个角度,展开描述对依法缴纳增值税的认识。教师通过一个学期“诚信纳税”学习氛围的营造,让学生逐渐提高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并树立依法纳税的正确观念。

四、实施效果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教学灵活,结合抖音、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浸入诚信教育,这样的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增加了师生交流方式和机会。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从开始的不习惯到后面会经常在职教云平台查看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单、课后作业等。课前预习任务单的完成次数、完成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学生逐渐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责任感。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媒体的资源数量多,教师寻找匹配教学内容的资源需要花费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新媒体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将课程诚信教育的元素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效结合,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税法与纳税实务是实用、有趣和易学的课程,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三是课程的一个学期课时较少,没有足够的时间更深入开展诚信教育。

五、下一步改革的思路

第一,优化和整合新媒体的诚信教育资源。发挥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师团队力量,对新媒体的诚信教育资源进行筛查和整合,形成适合和匹配教学的优质资源。新媒体平台多样,诚信教育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取。例如,在抖音上输入“阴阳合同”关键词,会出现很多短视频,教师可以选取有趣、有意义的视频推荐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提前认识“阴阳合同”的涉税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后续课堂学习讨论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二,加强依法纳税责任感教育。开学一周后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兴趣点,扩大思政教育范围,结合具体的项目教学内容,根据税务实训平台,设置税务专员、税务会计和税务主管等不同的岗位角色,通过仿真的纳税申报过程真切感受依法纳税申报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根据仿真的纳税申报案例和新媒体的案例,识记和辨别业务是否涉税,加深学生对税收法规的理解,加强依法纳税责任感教育。项目学习结束后,学生运用新媒体展示学习成果,以多种形式升华职业素养。

第三,开展依法诚信纳税教育活动。专业群进行教学改革时,应增加课程的课时,增加至一学期84课时,增加的12课时可选取大税种的教学项目和热点的涉税问题,结合纳税申报场景策划专题的依法诚信纳税教育活动。例如,学生从微博、抖音、论坛等多种新媒体平台了解“2021年6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曝光5起增值税发票虚开骗税典型案例”,在课堂中分组展开分析,从案例中去熟悉相关税收法规,引导学生从分析中得到启发,这样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依法诚信纳税的意义。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手段不再是简单的说理和灌输,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多种载体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拓宽教育渠道,提升教学效果,突出课程的趣味性和系统性,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地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美含.自媒体时代下高职学校《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1).

[2]沈玉琼.高职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的探讨[J].广西教育,2020(7).

[3]刘璐,古继宝.PBL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4(2).

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立项教改课题“诚信融入高职《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20B08)阶段性成果;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建专项课题及科研立项课题“自媒体时代商科专业诚信教育载体创新运用研究”(2020KYB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沈玉琼(1988— ),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务;李婷婷(1983— ),女,广东南海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新媒体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