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避免体育升学考试陷入应试漩涡的思考

2021-03-06黄志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加试升学体质

黄志伟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首先,我们要明确客观现状,在当今的高考体制下,单单从思想上进行素质教育的宣传,是不足以撼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因此,要加强各个层次角色的体育认知教育;再从体制上调整和相应条件上进行改革,以保障素质教育思想的顺利软着陆;最后,从体育课出发,落实新课标以达到相应的效果,并不断完善新课标。这样从国家层面(最顶层)往下辐射,引导应试思想的改变,才能最大程度地使体育升学加试躲开应试教育漩涡。

1、体育升学加试的发展回顾

我国体育中考起始于1979年,当时上海崇明中学于升学中史无前例地加入了体育考试,这是我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开端,之后陆续地全国普及,至今经历了约40年时间,在遏制中小学生的体质下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进高考则始于2012年,由山东省首先宣布,正式实施高考体育测试,并把成绩纳入高校招生录取指标;2020年,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6所著名高校先后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到,录取前必须参与体育加试,成绩不及格者一律不予录取。相对中考而言,体育全面纳入高考还是有相当多的问题还没能解决的,路还有一些距离。

升中体育加试经过多年的历程后,还在不断的完善,缺点还是有的,如,其本质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进行锻炼,倡导劳逸结合,以缓解应试教育带来的青少年体质下降困境,但近年来的升中体育加试却自身出现了应试教育的情况;而高考体育加试则处于萌芽阶段,各方面的工作还肯定难以考虑到位,未来会不会如升中体育加试一样陷入应试教育漩涡也很难说。因此,如何避免升学体育加试沦为应试教育是当务之急。

2、应试教育的实质

“应试教育”通常被理解成“为了应对考试而进行的教育,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不管”。其最大的缺点是采用了很多违反教育规律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做法,比如,漏斗式知识灌输、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并且贯穿了整个基础教育历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受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思想和现代“一考翻身”功利心的影响,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3、避免体育升学加试沦为应试教育的对策

3.1、加强各基层角色的体育认知

(1)加强学校领导人对体育教学的认知。

学校层面上要加强学校领导人的体育认知。他们的体育认知缺乏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主观的认知不足。我国中学学校的主要领导人大部分不是体育专业出身,对体育本质的认知有误差,且他们往往会因为工作忙、性格等原因没时间运动或不喜欢运动,导致主观体验的缺乏而对体育锻炼效果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二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被动教育。由于升学率是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功利心使得学校成为了“应试教育”链条中最强、最有韧性的环节。当各地学校读在赶成绩、赶升学率时,害怕自己从素质教育出发会取得不好效果,在学校评价中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各校领导人为了提高竞争力,只能被动地跟着潮流走。

由上可知,解决学校层面的问题不能分部分入手,应该从全面出发。如,通过“国培”、“校长大会”等方式,全国性地对中学领导人或各地教育部领导人,进行正确的体育理论和实践认知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健康体质是累积的过程;同时,要出台政策严格规定体育活动时间,如,体育课不能占用、必须设置大课间活动,且必须所有人走出教室参与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的体质在日常中点点滴滴地累积起来,想通过体育加试就是一件不难的事了,然后鼓励学生课后多参与体育活动,向高分进发。

(2)加强家长对体育促进健康的规律认知。

在家长层面上,往往会忽视了体育运动量与孩子身心健康的关系,错把应试教育当成赢在起跑线上。我国初中生的年龄约为13-15岁,男生处于青春发育初期到中期、女生处于青春发育中期;高中生年龄则约为16-19岁,男生处于青春发育中期到后期、女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我们都知道该年龄段的学生保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的情况下,只要适当进行运动便可有一个优质的生长发育效果。但当体育升学加试的分数分量更重后,如果家长把体育当作文化课一样要求孩子争分夺秒练习,后果不堪设想,轻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现象,重则心灵上受到重创、生理上影响发育。

