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绘画的“关系”谈艺术的共性与创新

2021-03-07李思昂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2期
关键词:艺术形式共性关系

摘要:艺术是主观的,这是因为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不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艺术,随着对于“关系”这一概念的逐渐认知、领会到清晰,对绘画本质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甚至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共性。但艺术同时需要创新,艺术创新主要艺术思维方面的创新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关键词:关系;共性;艺术形式;艺术思维;创新

一、绘画的本质就是对“关系”的处理。

作为一名美术学徒,从接触绘画开始就坚持在绘画的道路上,但初时并不理解什么是艺术,只是凭借自己的本能将所看到和想象的物体描绘出来,对这个世界规则的理解十分浅显,所以那时的作品基本只符合自己的认知,这个时候甚至不能算作入门,因为还没有了解到绘画的本质——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对于绘画的理解在不断深化,对于绘画的认知提升到了单个物体的塑造上,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关系”但并不自知。“关系”无处不在,在单体塑造中也不例外,一个单体也拥有它独有的“关系”,将这个物体的“关系”处理的和谐,这个物体整体看起来就会和谐。所以,当我学会单体塑造后,已经初步理解了世界的规则,能够自发地去处理一定的“关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份理解系统化,并运用到整个画面中。

在单体塑造过后,就到了处理一整副画面的阶段。还不知道“关系”的我只是將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画的完美,但这副画就不完美。由于那时候我还没有“关系”的概念,只是知道凭借自己所学和本能来画好每一个物体。但事实上一幅画中要有刻画精致主体物作为画面中心,更要有细节稍次的物体作为衬托,二者并无高下之分,缺一不可。试想如果一幅画面中每个物体全都刻画精致尽善尽美,那么这副画就是去了它想表达的主体,《断臂的维纳斯》就是这样的道理。

归根结底,绘画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处理一张纸面上的“关系”。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在当下美术教育中十分常见的词——“大关系”,“大关系”并不是指某一种关系,而是许多关系的总称,比如大的明暗关系,大的形体关系,大的黑白灰关系,这些全都是大关系,它们包含在任何物体之中,而绘画也就是也是在处理这些“大关系”。

所以,一张画是由诸多关系所构成的,绘画的本质就是在处理关系。当领悟到这一层面的时候,已经可以算是入门了,才真正的走在了绘画的道路上。

二、艺术的共性

绘画的本质就是在处理各种物体、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样,观察其他艺术形式,比如书法,音乐等等,也会发现,“关系”无处不在。

书法,我认为书法无非也是在处理“关系”,大到整幅字的布局关系,小到每一个字之中一个笔画与一个笔画之间的关系。在绘画的时候,我们会将物体整体沿对角并弯曲一定的弧度进行摆放,这样会使物体的摆放整体形成一个“弓”的形状,看起来充满力量,使画面更加具有冲击力,而许多字帖中也会将这一条“弓”形线上的字写得尤为出彩,从而达到同样的效果。所以艺术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即使形式不同,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可言。

音乐,同理,音乐也是在处理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关系。如果某些音符之间的关系不正确,就无法达到使人产生共鸣的效果,从而无法对其进行欣赏。而音乐中的起伏,前奏与高潮等节奏的变化,刚好与绘画中的主体物,次要物体,灰空间与画面中心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艺术是多元的,其表现的形式也多样化,但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一定的共同点。我们或许会被表现形式所迷惑,但当我们抛开一切对于表现形式的认知去感受艺术品,就会发现其中那些本质的东西。比如一副字帖,不以任何定义去审视,那样呈现在眼前的就只会是许多点、线、面,感受到的就是绘画中构成的美感。我们总能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与自己产生共鸣的那一些,这就是艺术的共性。

三、艺术创新将如何实现

(一)艺术创新的内容

艺术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创新——艺术思维方面的创新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艺术思维取决于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这决定着一个人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同时代的人的艺术思维都在不断变化,一个人的作品多多少少带着他所处的时代的旋律。艺术形式的创新则与艺术思维的创新有着很大的关系,也与科技发展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应当如何对待“异类”

这里的“异类”指的是十分不符合自己认知的表现方式或艺术思维。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总不免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或者道不同的人,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和自己之外的艺术创作者的关系。

首先,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同的,有些人会很相似,但绝不是相同。其次,对于以“异类”的手法或思维创造的作品,我们应当持欣赏的态度,可以表达个人观点,但没有必要要求别人一定做出某些改变。

查尔斯·布劳尔说过,“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艺术,并无高下之分。每一件作品都有存在的价值,要学会欣赏不同的美,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与他人,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改变。

“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波诺如是说。在艺术创新的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或多或少,这正是艺术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三)艺术创新是一条“死路”吗

艺术创新并不是一条“死路”,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由于前人对于艺术形式的开发已经比较完备了,导致当今进行艺术形式创新的速度相对缓慢,使得许多人认为只能重复地走前人的路艺术创新是一条“死路”。

诚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艺术者都走在前人开创的道路上,可这并不意味着走前人的路,艺术创新将无法推进。艺术创新,包括艺术形式在内的创新应该是自发的,并不是刻意去寻找的,前人对于艺术形式开发的再完备,可艺术的思维终究是在不断变化的。换句话说,我们的重点不应该仅放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而是艺术思维的创新上。我们当然可以借助前人所创造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要的是不要被前人的形式固化而束缚住我们的思维。

(四)对于如何进行艺术创新的理解

一味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只能算做“小创新”,而真正“大创新”是应该基于自己产生的想法而形成的,简而言之就是想法和形式的双创新,但是,顺序不能错,应当先存在理论指导,再去寻找和这些理论相契合的表现形式,从而达成真正的“大创新”。

艺术形式的创新应当基于艺术思维的变化,先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再去寻找适合自己想法的表现形式。一套由艺术思维而产生的表现形式一定是最契合这种思维的。如果对现有的形式过于依赖和固化,只是让自己的想法去贴合现有的表现形式,局限性较大,很难成就“大创新”。

艺术创新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不断地推进,也十分的缓慢,也许终其一生也无所收获,但这也正是我们作为艺术道路上的前进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崔嵬《中国绘画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探析》牡丹2020年20期

[2]吴春燕《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与中学美术教学的融合》散文百家2019年07期

[3]贾彦《在比较艺术学视域下研究音乐与绘画的共性》中国艺术家2021年07期

作者简介:李思昂(2002.05-),男,汉,河北秦皇岛,天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形式共性关系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