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武术技击属性回归的困境与方向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招式技击套路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1、前言

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要求国人要具有文化自信。作为国粹之一的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学校体育为学校武术的发展建立了基础,要探寻学校武术的发展方向必然要先探索学校体育历史发展的长廊。中国学校武术教育的逐渐兴起是从武术走上体育课堂开始的,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武术教育的兴起。与此同时,学校武术发展的模式依旧保留学校体育的范畴,仍然以课标化的形式保留至今。学校武术教学路径的选择同样也面临诸多问题,保留传统性的同时又缺乏实用性,增强实用性的同时又缺乏安全性。此多原因下,学校武术的教学路径选择面临困难,武术技击属性难以突显,从而导致学校武术面临困境。

2、技击属性的作用

2.1、本质作用

传统武术教育实践是外在指标与内在感觉的内外合一身体教育。武术教育区别去其他项目的原因之一就是通过身体间的技艺传授,到项目境界的追求,从武术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上传承民族精神是武术传承的精髓。学校除了育人与文化传承的场所特点外,还培养着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学校武术教育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决定着武术发展的命运。学校武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武术文化的兴衰。近代学校武术的发展改变了武术传承的形式,同时也改变了武术学习的条件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使武术普及化,然而外部条件的普及很难达到内部要求的统一,以教学形式为主体现的学校武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与教学主体的要求难以平衡,失去学习载体的学校武术很难发展,使得教与学的关系矛盾化,武术内容和学习载体所期待的产生一定落差,这也是技击对抗难以融入学校武术的关键原因。课程内容是学校教育的条件之一,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体系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武术作为一种内外要求兼修的传统文化存在于社会并且在学校中大面积传承。然而在与其他项目的比较中发现,跆拳道,空手道,武术都具有攻防对抗的人体技击活动,但是三者在归途上却相差甚远。

综上,武术要实现攻防就一定要实现技击属性,如果没有身体或者肢体间的相互接触和对抗,只靠看和演练,很难体会其深意,并且在学习过程上也显得十分枯燥,所以在招式之间的灵活变化和相互摩擦,才能给予武术课新的生命。将招式的完美程度理解为技术性的程度,在招式的前提下,增加适当简单的对抗,使招式的对抗一招克服一招,有攻有防,这样简单的喂招、拆招、躲避的因素也就变成能了简单的击性对抗。在学生学习武术的过程中,这些因素的结合使武术课程内容及其表达形式得到改变,学生作为操作载体,使武术本身的形式也会得到改变。

2.2、“攻防”有利于武术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学习兴趣形成的重要因素。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学生对技能掌握的深度,由外到内,由武技到武德,武技内核的延申比外在形式的多样更加重要。从外在而言,是对学习武术赋予了一种更为实际的作用。内在看来,是武术学习内容和体现形式本质的发展。

在中学生武术兴趣培养中,以武技的深度为突破点,通过在武技难易度之间的交替转换来实现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自主性。“自卫”同样是学习武术的原因之一,“自卫”来源于“攻防”,将武术发展成为大众所期盼的武术体现形式,是对学校武术教育路径的改革,是武术属性的自然回归,是对武术项目的尊重。

3、技击属性回归的困境

3.1、学校武术还未形成其自身的系统教学特点

学校武术发展与学校体育的同时又具有教育与武术的双重属性。为学校武术面临民国初期就有的武术课程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学校武术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就目前的武术教育路径而言,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侧重于教学方法和内容形式。我们知道学校武术独特于同场对抗项目是因为其本身需要招式于招式对抗甚至人与人肢体接触为特点。然而在此情况下,学校武术的独特性很难得到发展。

在学校武术被“边缘化”局面可见,学校武术发展受教学内容影响,而教学内容又由课程标准决定。两者相辅相成的,虽然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然而“课标化”的武术套路不断重复,一个套路练到考试这样的“终点式”武术课程,是使学生感觉学校武术流于形式的关键原因之一。在“课标化”的武术课程中,无论以什么形式,都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激情和兴趣。

3.2、武术教学发展路径选择多样,缺乏交流,没形成实质性作用

第一,在邱丕相等提出的“淡化套路”理念上:虽然适合了目前的套路化现象的学校武术教育,但是在淡化程度上面临问题,学生对套路化武术的反感和武术兴趣的丢失是息息相关的;第二,在2006年由吕韶钧、武冬提出的“突出拳种,优化套路”理念上:突出拳种为地域性为代表的武术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却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第三,是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确立的“强化套路、突出技击”理念。突出技击适应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也使武术技击属性得到了回归,然而在实行度上面临问题。综上,虽有三种武术教育路径,但是各为其说,只解决单方面的问题,并且三种路径选择没有综合甚至共和,任然没有解决学校武术教学中的实质问题。

4、技击属性回归的方向

4.1、格斗引入教学体系,实现“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共存的教学模式

武术在长期套路化学习的过程中剥离了武术之打的功能。在学校武术的表达形式上,只有在突出武术技击性的基础上,才能展示武术的多元属性。外在体现上来说,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属性之一,从文化内涵传承的角度来讲,武术修养中常说“习武先习德”,学校武术在文化传承上宣扬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情感培养,是民族传统精神学习的重要手段。广大青少年上武术课时几乎都是抱着学习技击防卫本领的目的而来,将武术的技击性提升到技击智慧更像是大部分学生理想中的武术。武术技击功能传承为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也是传统武术文化延传的关键。学校武术作为武术传承的重要区域,如何把控至关重要。

综上,可以将武术技击中的对抗的概念理解为肢体对抗的技击智慧。主要体现在进攻和防守中对技、战、术的判断和理解,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的判断的综合能力。在武术课堂中突出对抗这一因素,对武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淡化套路的基础上强调“技击性”教学需要充分保障其开展的“安全性”

武术教育从被教学化到传授形式,再到后来的套路化形式使得武术教育路径窄化,学校武术的发展和武术课课程体系息息相关。课程体系在武术文化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套路化武术课程中,中学生并未真正了解武术的含义,最终所形成的武术概念就是武术是套路。这样使学生对武术的概念始终停留在体操式武术。

就武术套路而言,即使把武术套路优化为最核心最精华的内容仍然无法改变无数套路不符合各级普通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推广的事实。所以对于学校武术中简化套路并且更改其难易度也是学校武术发展的原因之一。在淡化套路突出技击性的同时,教学将严格保障开展的“安全性”放在首位。

4.3、“打练并进”符合未来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打练结合”可以改变武术套路教学的枯燥性

从学校武术教育现状来看,大多都是学生都是对套路以操化形式表演,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单纯为了完成整套动作技术。套路也是武术的一部分,然而要结合二者并且有个合理的把控才是问题所在。打有打的优势,练有练的样子。传承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更上一层楼。就其形式而言,在简单招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对抗,再利用招式之间的化解来体现出技击性,二者的连贯也就体现出了技击性和套路的共同促进。这样既保留了武术套路的经典,又继承了武术的本质属性,使武术在学校武术中得到本土化回归,重新走上结合攻防和套路一体的武术表达形式。

5、结语

在学校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武术教育对人的实际教育意义以及作用。学校武术的发展内容以学习载体的形式与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技击属性的回归必然为学校武术的发展迎来新的面貌,从而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推动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武术教育路径选择实际上就是明确“打不打,怎么打”的问题,武术技击属性的回归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技击性”一定要严格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实行。

猜你喜欢

招式技击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Airbnb上的套路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