因此,要让家长们认清应试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懂得体育效是点滴累积的过程,不能过分功利化和短视化。“家长会”和“校园健康公众号”毫无疑问都是不错的办法。可在各阶段入学的第一天要求家长陪同,集中对家长进行一次“家长教育”。如,小学入学可对家长进行关于“常运动孩子健康的重要性”的教育,同时提及一下体育升学加试的存在,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体育考试“赢在起跑线上”的意思是指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科学锻炼的习惯;初中和高中入学则要给家长们灌输关于“青少年发育规律”的知识,认清体育运动量与孩子身心健康的关系,明白入学距离体育升学加试约有三年时间,现在开始“点滴体育行动”不会晚;公众号的作用是锻炼时间的提醒和锻炼内容建议的推送。学生在星期一到星期五里面已经在学校上了两到三次体育课,加上大课间活动,这样的话只需要在周末利用公众号提醒家长,督促孩子再进行一次适量的运动就能很好地保持运动的效果了,并把多样的、简单的内容推送过去以供参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质就能轻松面对体育升学加试了,压根就不需要“临阵磨枪”,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3)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知识的认知。

学生层面上,由于处于青春期,大局观仍不足、心智尚未成熟,容易被“一考决定未来”思想左右。加上体育知识的缺乏,容易错误地认为体育是不需要公式和智力的、是“多劳多得”的科目,且在多年的文化课应试心理影响下,过于紧张分数,会出现盲目锻炼、过量锻炼的情况。

因此,学生层面上也需要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认知。该问题可以通过体育课解决,由体育老师传授该方面的知识。该工作需要尽早开展,比如可以从小学体育课开始,之后每个水平阶段都反复强调,以引导学生养成理性思考体育原理以及科学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如何避免体育升学考沦为应试教育,应首先加强学校、家长、学生,这三个基层角色对体育的认知。

3.2、体制的调整

体制的调整包括学校评价体制和升学考试体制两个方面。

近年来各地体育加试分数纷纷有上调后,使得一些体育认知不足的学校功利心愈发严重,体育课往往容易变成体育加试项目的训练场。学校评价应该朝多元化发展,包括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参与者多元化。学校评价应该是对学校进行的全面、全过程和深刻的工作评价,其涉及的角色不仅包括全校师生,甚至还有家长和一些社会人士。若盲目地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和追求升学率,把体育课内容变成了升学加试的内容,那就算学校在评价中获优了,也是牺牲学生的感受和兴趣培养时机为垫脚石的。因此,在学校评价中综合更多角色对学校的感受和意见,能透过升学率之类的表面,看到学校发展背后的真实情况,这样的评价更具有真实性和人性化。

升学考试体制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考试分值和考试项目两大模块上。分值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来说都是动力的所在。高考体育加试目前只作为录取指标,暂时不占高考总分;而升中体育考试分值虽然各省不一样,但要调整起来却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若像以前一些省份那样体育加试只占20分,很多学校压根瞧不起那点分数,都紧抓着文化课的工作,只留最后两个月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跑步之类的锻炼,抱着一种“保住大份,小份能拿多少算多少”的心理;若把分数往高处调,体育加试又会有陷入应试教育的风险,体育加试设置的初心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因应试教育而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而自己都沦为了应试教育来加重学生的负担,会使之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但综合我国青少年体质现状和应试教育的根源情况来看,青少年的体质需要大家高度重视,而应试教育的源头主是体育认知不足导致功利心的壮大。因此,本文认为,如果能如上标题所述一样提高各层次角色的体育认知,那么体育加试的分数上调会更有利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考试项目的调整,根据青少年青春期的身体发展规律,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打下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基础的好时机。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精神,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思想;而高中的新课标则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在三年高中体育学习后至少有一项自己喜欢运动。因此,在两个体育升学加试的项目上都可以考虑全国统一为:必考(2-4个基础项目)+选考(1个兴趣项目)的形式,然后由国家教育局罗列必考项目和兴趣项目的范围清单,以供各省市根据自身的天然位置优势或具体情况所需而自行选择。

3.3、落实与完善新课标

根据上述体育认知的分析,素质教育的运动效果累积在于点滴,所以,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关键。因此,落实与完善新课标是重中之重。“落实”主要指坚持以兴趣体育课的主旨,“完善”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方面。

