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1-03-05李刚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小学生

李刚

摘要:要建立文化强国,首先要建立的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培养过程中,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像白纸一样,对于学习方法、习惯、文化底蕴的建立都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所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有方法的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春风化雨的将传统文化根植在学生的心中。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分析研究,总结出以下几方面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小学生

引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淬炼,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丰富的遗产,对现代社会人们生产、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我们应大力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要重视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比例,让传统文化像数学、英语课等其他课堂教育一样,成为学生学习的日常,提升学生、家长、及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一、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生虽然还没有很重的课业负担,但在日常学习中,学校、家长、老师似乎已经达成了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的应试思维,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比例还不足以引起各方的重视,家长和老师大都以培养特长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在教学方法上,以简单的诵读、文言文翻译为主,学生自身没有建立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和兴趣,学习方法停留在背诵、默写等阶段,不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涵义,更谈不上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和应用[1]。

二、课堂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点策略

(一)扎实读、写基本功

要提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鉴赏能力,首先要打好学、听、读、写等基本功,小学生要有足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才能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涵义,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中之重,教师可以通过生字的学习,引导学生组词、造句、进而引导出相对应的文化故事,例如生字“禾”,在学习的时候,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图像化认知,进而组词、造句。教师可引导出《悯农》中“锄禾日当午”诗句,让学生形象的认知生字,理解背后深刻的文化涵义。另外,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度学习每个汉字背后的文化涵义,我国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大都有背后的故事和涵义,例如汉字“鱻”,读作“鲜”,由三条鱼在一起,就有很形象的“鲜”的记忆,它同时是“鲜”的异体字,原指生鱼,解释为“新鲜”,“明丽”,也指鲜美、应时的食物,很容易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理解背后的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爱上学习传统文化。

(二)丰富课堂形式

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讲解、诵读、提问、布置作业的传统授课模式,难以个性化的兼顾每一个学生,也难以使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可采用分小组讨论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采取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课文中蕴含的文化故事或者带有传统文化涵义的特殊文字、词语,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课堂中也可以颠覆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由学生自行学习后对不理解的知识进行提问,教师进行启发性的讲解,引导出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涵义,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记忆和兴趣[2]。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先将学生分组,诵读课文后,由各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教师一一指出问题,全面理解课文之后,由各组以比赛的形式总结出关于“草”的成语典故、古诗词、最后再通过多媒体将学生总结的这些例子一一展示,让学生有深刻的记忆,在竞赛中“玩”着学,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课

语文课本中固然已经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和古诗词,但在课堂学习中还不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应加大传统文化学习的比例,教师应在教学中安排适当的时机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课,例如课本中学到古诗《春晓》时,教师即可适当安排课时,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课,专题课上可通过《春晓》的学习,为学生讲解古人在春季都会开展什么样的休闲活动,对于季节的更替,古人都有着什么样的感触,写出了什么样的优秀诗句,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形成课堂上人人爱学的浓厚氛围。另外,此项传统文化专题课也应纳入学生成绩考核的范畴,仅仅作为课堂上一项可有可无的学习难以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重视,通过考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联合家长对学生共同启发,监督学习成果,达到家校一致重视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定期组织传统文化领域的竞赛

平时在课堂中,教师已经通过引导,使得学生产生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时候,适时的组织开展一些传统文化领域的竞赛,则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效果。例如,可开展成语故事演讲大赛,由学生自行搜集成语故事,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演绎和展示。可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节,通过话剧表演比赛等形式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诸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可让学生学习到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可以由学生分组选择传统文化故事,分角色扮演,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让学生在演绎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另外例如課文诵读大赛,古诗词背诵大赛等可以在教学中常态化的开展,用一些小礼品激励学生,因为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五)延伸课外读物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着一定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但教材的编撰也不免有一些局限,我国传统文化广阔而多样,仅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的文化深度难以得到建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课外的读物,教师应根据课本的内容来选择引入到课堂上的课外读物,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在学习时,古诗《鹅》就是最好的课外读物,教师可让学生在诵读好课文的同时,背诵并理解古诗,这样也就拓宽了课文学习的广度,加深了学生传统文化的深度。另外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建立“传统文化学习角”等学习形式,鼓励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书籍,同时积极借阅其他同学的书籍,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融会贯通各自所掌握的传统文化[3]。

(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孝道,布置“我为爸爸妈妈帮帮忙”这种类型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理解父母,也更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在一些传统节日时,更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最好时机[4]。例如,清明节组织学生为先烈扫墓,同时让学生学习清明节由来的历史故事,理解我国的扫墓文化。端午节,学习吃粽子、赛龙舟等这些传统项目的由来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更容易渗透给学生,也是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三、结束语

学习好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而又意义深刻,小学语文教学在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上,有着使命般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上,教师应提高认识,首先去丰富自己传统文化的底蕴,然后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慢慢渗透给学生传统文化的精华,做好文化传承的引路人,为我国建立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新艳,黄胜,唐玉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J].中华辞赋,2019(3):1.

[2]王淑玲.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进传统文化的教学措施[J].课外语文,2020(3):1.

[3]卢燕华.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32):2.

[4]刘颖.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方法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6):2.

106050170531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