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2021-03-04王志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底节显微镜血肿

王志军

基底节区脑出血普遍分为两种情况:①出现意识障碍,当出血量超过一定数值后几率性触发;②血性脑脊液(CSF),发生条件是脑出血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1]。目前为止,基底节区脑出血主要依靠手术进行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因此临床选择损伤相对较小的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进行治疗。本文选取141 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0 月~2017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41 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经CT 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骨窗组(71 例)和普通组(70 例)。骨窗组男34 例,女37 例;平均病程(10.9±5.6)h;平均年龄(62.4±7.8)岁。普通组男31 例,女39 例;平均病程(11.3±4.7)h;平均年龄(60.9±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若有意识障碍和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要在治疗前禁食24 h 以上。普通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骨窗组患者进行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依据CT 检查图像,按十字形以中心投影点切开硬膜,再依靠脑针穿刺血肿腔,注意在拔出脑针前确保陈旧性血液已流出,整个残腔用湿棉片重复压迫,吸引器低压吸除剩余血肿,缓解脑压后常规关颅。术后两组均接受脱水、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2]:好转:血肿清除率≥90%;有效:血肿清除率达到80%~90%;再出血:血肿清除率达到30%~79%,再出血量<10 ml;失败:血肿清除率<30%,再出血量≥10 ml,手术未成功。总有效率=(好转+有效)/总例数×100%。②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进行评定,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再次出血、脑疝、颅内感染及癫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骨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骨窗组患者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骨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普通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基底节区出血为脑出血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出血的60%~70%[3]。非创伤性脑出血属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创伤性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基底节区脑出血体征大致可分为3 类[4]:①壳核出血:因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遭到损伤,或者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都会引起壳核出血,患者表现为眼盲、失语等症状;②丘脑出血:主要引发自丘脑膝状体动脉与丘脑穿通动脉破裂,虽然只是短暂的视野内部分缺损,若出血影响到了第三脑室,即会严重增加昏迷症状,患者表现为感觉障碍,甚至四肢瘫痪;③尾状核头出血:患者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有引发中枢性面舌瘫几率,无明显瘫痪特征,所以临床上经常不被重视,直到因为头痛或者其他原因做CT 检查时才被发现。

目前脑出血有四种权威诊断方式:①CT 检查:形态边界清晰可见,作为脑出血临床诊断的首选,通过CT 检查了解是否波及到脑室,确定具体的血肿部位,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态观察还能发现进展型脑出血;②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价格较高,但是与CT 相比,MRI 可以精确到出血位置以及辨认脑出血种类,甚至根据动态变化判断脑出血的具体时间;③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主要对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 病(烟雾病)和血管炎等病症的诊断价值较高;④脑脊液检查:在必要条件下才使用。

传统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法主要是开颅手术,操作方法即通过机械设备打开患者的颅骨,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其高危险性来自3 个方面[5,6]:①患者对麻醉药物过敏,气管插管引起气管痉挛,或医生的失误造成患者脑损伤等;②颅脑手术中出血易引起失血性休克、术后脑脊液漏、刀口不愈合等并发症;③神经组织损伤及由此引起的神经并发症,如脑组织损害及术后癫痫发作。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上述危险性随之降低,但是患者术后后遗症仍较多,导致手术仍然存在较大争议。部分患者还因开颅手术的费用、手术创伤大及预后疗效差的原因选择保守治疗[7,8]。若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不能及时解决病变部位神经压迫,最后引发继发性水肿,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只有彻底清除脑部血肿才能真正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大幅度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是由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逐渐改良获得,骨窗切口直径由原来的8~10 cm 缩小至现在的3~5 cm,手术操作步骤简单,可以迅速直达血肿腔,快速减压,并且手术医生能在显微镜直视条件下清除血肿,精准电凝止血,减少了手术中失血和需要输血的情况[9,10]。在手术过程中还减轻了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手术用时普遍控制在2 h 内,而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还避免了二次行颅骨修补对患者造成的重复伤害,克服了立体定向法和脑内血肿穿刺钻孔引流血肿无法在直视条件下进行手术止血的弊端。虽然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的危险性较开颅手术小,但颅脑外科手术普遍有语言障碍、口角歪斜和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手术结束后医生和患者家属依旧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导和帮助患者逐渐改善和恢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骨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骨窗组患者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改善压迫脑神经的血肿症状,再出血的可能性小,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基底节显微镜血肿
《用显微镜看大象》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下的世界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 段血管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显微镜下看沙