在体质问题当前,而军事体育课又被批评 “不可持续发展”、“不人道”的情况下,坚持兴趣体育课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假设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心肺机能,篮球和田径的一些关于跑的项目都是很好的教学手段,若在学生实际情况更偏爱球类运动的情况下,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体育课学习的项目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哪怕没有什么基础、单单兴趣所向,只要能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对达成教学和体质目的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同理,倘若学生对该内容没有运动兴趣,哪怕有一些技术基础或有先天性的身体条件优势,他就可能没有动力、消极对待、不积极参与,就会影响锻炼效果或没有达到原本设定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兴趣”这个最大的内驱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上,目前国内的高校已经有了相对较为完整评教系统,但中小学的体育课评价者主要还是领导、专家、同行教师,学生也没有被列在其中,这一直都是一大不足之处。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却没有获得表达和评价的主体地位。哪怕是经验再丰富的领导、专家,都只能从教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表情表现等条条框框的表现上判断一节课的质量,而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如,对本节课的感受、批评、或一些创意性的建议并没有得到表达,这对体育课的质量和学生的体质提高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今的中小学体育课堂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在该方面的改革上,其实可以在每节课大胆的随机加入部分学生的随堂评价,公开课上甚至可以邀请家长前来听课,并在课堂教学评价上加入家长评价,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体育课的质量。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毫无疑问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

3.4、对体育资源的保障

正如前述,运动效果在于生活中点滴累积。所以,对生活中各种体育资源的保障很重要。体育资源的保障主要包括学校体育资源保障、体育教学事故认定法规的保障和社区体育资源的保障,这三大模块。

(1)学校体育资源的保障。

一直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薪酬、条件资源的吸引力等原因,我国各地区的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在宏观上是处于失衡状态的,如,东、南部和西部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等。体育资源主要包括体育师资和硬件设施两个方面。

体育师资水平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保障,引进高质量人才,提高师资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学习,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因此,学校在师资的引进方面应该严格把关,以确保质量。同时,国家应该多出台像“定向师范生”、“西部人才引进计划”之类政策,以吸引人才资源去支援体育师资欠发达地区,改善体育资源配置失衡状况。

体育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是学校体育开展的基础。场地和设施的缺乏会限制很多教学项目的开展,对学生的兴趣发展、培养和体质的建设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质量差的场地和设施更是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学生对运动行为造成心理阴影,从而影响了体质计划的进行。毫无疑问,该方面的不足是经济水平滞后带来的后果。因此,宏观层面上,国家应该鼓励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同时以政策的形式鼓励内、外资的合作投资和新产业的发展;而微观层面上,学校活动可以寻求外部资源以弥补自身经济资源的不足,结合政府、企业、慈善的力量,如,运动会之类活动的宣传赞助、体育升学加试的器材赞助、场地建设的冠名投资等。赞助的投资的形式还可以灵活进行,如,广告赞助的可以由地方教育部组织,地区性地用一个品牌,区域内的所有学校广告以年为单位统一打包;场地设施投资则可以用借资与慈善结合的形式,足球场和篮球场之类的可以教学和假期出租两用,出租收取的费用用来还“借资”和维护,这样不但学生们能得到更好的体育锻炼和兴趣培养的机会,还能推动地区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发展。

(2)体育教学事故认定法规的保障。

近年来,我们偶尔能听到关于体育教学事故的新闻,该类事故涉及的因素很复杂,如,学校的管理与硬件设施、师资引进的把关、教师专业水平、学生体质等,使得取证有一定的困难,加上体育教学安全事故认定的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中。因此,在事故责任的判定中,学校往往会处于弱势位置,对学校造成较大的影响,带来的后果很可能就是使得学校体育降低运动量、强度等标准,抱着“不出事就是晴”的心理进行体育课。这样一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就更艰难了。

所以,靠现有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几个法规是不够的,要完善和更细化这些规定,是责任的划分更明确,同时,在取证工作方面制定多一些保障措施,如:体育课堂中全程录像监控,以保障学校和教师的权益,给学校体育事业打上一针“强心剂”。

(3)社区体育资源的保障。

社区体育的投入与建设无论是对全民健身来说,还是对学生的假期锻炼来说都十分重要的。我国社区体育由于建设起步较晚、居民参与率低、投入不足等原因,发展速度相对较缓慢。和一些较为重视社区体育的国家相比,我国在该方面的建设差的不只一星半点。英国于1960年就有 “社区体育”概念了,尤其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参与,在该国的《国家课程纲要》中,明确要求青少年儿童以俱乐部、社区合作等形式定期参加竞技运动和户外运动。韩国的大众体育发展有如今的成果,策略之一就是重视大众体育设施的兴建和完善,并通过多方面途径收集资金、持续投入。

综上所述,社区体育建设对提高学生体质有重要意义。因此,保障社区体育资源,给予学生在课后和假期里更多的锻炼机会和锻炼选择,有利于促进素质教学,是化解体育升学加试沦为应试教育的良药成分之一。

猜你喜欢

加试升学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201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第三题的改进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升学啦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