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促进路径研究

2021-03-0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思政

(1.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常德 415000;2.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1、前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情况也是当前中央顶层文件关注的要点。本研究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促进路径进行研究,为提升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健康提供政策谏言。公共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学校体育的重要成分。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公共体育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体育作为重要的娱乐形式和倾身健体的载体,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但是近年来作为学生体质主要促进方式的体育确饱受争议。学生的体质下滑现象严重,自2005年全民健身公报发布以来,大学生体质呈现持续下降的情况,我国大学生30年来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文件,但到目前为止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依然没有全面改进的迹象,十分令人担忧,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任重道远。学生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当前体育课程设置上同中小学没有很好的衔接,体育课“前滚翻动作从小学到大学是一滚到底”。导致了课程的递进性差,学生的体育兴趣受到影响,掌握1-2项运动技能目标难以达成;另一方面体育课程建设有待加快推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给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新任务、新理论的催生之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上述研究背景说明尽管当前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鉴于教学形式等,学校体育的功效较弱。因此,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促进路径进行研究,对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询中国知网、WOS数据库等,以体育锻炼、大学生、课程思政、高职高专、公共体育、推进策略等为关键词,查询相关数据库,共得到有效文献33篇,这位本研究提供了较强的文献支撑。从当前的文献可以看出,学校体育的工作者们更加关注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对于高职高专相关的研究较少。

2.2、政策文本分析法

政策文本分析是指从当前的学校体育政策文件中深入挖掘文本政策的深层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特别关注学校体育的情况下,一系列新的政策文件出台。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就要求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要强化体育评价,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因此,本研究采取政策文本分析法,深入解读当前政策文本的导向。为本研究提供政策文本支撑。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

3.1、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持续下滑

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曾于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2019年等年份,组织开展了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每次调研都准确掌握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为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政策文件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学生的体质下滑趋势明显,相应测试数据也表明,男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下降最为明显,女生的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下降最为明显,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微弱。因此,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高职院校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但是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12年体育课学生掌握不了一项运动技能”,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体育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无用”,背后则说明体育相较于语文外语等学科的边缘化。这种义务教育体育学科的边缘化致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难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无法学会1到2项专项运动技能。现阶段“分数导向”“高考导向”致使中小学体育学科成为“鸡肋学科”“柔性学科”。导致其他与高考无关的学科纷纷需要为高考“让路”,从学生本身,到学生家长,在到学校领导,在“升学率”“上好大学”的引导下,体育成为可有可无,体育课都可有可无了。那么到了大学阶段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就十分薄弱了。

3.3、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的内在动力较弱

一方面,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无法在正常的体育活动中进行应用,相应的教学课程的功效较低。其次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较弱,主要表现在:(1)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程度不高,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们只在第一学期入学的时候参与各种体育类社团活动,在一项调查中也显示,学生们参与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友,远大于为了学习运动技能的要求;(2)大学生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较少,非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之下,很多的大学生在校园内就开始了就业相关的工作。这也占据了大学生较多的课外时间。从上面的现象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较弱。

3.4、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主要载体。当前存在着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现象。首先,当前的大学体育课程通常还是由固定的国家课程和较少部分的选修课程组成,国家课程中主要包括大学体育田径、太极拳和部分球类等项目,学生无论是对课程有无兴趣,必须要参与相应的必修课程,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混学分的现象;其次,鉴于体育场地和教师资源的限制,各个高校虽然根据公共体育大纲的要求开设了体育选修课,但是选修课的可选课程有限,导致了热门项目选不上,冷门项目没人选的现象。为此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当前公共体育课程需要面临的问题。

4、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

4.1、将课程思政的主要理念融入到大学体育当中

首先,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体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体育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的形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五育并重”的人,这其中德智美劳的教育不能弥补体育教育,因此将课程思政加入体育教育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立德树人任务的达成;其次,体育有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教育目的。如,通过长距离的跑项目的锻炼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坚韧品质,通过学生运动会各种项目之间的竞赛,可以培养学生不服输永远拼搏进取的精神,通过国际间的竞赛交流,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家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以上品质的培养,并不是其他学科可以取代的;最后,从课程思政的提出来看,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不论是“三全”育人还是“十全”育人,其体现的正是协同育人的理念。同属于基础教育必修学科的体育应该和其他的学科一起共同担负起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实现综合教育理念的重要策略。

4.2、发挥体育社团的功能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它包括身体示范和身体素质训练。需要说明的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均是以学生学习,教师教授和身体示范为主要模式,在这样的模式当中,教学是课堂的主要掌握者和实施者。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填鸭式学习的同时无法进行相应的消化理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体育课程当中,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或许是重要的途经。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掌握教学的主动权,进行学习的同时,学会体育的精髓和学习的方法,这样才可以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之下进行相应的体育运动。采取课内外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活动模式,特别是对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可以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省教学资源,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的成效。同时,体育教师也应该时常进行教材的更新换代,选取那些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

4.3、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化终身体育的理念

如何让体育课程生机活跃起来,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再加入课程思政相关的内容之后,这种问题更是需要教师门考虑。一方面,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无法在正常的体育活动中进行应用,相应的教学课程的功效较低;其次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较弱,主要表现在:(1)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程度不高,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们只在第一学期入学的时候参与各种体育类社团活动,在一项调查中也显示,学生们参与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友,远大于为了学习运动技能的要求;(2)大学生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较少,非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之下,很多的大学生在校园内就开始了就业相关的工作。这也占据了大学生较多的课外时间。从上面的现象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较弱。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改善学生群体活动的模式,传统的社团模式已经无法企及当前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其次,体育教育应设置体育作业环节,体育作业的设置应当考虑课程思政的内容。通过上述策略进一步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精神品质。

4.4、研发新型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引入国际先进课程理念

我国目前依然大多数采用的是苏联的兵操式体育课程模式,根据上述当前体育课程的弊端可以看出,这种课程模式改革迫在眉睫。首先,教学目标上应设置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意志。在教学内容上应选择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一些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有关文件的要求。教学活动方式上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的做法,如,美国的SPEAM课程中将体育知识、体育意识等加入到课程之中,在学生进行活动的同时进行教育活动,在美国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当中认为课程即活动,如何在课程体系设置当中将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融入到活动中,一直是美国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问题,因此相应地相应的新型体育课程不断被开发。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应大胆创新现有的体育课程模式,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再根据我国的学生情况、政策情况进行相应的本土化工作,从而更好地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当中。

5、研究展望

大学生体质健康一直是当前学校体育的学者们关注的要点,但是自2004年全民健身公报发布以来,大学生的体质呈现持续下滑的情况,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体质也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热点。本研究认为,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发展的现状,应该从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大学体育、发挥体育社团的主要功能、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以及研发新型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思政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