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体育教学渗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

2021-03-06赵祉淳朱苡婷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

赵祉淳 朱苡婷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1、学校体育教学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分析

1.1、体育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1)体育教学的概念。

学校体育教学过程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组织进行的,学生和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两大主体构成。主要目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是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实现对学生体育运动素养和心理健康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2)体育教学的特点。

①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体育教学在所有教学环境中属于比较特殊的教学,因为教学环境大多数在室外,这就对教师对课堂的上纪律和学生的把控有着很高的要求。

②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学生掌握到运动技能后,随时间的不断推移会变得生疏、遗忘,教师要求学生以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反复练习才能最终掌握此项运动技能。

③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

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在身体机能难以承受运动负荷时,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地提示自己“我能行”、“我是最棒的”之类的话,对完成体育技能学习中的身体锻炼有着重要作用。

④人际关系的多边性

在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与人交往的方法,处理好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⑤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的锻炼,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自信心、意志力以及融入团队协作中有重要意义。

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及目标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对于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每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学习领会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知识,将学校教育时刻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了解中小学教育阶段的特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穿插游戏、活动、辅导等教育辅助手段及方式,帮助中小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才是健康的心理,引导中小学生认识自己,达到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若有学生已出现心理障碍和偏异,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心理辅导等一系列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正常发展,有效保证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①层次性目标

a.终极目标

挖掘出学生的无限潜能和不断的进行自我突破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此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锻炼学生不断革新能力,面对更大压力的同时才能够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实现超越自我的价值追求。

b.发展目标

全面的协调发展是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发展目标,保证学生不成为“畸形儿”,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态度、环境适应性、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等。中小学心理的发展目标需要学生能够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基础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珍惜生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统一,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健康的生理情况会促进形成健康的心理情况。

②阶段性目标

a.小学阶段心理教育目标

体育教师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式手段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与人交往和融入集体生活。

b.初中阶段心理教育目标

初中阶段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心理卫生教育等帮助学生能够顺利的度过青春期。培养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提高自我对外界评价的分析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

c.高中阶段心理教育目标

高中阶段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矛盾阶段,以培养良好的个性、意志品质、自制力等为主要目标。高中阶段是学业压力最大的时期,缺乏沟通、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等因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压力、挑战及时疏导心理压力就至关重要,是能否可以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

2、运用体育教学渗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差异性,教师要运用分层的教学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尽量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开,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出现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嘲笑素质较差的学生,避免体育课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方法:

(1)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中小学生培养起自信的关键,自信对于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从小培养自信的品格,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才能够坦然面对,不畏惧、不退宿;

(2)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是必需的,在任何阶段的教学或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学生的安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起良好的安全意识。中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就需要体育教师创新适合本年龄段的体育运动,之中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用易拉罐自制的高跷,大部分学生会很好地遵循规则,但是少数学生不能控制自己,不断尝试、自我创新做一些高难度危险动作,教师看见违反教学规则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通过一些身体练习来培养学生自控能力,不能形成急于求成的性格,否则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3)体育教学和实践、游戏等都可以很好的宣泄一部分负面不良情绪。有不良行为的孩子没得到正确引导的话,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面对中小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跑动较多的体育游戏(也要遵循适度原则)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健康有益的爱好。又可以很好的消耗和排解掉学生的一部分多余精力和心中的负面情绪。教师主动积极与学生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的不良情绪有倾诉的饭是排解。无论是多大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慢慢忘记,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至关重要。将负面情绪宣泄到文体科技活动中是最好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2.2、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重中之重。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练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是学校体育发展必然趋势。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体育教学中对心理健康的培养有以下两点:

(1)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

中小学阶段大多数体育课都是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为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分析,造成了很多学生面对体育运动具有抗拒心理等问题。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再将它融入到教学中。中小学生对于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主要是来源于他们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小学生将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运用到体育课堂中,那么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技能的满足感也随之提高,获得满足感兴趣也才能得到激发。面对学生的心理压力,个体之间的差距、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趣味运动、团体比赛、增加学生的尝试次数,体育运动中排解学生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2)心理健康训练与体育训练内容相结合。

体育训练是一项对学生身体技能为主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学生能够具备这两项技能才能完成学习和训练。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我们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整体评估。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体育训练和心理健康训练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同学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群体:①身体素质很好但是心理素质很差的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很好,但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面对这样情况的学生,要多请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锻炼学生的自信心;②心理素质好但是身体素质差,表现出来的是学生自己较为强势的一面。面对身体练习或是训练多次都没有成功,选择放弃。教师面对这样情况的学生要帮助他找到练习失败的原因,尽快地帮助学生从不良的心理中走出来;③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好的学生,容易出现自满的情绪,教师要控制学生情绪和保持稳定的心态;④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者都差的学生,会造成性格孤僻,对体育运动失去信心,不愿意参加练习。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进行心理暗示,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融入集体,慢慢激发他对体育课的兴趣。

3、运用体育教学渗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

体育教学渗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点:

(1)自信心的培养:面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培养自信心为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普通比赛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初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

(2)自我意识的培养:每一个学生在游戏中可能作为追捕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自己的预设目标,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都有了初步的建立和培养;

(3)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疑问和教学的安排必须要以公平为第一要务,无论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还是在进行体育竞赛都要在其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

(4)顽强意志力的培养: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自己达不到预设的目标,在练习中动作难以改正,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促进和推动学生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初步建立起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5)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适龄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自我为中心”是最显著特征。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的一种集体荣誉感,形成一种集体观念,对学生之后的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团队意识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班级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6)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相互促进。在设定学习目标及学生自主实践的部分,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设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教学活动,学、练、问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贯彻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加强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为学生今后学习的发展奠定下基础。教师对于中小学生的教学选择要具有多样性,从传统运动项目中跳脱出来,不是单一的跑、跳这样枯燥乏味的项目,须具有创新思想。当代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体育教学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室外进行的,在体育课上学生活动范围和活动环境相对宽广。

4、结论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全面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生。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是落实力度不够,需要各方因素相互配合。要把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共同提高。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