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对肺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06黄丽雯吴春丽濮家琳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轨迹效能肺癌

黄丽雯 吴春丽 濮家琳

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江苏南京 210009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手术联合放化疗是其主要综合治疗手段[1]。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癌症已被列入慢性病患者管理中[2-3]。慢性疾病治疗、护理、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时期护理干预各不相同[4]。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根据慢性疾病轨迹分期变化,围绕患者疾病相关行为、自我概念行为、日常生活行为,为患者提供连续、科学性的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疾病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6]。目前还少有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文献报道,本研究以自我管理效能、生活质量为切入点,分析基于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9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癌诊断标准;②始发于初期,且接受手术、放化疗治疗者;③能正常沟通者;④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原发性肿瘤;②合并认知异常;③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④随访脱落根据时间分为实验组(2018 年1 月—12 月)52 例、对照组(2017 年1 月—12 月)4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研究事项后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肺癌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肺癌相关知识教育、心理干预、饮食管理、康复训练、随访管理等。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的护理干预。

①组建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护理小组:包括不同时期(发病诊断期、围术期、放化疗期、稳定期)主治医师各1 名、护士长1 名、专科护士5 名,组织学习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理论、同伴支持、微信支持等相关知识。

②护理干预:参照相关文献[7-9]编制《肺癌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结合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将患者分为发病诊断期、围术期、放化疗期、稳定期4 个时期,每个时期围绕疾病相关行为、自我概念行为、日常生活行为展开重点干预。具体路径见表2。

质量控制:不同时期干预前,采用访谈的方式测评患者疾病、自我概念、日常生活等相关行为,采用多元化干预方式(集中教育、面对面交流、个体指导、微信支持、同伴支持、家属支持),干预结束后由专科护士在干预路径上签名并备注干预效果,整个干预过程由护士长进行质量管控。

表2 肺癌患者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护理干预路径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随访6 个月,观察下列指标:①自我管理效能:采用周英华等[10]癌症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中文版进行测评,包括自我决策(3 条目)、正性态度(15 条目)、自我减压(10 条目)3 个维度,每个条目评分1~5 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效能越好。量表经检验:Cronbach’s α=0.970。②生活质量:采用万崇华等[11]癌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ROTC-QLQ-C30)中文版进行测评,选择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5 个功能进行比较,均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经检验:Cronbach’s α=0.86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P >0.05);随访6 个月,两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实验组自我决策、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评分及自我管理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分,)

注:t1、P1值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值两组随访6 个月后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 >0.05);随访6 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实验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3 讨论

我国每年新增肺癌超过100 万,且以每年26.9%的速度递增[1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肺癌诊疗已从单一治疗逐步发展到综合治疗,围绕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t1、P1值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值两组随访6 个月后比较

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理论认为,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性演变过程,不同时期患者心理、生理变化轨迹各不相同,但能够被塑造与管理[13]。基于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的护理干预,通过对不同时期疾病相关行为、自我概念行为、日常生活行为的评估与干预,制订符合患者“能力”“要求”“动机”“资源”的干预目标,以保证护理干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14-15]。肺癌属于一种生活相关性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普遍低下[16]。不同时期自我管理行为又存在差异,如发病诊断期自我管理概念的缺失、手术对心理/生理影响所致情绪与行为的变化、放化疗毒副反应、康复期对健康生活行为的要求等,根据不同时期变化特征给予阶段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做到“有矢放的”,达到干预效果的最大化。张永靖[17]认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有肯定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自我决策、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评分及自我管理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

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低下[18-19],改善生活质量是癌症患者的终极干预目标[20]。研究证实,患者情绪状态越好、自我管理效能越强,那么其管理疾病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21-22]。基于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紧紧抓住疾病相关行为、自我概念行为、日常生活行为等不同行为维度,实施阶段化、个性化干预策略,是保证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提高的重要推手[23]。微信支持、同伴支持等多元化干预方式运用,也是现代护理干预发展的方向,能够满足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达成持续干预效果[24]。结果可见,实验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梅彬彬等[25]报道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基于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癌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轨迹效能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轨迹
轨迹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